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這些人,可惜了一手好字……

這些人,可惜了一手好字……

1.秦檜

秦檜(1090年-1155年),字會之,漢族,宋朝江寧府(今江蘇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補密州(今山東諸城)教授,曾任太學學正。因力主對金稱臣議和,善於察言觀色,頗受宋高宗趙構喜愛。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與宋徽宗、欽宗一起被金人俘獲。南歸後,任禮部尚書,兩任宰相,前後執政十九年。

宋體的創造者是秦檜。明代前期的仿宋版,是宋體字的基礎。明代版刻以宋本為尚,複製宋本,大致保持原本的字形結構,這一過程中漸漸改變宋本的字形風貌,正德、嘉靖年紀創造出了宋體字(詳見陸錫興《宋體字產生及其在文字史上的意義》)。有記載的是說秦檜字體尚工(宋體的產生與之無關),就是說寫得比較整齊,陶宗儀《書史會要》云:「檜能篆,嘗見金陵文廟中欄上刻其所書『玉兔泉』三字,亦頗有可觀。」有書輯入《風墅帖》。

2.蔡京

很多人認為,中國最著名的奸相書法家是蔡京。蔡京,字元長,北宋權相之一、書法家,著名書法家蔡襄的從弟,興化仙遊人,熙寧三年進士及第,先為地方官,後任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崇寧元年(1102),為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後又官至太師。蔡京先後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

蔡京的書法藝術有姿媚豪健、痛快沉著的特點,能體現宋代「尚意」的書法美學情趣。因而在當時已享有盛譽,朝野上庶學其書者甚多。元陶家儀《書史會要》曾引當時評論者的話說;「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於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占今,鮮有儔匹。」甚能反映蔡京當時在書法藝術上的地位。

3.嚴嵩

嚴嵩(1480-1567)字惟中,號勉庵、介溪、分宜等,漢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人,弘治十八年二甲進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權臣、奸臣,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進士出身,書法造詣深,擅長寫青詞(實為他人代筆),為明朝乃至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明史》將嚴嵩列為奸臣之一,稱其「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透過戲曲和文藝作品、歷史典籍,嚴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間,遺臭萬年,嚴嵩並無才幹,惟能諂諛媚上,玩弄權術,貪污受賄,賣國求榮,以圖高官厚祿與個人的富貴。可惜一首好字了!

4.和珅

鈕祜祿·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清乾隆年間政治家、商人,中國歷史上的權臣之一,曾兼任多職,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職。和珅是清朝歷史上資產最多的官員。因為貪污過巨,被國人視為巨貪,後被嘉慶皇帝賜死。不得不說,和珅寫得一首儒雅好字。如下:

5.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李鴻章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人們在評述李鴻章功過是非的同時,逐步注意到了他的書法藝術,通過其存世的大量墨跡,我們看到了他書法的非凡功底。但很少有人提及他是位素養頗高的文化人,更是位造詣甚深的晚清書法家。李鴻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布局有序,字字和諧於一體,美若一粒粒生動活潑的珍珠在跳躍,行行有度,疏而不亂。覽之讓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不失為一篇書法高品佳作,顯示出李鴻章的書法造詣之深。

6.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

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總之,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7.鄭孝胥

鄭孝胥(1860-1938),中國近代的著名政治家、書法家。福建省閩候人。1882年清光緒八年舉人,曾歷任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1932年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兼文教總長。善楷書,取徑歐陽詢及蘇軾,得力於北魏碑。所作蒼勁朴茂。為詩壇「同光體」倡導者之一,在當時的文壇具有極高地位。因人品原因被世人貶棄。

鄭孝胥早年學顏真卿和蘇軾,後學魏碑,並參以張裕釗之法,形成一種清剛、遒勁、凝鍊的風格。他很注意筆劃間的輕重對比,比如此幅對聯中「朋」、「鐫」、「版」、「薇」等字即是。他的捺筆也很有趣,成一彎曲筆,酷似冰球運動員手中的冰球棒,凡此種種,都成了他書法中的特色,沙孟海對鄭孝胥的評價較高,他說:「可以矯正趙之謙的飄泛,陶浚宣的板滯和李瑞清的顫筆的弊端的,只有鄭孝胥了。他的作品,有精悍之色,又松秀之趣,活象他的詩,於沖夷之中,帶有激宕之氣」,評價很高。

8.汪精衛

汪兆銘(1883年-1944年),祖籍浙江山陰(原紹興縣),出生於廣東三水,字季新,筆名精衛,因此歷史上多以「汪精衛」稱呼。早年投身革命,曾謀刺清攝政王載灃未遂,袁世凱統治時期到法國留學。回國後於1919年在孫中山領導下,駐上海創辦《建設》雜誌。1921年孫文在廣州就任大總統,汪精衛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1924年任中央宣傳部長。後期思想明顯退變,於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淪為漢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腫」病死。

覺得不錯,請在右下方點「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航拍峨眉山,太震撼了!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