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拐李渡雞」,一個「錯」字背後的講究
▌《鐵拐李渡雞》 壽山善伯石 林元康 作
在2019年5月7日至27日的「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壽山石韻』藝術大展」上,一件林元康以壽山善伯石雕刻的《鐵拐李渡雞》 人氣極高,無論是神仙人物、動物的神態,還是顏色的巧妙使用,都令人拍案叫絕,充分體現了壽山石雕刻藝術的特色。
可是,也有一些觀眾在現場提出,「鐵拐李渡雞」的「渡」字是不是寫錯了。
通常說,神仙度人,是沒有三點水偏旁的,難道鐵拐李要度的這隻雞,有什麼特殊嗎?
這涉及到福建的地方文化,有著特定的文化背景。
在今天福州鼓西路與北大路口的交叉處,有一個地方叫渡雞口。
古代,這裡西通洪山橋,東臨鼓樓前,是個很熱鬧的地方。
但凡歷史悠久,又很熱鬧的地方,往往就有很多傳說。渡雞口就是如此,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地方,就產生了「鐵拐李渡雞」的傳說。
鐵拐李是神仙,他普度眾生,要到人間來度人。據傳說,八仙過海之後,他來到了福州,就是渡雞口這個地方。
其時的渡雞口很熱鬧,人來人往。
鐵拐李一看,正好,在這眾人之間可以選擇那些有善根,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引他們成仙。
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神仙。
鐵拐李是一副乞丐的樣子,蓬頭垢面,拖著一條傷腿,拄著拐杖,一家家在那裡乞討。很多人都討厭乞丐,人們不給他施捨,還一個個對他冷言相向,甚至放狗咬他。他的腿流了膿,散發著惡臭,這樣就更沒有人理他了。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鐵拐李都看在眼裡,他對人有些失望了。
這時,他剛好路過一家豆腐店,突然跑出來一隻公雞。這隻公雞看到他流膿的腿,不僅沒有躲開,反而跑過來,用它的尖嘴去啄。
難道連雞也來欺負乞丐嗎?
鐵拐李仔細一看,還真不是!只見那隻雞一點點去啄他腿上的爛肉和膿血,最後把爛肉也啄盡了,膿血也放沒了。
原來,這隻雞是在用自己的努力來救它眼中的乞丐。
公雞的義舉實在是太令人感動了!
它同時也觸動了鐵拐李的情思。
這時候鐵拐李就想了,既然人心沒有憐憫,而公雞有,那麼,我為什麼一定要度人,我可以度公雞啊!於是,他想到做到,先度這隻雞做了神仙。
這個故事很有民間色彩,帶著民間的幽默,同時還隱含著很深刻地對人性的批判,很有味道。人、雞、神在這樣的故事裡很神奇地交叉在一起,互相撞擊,構成了很強的張力,為藝術創作與藝術表達提供了很好的藝術空間,尤其適合壽山石雕刻。
因此,在壽山石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鐵拐李渡雞」這一題材。這一題材是一種地方文化,具有很強的地域特徵,就像某種標誌物。當這一題材來到北京展覽,馬上會被觀眾看到,產生陌生文化才會產生的衝擊力,由此也體現出展覽的價值。
這時,我們回頭再看林元康的《鐵拐李渡雞》,你會看到撲上來吠叫的狗,那隻高貴但是安靜的公雞,冥思苦想,正陷入糾葛的鐵拐李,神韻悠揚,細緻而深邃,越看越覺得雕刻師做得精彩。我們應該為壽山石擁有這樣的藝術感到驕傲!
可是,好像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沒有回答,那就是「鐵拐李渡雞」的「渡」字是不是寫錯了。
在歷史上,「渡」與「度」是通用的,之間的區分不是很嚴格。我們今天的文字改革,把漢字進行了標準化,什麼地方用什麼字,都很標準,強調準確性,這樣,「渡」與「度」就分開了。
單就事件來說,如果用漢語標準寫法,確實應該寫為「鐵拐李度雞」,但是,歷史上「鐵拐李渡雞」這個傳說流傳之後,福州這個地方就得名為「渡雞口」,而且這個地名被正式保留下來,成為了今天的標準地名。作為福州當地獨特的文化,它就叫「渡雞文化」,延伸到了生活中。如果一定要用「度」字來統一,甚至如果強行更改,雖然表達上標準了,但同時,原生的、地域文化的味道就丟失了。今天講弘揚傳統文化,也應包括對地方傳統歷史文化的尊重,不妨,就讓「渡雞」在那個特定的地方,表達他特有的味道吧。
《收藏》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雜誌
微信ID:sczz029
《收藏》微博ID @收藏雜誌
TAG:收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