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博的大洋洲藝術珍品展,呈現太平洋三大島群的生活圖景

上博的大洋洲藝術珍品展,呈現太平洋三大島群的生活圖景

上博的大洋洲藝術珍品展,呈現太平洋三大島群的生活圖景

在上海博物館的第一展廳,目前正在展出大洋洲的 150 件藝術藏品。展覽共分為 5 個部分:「海之疆域」、「美拉尼西亞」、「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簡約的風格」和「身體的裝飾」,這是中國大陸舉辦的第一個較為完整地呈現大洋洲藝術的展覽。

這些展品都來自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該博物館於 2006 年在巴黎開放,目前是法國第四大博物館,擁有 45 萬件藏品,其中 3500 件以永久和臨時性主題展覽的形式展出,藏品以非洲、亞洲、大洋州和美洲的土著藝術和文化為主。

此次展覽全名為「浮槎于海: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太平洋藝術珍品展」。名稱來自於西晉張華編撰的《博物志》:「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有浮槎去來。」浮槎,意為來往於海上與天河間的小船,點明了太平洋土著人海上泛舟、島間往來的特性。

展覽的第一部分「海之疆域」就以大洋洲的各類船槳、獨木舟艉柱、獨木舟艏柱和雕塑,展現大洋洲藝術與海洋的獨特關係,呈現出大洋洲土著以舟楫劈波斬浪的生活圖景。

從展品中可以看出大洋洲特殊的圖案和裝飾藝術,比如由木頭和食火雞羽毛做成的塞巴伊島的「道蓋獨木舟船首雕塑」。「道蓋」這個詞有「女巫」、「精怪」的意思,與當地的傳說有關。而食火雞是在大洋洲生活的一種大型鳥類,成熟的食火雞身上披著黑色粗硬的羽毛,奔跑時速可達 50 公里,是公認的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之一,也因此不易獲得,羽毛格外被珍視。用它做成的道蓋雕塑是當地普遍流行的獨木舟船首裝飾。

上博的大洋洲藝術珍品展,呈現太平洋三大島群的生活圖景

《道蓋獨木舟船首雕塑》,澳大利亞,托雷斯海峽,賽巴伊島,19 世紀

木,食火雞羽毛,顏料,Inv. 70.2001.38.1,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來自上海博物館網站

上博的大洋洲藝術珍品展,呈現太平洋三大島群的生活圖景

《陶拉帕獨木舟艉柱》,紐西蘭,奧特亞羅瓦,毛利,18 世紀末到 19 世紀初,木,弗雷德里克?西奧多?利克斯捐贈,Inv. 71.1881.25.3,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來自上博網站

算上海洋的話,大洋洲的覆蓋範圍幾乎佔到了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大洋洲由大小不一的島嶼組成。其中,美拉尼西亞、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是太平洋的三大島群。

展覽的第二三部分,以三大島群上的藝術和生活物件為線索。尤以第二部分的「美拉尼西亞」為展覽重點。展出的物件包括:姆瓦伊面具、女性祖先雕像、在西姆棕櫚樹榦上的繪畫、笛、盾、儀式雕塑、祈願板、奧帕手鼓、馬拉甘藝術雕塑,以及塔帕布等。

上博的大洋洲藝術珍品展,呈現太平洋三大島群的生活圖景

三大島群的位置:Micronesia(密克羅尼西亞),Polynesia(波利尼西亞),Melanesia(美拉尼西亞)。來自 wikipedia

除了物件的展示,展覽還配以各個島上的文化習俗、社會階層、儀式、殖民對於一些習俗的破壞及近年來的復興的文字解說,以及短視頻歷史資料展示。在藝術性之外,以人類學的視角展現大洋洲島民們對於祖先和神靈的崇拜、部落中的階層關係、神秘的獵首儀式以及男女兩性在戰爭和手工藝勞作中的工具與行為等。

比如在美拉尼西亞群島的阿努瓦圖,彎曲的豬牙、打豬槌、貝殼或者貝殼臂環等裝飾,可以彰顯一個人威望,這與萬那杜北部的島嶼實行的等級制度有關,人們會根據各自的等級佩戴相應的徽章和儀式裝飾品。

而在紡織品非常少的太平洋地區,當地人通過捶打構數的樹皮內皮製作樹皮布,質地和羊皮紙相似。當地的女性使用天然染劑製作圖案,製作成「塔帕布」。每個島的圖案風格和製作工藝不同,「塔帕布」被用來包裹或者裝飾受到保護或被神聖化的場所、物件和身體。

上博的大洋洲藝術珍品展,呈現太平洋三大島群的生活圖景

捶打過的構樹皮(塔帕),天然染劑,Inv. 70.2015.11.2,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來自上博網站

上博的大洋洲藝術珍品展,呈現太平洋三大島群的生活圖景

上博的大洋洲藝術珍品展,呈現太平洋三大島群的生活圖景

展覽的第四五部分為「簡約的風格」與「身體的裝飾」,展示了諸多首飾和生活用品。在「身體的裝飾」部分,包括貝殼、羽毛、珍珠母、海豚牙齒、龜甲、骨頭等材料構成的不同胸飾、頭視、項鏈、腰帶、鼻飾、臂環、梳子。依靠植物、動物和礦物的原材料,當地人通過不同的的組合搭配,製作出了不同的裝飾品。

上博的大洋洲藝術珍品展,呈現太平洋三大島群的生活圖景

上博的大洋洲藝術珍品展,呈現太平洋三大島群的生活圖景

《特瑪墜飾》,索羅門群島,聖克魯斯群島,瓦尼科羅島,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海貝,龜甲,玻璃珠,植物纖維。羅賓女士捐贈,Inv. 71.1909.14.18,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來自上博網站

而無法通過實物呈現的刺青藝術,則以短片資料《馬克薩斯群島與紐西蘭的刺青》呈現。在紐西蘭,由於殖民時代和傳教士的工作,19 世紀末毛利人的刺青幾乎消失。到 20 世紀 70 年代,城市郊區的毛利人幫派重新開始紋面,現在對於毛利人來說,紋面是一個重要的種群標誌。

隨著 19 世紀歐洲人將這些藝術品帶回西方,這些「原始主義」藝術受到了藝術家和鑒賞家的喜愛,歐洲人將其特徵和風格歸因於「原始」的表現形式,特別是透視的消失、簡單的輪廓,以及使用重複的裝飾圖案。

雖然「原始主義」這個詞常因其對非歐洲民族的種族主義刻板印象而受到批評,但它對現代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17 年凱布朗利博物館的 Picasso Primitif 展覽就聚焦了藝術家與非歐洲藝術的聯繫。這些作品從非洲、大洋洲和亞洲文化里獲取靈感,展覽通過作品的比較,來探討藝術家在非西方藝術中獲得的諸如「解構身體」等的創作手法。而保羅·高更曾在 1901 年移居了馬克薩斯群島(波利尼西亞的一部分),並在那裡度過餘生。

上博的大洋洲藝術珍品展,呈現太平洋三大島群的生活圖景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浮槎于海: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太平洋藝術珍品

展覽時間:2019.5.16-2019.8.18(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上海博物館第一展廳

展覽費用:免費

題圖來自上海博物館網站,為馬拉甘儀式的物品;巴布亞紐幾內亞,俾斯麥群島,新愛爾蘭島北部,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輕質木材,天然顏料,海螺鰓蓋,植物纖維,Inv. 71.1912.1.6,羅伯特·肖威洛特捐贈,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在英國播出的《權游》有一條插播廣告,它很引人注目
性觀念在美國不斷變化,隨之而來的性解放對同性戀群體意味著什麼|石牆 50 年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