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蔣彝:翻譯可口可樂的他其實名滿天下,卻在祖國不為人知

蔣彝:翻譯可口可樂的他其實名滿天下,卻在祖國不為人知

蔣彝:翻譯可口可樂的他其實名滿天下,卻在祖國不為人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民國時的可口可樂廣告牌

提起蔣彝這個名字,很多人肯定覺得陌生。但我要說「可口可樂」,那您肯定就非常熟悉了。其實啊,蔣彝就是」可口可樂」這個中文名的創造者。直到今天,還有人把這個翻譯當做「信達雅」的標杆。

可翻譯個名字這種事,相比較蔣彝先生傳奇的一生,只能算是小小的浪花而已。

蔣彝:翻譯可口可樂的他其實名滿天下,卻在祖國不為人知

蔣彝的作品

實際上,在民國時期的西方人眼中,蔣彝是跟林語堂齊名的華人作家。他終其一生都在海外用英語寫作、繪畫,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他的書在歐美持續暢銷,直到21世紀仍然不斷再版。按照西方媒體的說法,是「如今在美國,凡是有圖書館的小城,書架上大多有 Chiang Yee(蔣彝)的作品陳列。」


「在西方出版大量作品的著名中國作家,恐怕僅林語堂和蔣彝兩人。但兩人有不少差別:林語堂先在國內文壇出名,而蔣彝成名完全是出國之後;林語堂主要在文藝作品上,而蔣彝多才多藝,除了遊記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還創作了大量的書法繪畫作品。」

這是學者鄭達先生對蔣彝的評價。

可在我們這個時代,蔣彝這個名字出現最多的場合,就是提到可口可樂中文名的翻譯者時,用用一句話略過:在英國的留學生蔣彝。

這可真是「名滿天下,卻在故鄉不為人知。」

蔣彝:翻譯可口可樂的他其實名滿天下,卻在祖國不為人知

1903年,蔣彝出生在九江一個書香門第的家裡,受家庭熏陶,詩歌書畫尤為擅長。

轉眼到了民國,面對軍閥割據,洋人橫行,民不聊生的現狀,少年蔣彝並沒有甘心於書房的小小角落,也跟著參加五四運動上街遊行,隨後考入東南大學習化學,試圖為祖國造出精良的長槍火炮,認為只有科學才能救中國。結果剛畢業,先是棄筆從戎,改名蔣怒鐵加入國民革命北伐軍,而後因為蔣介石的清黨運動為上司打抱不平離開部隊。機緣巧合之下,因為哥哥的幫助得以在蕪湖、九江當起了青年縣長。

年輕氣盛的蔣彝自然更看不慣國民黨腐敗的官場。身為父母官,他一到當地就頻出改革方案,整頓社會秩序,保護平民百姓不受國民黨兵匪的搶劫盤剝,籌辦為無業青年提供教育的技術學校。為了制止當地收稅人隨心所欲向農民收稅的惡習,他一面監督收稅人工作,還要求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要有詳細的記錄,另一面希望政府重新測量土地,以便為百姓制定實際的徵稅體制,結果報告打到上級,卻被長官熊式輝嘲為「瘋狂的年輕人」。

蔣彝:翻譯可口可樂的他其實名滿天下,卻在祖國不為人知

蔣彝畫作

到了1932年,美國石油公司為了能夠在九江買下地皮,賄賂了九江上上下下的官僚,試圖繞過為官清廉的蔣彝,把生米煮成熟飯逼他就範。蔣彝得知後勃然大怒,當著大家的面把地契撕了稀碎,隨後把主辦人關進大牢。美國人到嘴的肥肉自然不肯善罷甘休,通過外交部施壓,而九江官場的上上下下為了拿賄賂,也向國民黨中央政府發起了彈劾。

滿懷救國熱忱的蔣彝,只得到了無盡的失望。

在與上司熊式輝大吵一架後,蔣彝掛冠而去。

而立之年的蔣彝,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他學習化學技術,試圖為祖國造出槍炮,結果卻無用武之地。他參加北伐,結果大革命勝利果實被國民黨官僚竊取。從政,身在骯髒腐敗的深淵,壯志難酬。

一窮二白的蔣彝在國內似乎走盡了路。

但轉機也悄然而至,在同學的信件里,他想起當年留學的夢想,於是向朋友籌了些錢,決定前往英國學習武器製造和先進國家的政治制度,為自己,也為國家繼續奮鬥。

1933年,蔣彝遠赴英倫。

蔣彝:翻譯可口可樂的他其實名滿天下,卻在祖國不為人知

很多人可能覺得,能翻譯出可口可樂這個名字,他的英語水平肯定非常好,但其實蔣彝剛到倫敦時只會五個單詞,出門還要帶個寫著旅店地址的紙板,人生地不熟、身上也沒幾個錢,只能完全靠自己自學英語,而立之年的蔣彝在倫敦可以稱得上是過的非常辛苦。

白天,這位前縣長要到藥水廠洗瓶子,常常以水煮豬蹄做主食,因為英國人不吃這玩意,所以價格低廉。夜晚,蔣彝跑到公元與外國人聯繫口語,到了深夜不得不拉下臉,在老鄉的房間里蹭住。

但又有什麼事能定得住一個咬下牙、拼了命的人呢?

