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掛名、營銷、砸招牌,老牌電影人扎堆網劇不再名利雙收

掛名、營銷、砸招牌,老牌電影人扎堆網劇不再名利雙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鋒芒智庫

由成龍監製的首部網劇《成化十四年》在官微發布了演員陣容及預告片,成龍首次進入網劇市場的消息不由得將大眾的目光吸引至該劇。

如果說追劇圈存在著一條因劇集國別而產生的鄙視鏈,那麼影視製作圈顯然也存在著一條存在於電影和電視劇類別中的鄙視鏈。曾經處於鄙視鏈條底端的網劇在近些年憑藉強勁的發展勢頭,逐漸上升到劇集製作資本鏈條上游,網劇也成為了資本方的寵兒和各大導演爭先試水之地。

網劇市場迎來電影導演的加入,可以看到網劇行業的精品化發展趨勢越發清晰,那麼進入網劇市場搏殺的電影導演又最終表現如何?

2017到2019,資深影人忙入局

從2008年發展至2017年,網劇市場在將近十年的時間中經歷了大浪淘沙和去粗取精,網劇的內容製作也一步步走向精品化和類型化。

在2017年,全網新上線的網劇數量達到310餘部,在數量快速上漲的同時,《花間提壺方大廚》《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河神》《白夜追兇》《無證之罪》《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高分網劇也接連在市場中出現,懸疑、刑偵、校園、愛情、美食等多題材中均有表現搶眼之作,網劇市場存在的潛力被不斷挖掘。

2017年優質網劇出現井噴盛況,極大程度上吸引了資本方和平台方的注意,在台播劇集略顯乏力、受眾向網路端轉移的當下,加碼製作周期短,製作成本較低的網劇便成為製作方的重要選擇之一。

2017年愛奇藝世界大會中的「劇浪時代 2017中國網路劇發展高峰論壇」現場,愛奇藝發布了15項網劇製作項目,其中便包含與資深電影人韓三平、唐季禮在網劇製作方面的合作項目。而2017年只是電影人入局網劇市場的開始,在2018年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中,更多由資深電影人監製的網劇項目被推出:由徐靜蕾監製的都市科幻網路劇《同學兩億歲》;由韓三平監製的《我的朋友叫冠軍》;由趙薇監製的愛情劇《誰都渴望遇見你》;由馮小剛監製的權謀大戲《劍王朝》等項目在大會中得到曝光。

但是從目前電影導演入局網劇項目中播出的劇集來看,只有在2017年管虎執導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和2018年王晶導演執導的《冒險王衛斯理之支離人》、陳正道導演執導的《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三部網劇中,電影導演真正擔任網劇導演,剩餘的劇集中電影導演均採取監製的形式加入到劇集製作中。

另外,從豆瓣評分來看,資深影人加入網劇的表現兩極分化十分明顯。豆瓣評分超過8分的劇集和低於5分的劇集同時並存,其中網劇《無證之罪》依靠演技在線的演員表演以及邏輯清晰的劇情收穫一眾好評,最終達到豆瓣評分8.2分的高分。但是,《鬼吹燈之黃皮子墳》雖然有知名導演和頭部盜墓IP的光環加持,最終仍然在評分方面表現的差強人意,最終只獲得5.2分,2018年的三部資深影人監製的網劇的豆瓣評分也均處於及格線邊緣。

「穿金帶銀」的網劇

在三大視頻網站的網劇數量和質量不斷拉開差距,視頻平台中的網路劇集也從自製獨播劇、版權劇的基礎上出現更多純網聯播劇之時,知名影人的加持對於網路劇而言無疑是增大聲量的絕佳武器。

雖然當下的網路劇製作呈現日益精品化的趨勢,但是相比於台播劇,網劇在內容製作、角色選取、後期剪輯方面還較為薄弱。在這種情況下,資深影人的加入便顯得極為必要。

在資深影人不斷入局網劇市場的背後,透露出影視圈資本發展的新風向,同時也能夠看出網劇已經成為了影視市場的新掘金地。那麼,不斷入局的資深影人究竟能為網劇市場帶去什麼改變?

