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與三國小說的情節有何本質區別

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與三國小說的情節有何本質區別

小時候聽長輩講三國演義的故事,對劉備的軍師諸葛亮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的舌戰群儒、巧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取華容,直到最終的「死諸葛亮嚇死活司馬懿」等情節,幾乎個個精彩絕倫。

後來學習歷史知識才知道,諸葛亮神人般的智慧化身,多緣於小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先生的精心塑造。不僅著名的「三氣周瑜」史實上子虛烏有,就是神奇的「草船借箭」,也是羅貫中老先生的巧手移花接木。

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與三國小說的情節有何本質區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對「草船借箭」寫得非常精彩。大致情節是,周瑜派魯肅探望諸葛亮,得知自己對赤壁大戰的諸多計謀都被諸葛亮洞察,心中無比記恨,決定找個正當借口除掉諸葛亮。

隔日,周瑜找諸葛亮等議事,故意問諸葛亮在長江水面與曹軍對戰用何兵器,進而誘引由諸葛亮答應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來交差,並立生死軍令狀。瑜問孔明曰:「即日將與曹軍交戰,水路交兵,當以何兵器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軍中正缺箭用,敢煩先生監造十萬支箭,以為應敵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卻。」

孔明曰:「都督見委,自當效勞。敢問十萬枝箭,何時要用?」瑜曰:「十日之內,可完辦否?」孔明曰:「曹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瑜曰:「先生料幾日可完辦?」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支箭。」瑜曰:「軍中無戲言。」孔明曰:「怎敢戲都督!願納軍令狀:三日不辦,甘當重罰」。···

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枝箭,因此,諸葛亮交不上差,違背了軍令必死無疑。

小說接著描寫:諸葛亮告辭以後,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查看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一見魯肅就說:「三日之內如何能造出十萬枝箭?還望子敬(魯肅)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說:「你自取其禍,叫我如何救你?」諸葛亮說:「只望你借給我二十隻船,每船配置三十名軍士,船隻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餘個,分別豎在船的兩舷。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十萬支箭。但有一條,你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劃就很難實現了。」

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並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他見到周瑜後,不談借船之事,只說諸葛亮並沒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等物品。周瑜聽罷,雖心中暗喜卻也大惑不解。

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與三國小說的情節有何本質區別

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隻、軍士以後,按計劃準備停當。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裡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並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魯肅莫名其妙,只得陪著諸葛亮去探個究竟。

這天凌晨,遼闊江面上大霧成團,能見度很低。諸葛亮命令軍士用長索將二十隻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軍士將船隻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於曹軍水寨前。然後,他又命令擂鼓吶喊,製造出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嚇大驚失色,諸葛亮卻毫不慌張,坦然地告訴他說:「我料定,在這濃霧緊鎖的天氣下,曹軍決不敢冒然出戰。你我盡可放心地在船上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

那邊曹操聞報後,果然擔心重霧迷江,恐遭埋伏,下令不許輕易出戰。而且急調旱寨的弓弩手六千多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一齊向江中射箭,以此阻止孫、劉聯軍可能的進攻。一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中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眼見中箭的船身有些傾斜,諸葛亮又命令船隊調轉船身,加勁擂鼓吶喊,又引來曹軍一陣雨點般的亂射。等到日出霧散,船上草把排滿密密麻麻的箭枝。

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與三國小說的情節有何本質區別

這時,諸葛亮下令船隊返回。還命令士卒齊聲大喊:「謝曹丞相賜箭!」當曹操醒悟時,諸葛亮滿載箭支的船隊已經順風順水駛出20餘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船隊返營後,點查共得箭十幾萬枝,為時不過三天。

魯肅目睹此事全過程,倍稱諸葛亮為「神人」。諸葛亮對魯肅講:「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並說,他在三天之前已料定今日必有大霧可以利用。他甚至調侃說:「我的性命系之於天,周公瑾豈能害我!」

周瑜得知這一切,更是敬佩不已:「孔明入寨見周瑜。瑜下帳迎之,稱羨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詭譎小計,何足為奇。』」···

讀小說至此,怎能不佩服諸葛亮超人的智慧和膽量。

然而,小說這一節卻是與相關史實記載相悖。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功績,完全是小說作者羅貫中老先生的移花接木。真正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東吳的孫權而不是諸葛孔明。

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引注《魏略》記載:濡須之戰時,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坐大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曹操一看,猜知是孫權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於是下令射箭。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使船體開始向一邊傾斜。孫權又下令把船掉頭,讓「箭均船平」,然後安然返航。

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與三國小說的情節有何本質區別

(劇照)

據說,孫權在返航前還命人擊鼓奏樂,一路高歌,曹操面對此情此景,不由感慨說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千古名句。表達了對這位江東能人的認可。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了抬高諸葛亮的形象和凸顯其足智多謀,對史實中的此事移花接木,巧妙地把孫權的「草船借箭」,偷換成了諸葛亮。

文學作品的威力影響有多大?可能今天說起「草船借箭」的典故,人們首先想到的都是諸葛亮而不是孫權。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宋江為招安竟拜倒在名妓石榴裙下 掉不掉梁山好漢身價
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留在北京的作品----香山飯店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