這樣的苦日子持續了兩年,轉機悄然而至。

兩年後的蔣彝,英語水平就已經能在生活里應付自如了,甚至還出了一本英文詩集。經朋友介紹,在前香港總督洛克哈特爵士的推薦下,憑藉著小時候受到的家學,他前往倫敦大學東方非洲學員教授中文,也算勉強有了點固定收入。

因此,翻譯可口可樂這件事,其實只是他這一段生活的小小點綴。

蔣彝:翻譯可口可樂的他其實名滿天下,卻在祖國不為人知

剛進入上海的可口可樂廣告

那邊可口可樂啊,在1927年就已經進入中國,與屈臣氏合作灌裝登陸上海。可是「蝌蝌啃蠟」、「渴渴肯辣」這些名字都太瞎眼了,壓根沒人想買,所以銷量一籌莫展,甚至有人說第一年才僅僅賣出了400瓶。因此,可口可樂公司不得不在全球登報,試圖找一個更合適的譯名,同時也是在做一場秀、來一個打開中國市場的公關活動。

而蔣彝呢,剛到英國正自學英語,囊中羞澀日子艱苦,天天啃豬蹄,看到泰晤士報的徵稿,突然也就想起這個自己印象不錯的清爽飲料,於是花了一夜功夫,想出了可口可樂這個譯名,結果正好被選中,但其實也只得了六英鎊的報酬。

蔣彝:翻譯可口可樂的他其實名滿天下,卻在祖國不為人知

蔣彝作品

這就是可口可樂中文名的來龍去脈,就這個名字起到的作用而言,用無價來衡量其實都不為過。到了1933年,可口可樂已經全面登陸中國的各大城市,上海裝瓶廠是可口可樂海外最大的廠子,還邀請電影女神阮玲玉作為代言人,到了1948年,可口可樂甚至還創下美國境外銷售紀錄。

這個小小插曲,正好發生在蔣彝出版大受西方人歡迎的英文小說、遊記之前,因此很多人認為是這個插曲給了蔣彝走向寫作道路的啟示。

蔣彝:翻譯可口可樂的他其實名滿天下,卻在祖國不為人知

在蔣彝生活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正是英國人對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的詩書畫印非常感興趣的時代。各類相關書籍、展覽、戲劇層出不窮,乃至像羅素、毛姆等人親自探訪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下,1935年11月,一個名以中國畫為主的展覽在倫敦皇家美術學院展出,這引爆了英國各界,由海軍排除薩福克號軍艦親自護送展品,隨後報紙上每天都有中國文化相關的文章。以致大街上常有陌生人攔住蔣彝等中國人,向他們「豐富的歷史文化致敬」。

自然而然的,出版商們都想藉此來出版中國藝術書籍大賺一筆,但以往在歐洲流通的中國藝術史,都是由外國人書寫,鑒於蔣彝此前曾憑藉著徐悲鴻好友的機會,參加過一個倫敦畫展,以熊貓畫家備受好評,因此,倫敦麥勛書局決定讓蔣彝來寫此書,也就是後來成為西方中國藝術史教材、不斷再版的《中國繪畫》和後來的《中國書法》。

蔣彝:翻譯可口可樂的他其實名滿天下,卻在祖國不為人知

這是當時第一本中國人用英語寫作的,面對西方普羅大眾的普及性中國藝術史。

伴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到了1936年,蔣彝在倫敦已經生活了近三年,他擔心家人,擔心祖國,每日在煎熬中度日,卻又因為戰爭的緣故無法回國,在朋友的建議下,他前往英國的鄉村散心。除了記錄下每天的所思所想,還畫下眼前的湖光山色,最終集合成《湖區畫記》出版,大受英國人好評,在一個月內全部售罄。

從此,他開始以啞行者為筆名,前前後後出版了25部英文作品,足跡遍布各個大洲,跨入名作家行列。

到了1955年,鑒於英國對學位的嚴苛要求,蔣彝應邀前往美國,到哥倫比亞大學任教。

誰能想到,三十年前的他是個英語門外漢呢。

蔣彝:翻譯可口可樂的他其實名滿天下,卻在祖國不為人知

相比較其他作家,蔣彝的特殊之處在於,他的全部作品都是一種文化上的集合,不單單是文字,還包括他自己的繪畫和中國書法、詩詞,這成了他獨具特色的風格,填補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強勁渴望。更為關鍵的是,蔣彝的作品始終在傳達一種觀念,即借著中西文化的比較,來向西方人闡釋中國的自然觀和藝術觀,釐清西方人的偏見。

因此,除了作家、藝術家之外,還應當把他當做一個中國文化傳播者的角色。

蔣彝:翻譯可口可樂的他其實名滿天下,卻在祖國不為人知

新中國成立後,蔣彝身在國外心念祖國,於1975年回國探親,有感於新中國的全新面貌,寫成了《重訪祖國》一書,向西方人介紹、歌頌新中國的成就。

到了1977年,為了駁斥西方人所謂「中國文化西來說」,親自參加祖國的考古、藝術史研究事業,試圖重寫一部《中國藝術史》,但不幸在途中因病去世。

啞行者從此長眠於他年輕時奮鬥過的九江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