首先從資金方面來看,資深電影人的加入對於網劇的製作方意味著在資本層面將擁有更多的機會,隨著網路劇逐漸成為廣告商的新寵,有著資深電影人加入的網路劇在招商方面將擁有更多的機會。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和《美人魚》IP改編成網劇後,僅在售賣版權方面便達到7億元人民幣,同時張藝謀在宣布入局網劇後,歡喜傳媒以出資1.5億元股份和1億元人民幣作為創作條件,從中可以清晰看到資深電影人在網劇市場資本層面掀起的波瀾。

其次,資深電影人在加入網劇後也會對後期劇集的製作大有裨益。從首部華語金融迷你劇《東方華爾街》中可以看到作為監製的劉德華,在初稿選題、選角、劇本修改三方面均參與其中,對於劇集的呈現發揮了關鍵作用。最終該劇依靠極為豐富的主線劇情、主演精湛的表演和優良的製作水平獲得豆瓣評分7.6分。資深電影人在選角和故事走向方面持有的高要求必然會對網劇的內容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再次,資深電影人的個人IP光環也將為網劇的宣推打開新局。對於小體量的網劇來說,內容確定、角色選取、拍攝和後期製作、宣推等每一個環節都會決定著一部劇集的生死,而宣推環節作為網劇上線前的最後一步同樣十分關鍵。

資深電影人加入網劇後,為網劇帶去更多的流量便顯得輕而易舉,徐靜蕾在監製網劇《同學兩億歲》時,便通過個人微博為該劇進行宣傳,發布劇中主角的搞笑片段還頻頻與劇中演員微博互動。在《外八行》開機後,「陳凱歌監製」便成為了圍繞該劇進行營銷且為該劇引流的關鍵。

繞不開的「掛名」

拍攝周期短、製作壓力較小的網劇在成為電影人樂於選擇的發力方向後,從近兩年有電影人參與拍攝的網劇中可以看到,相比於親自下場負責網劇的整體導演工作,擔任相對自由的網劇監製一職「曲線救國」試水網劇行業則更為熱門。

但是,在電影人紛紛選擇擔任監製掀起明星導演監製熱的背後,名為「監製」,實則「掛名」的問題也愈發凸顯。「如果掛名的話就是欺騙觀眾,所以我參與度還比較高的」,徐靜蕾曾經在《同學兩億歲》宣傳期回應「掛名」質疑。

雖然諸位電影人在面對關於「掛名」的質疑時均表現出堅定的否認態度,但是在同期監製幾部劇集的現象越發常見的當下,圍繞明星導演的「掛名」疑雲也並未消散而是更加濃重。

另外,資深電影人入局網劇行業並非意味著他們將離開原有的職業軌道,而是試圖在網劇行業接觸或者積累更多元化的經驗。這時,拍攝網劇對於電影人通常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從目前已經播出的網劇來看,能夠做到保持電影人原有水平,保持其原有「金字招牌」的劇集數量仍然十分稀少,更多的是表現平平,少數導演甚至被網友戲稱在網劇行業「砸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同樣值得重視的是,部分電影導演在拍攝網劇時同樣會面臨著網友對於其在劇中「夾雜私貨」的批評聲,借劇營銷自身也成為小部分電影導演入局網劇後遭受到的批判。

導演管虎曾經說道,「我覺得現在網劇的規模是不可限量的,網劇這種大趨勢,如果你不擁抱它,肯定會被時代淘汰」,導演黃國強同樣表示,「電影拍片排期的容量都是特別有限的,有時候會限制電影人的創作。當這些創作熱情有平台可以呈現的時候,網劇市場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出口」。

在網劇的內容分賬模式逐漸完善,內容選材更為寬廣的現在,電影導演入局網劇無疑將為網劇市場帶去新色彩。反之,網劇也將成為電影導演或是再創新高,或是損兵折將的一把雙刃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鈦媒體Pro創投日報:5月22日收錄投融資項目27起
吳鶴臣事件持續發酵,水滴籌何去何從?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