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片長三小時四十九分鐘,系1984年歐洲上映的導演剪輯版。看完影片,沒能像《返老還童》一樣順暢的理出想說的話。只得打開瀏覽器,輸入名字,看看豆瓣上別人的影評,可不可以幫助我將想說的浮出水面來。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看了排在前頭的一篇半,大家觀影很細,注意到了我沒注意到的很多細節。但和我心中關於電影的輪廓偏差很大,便不再看了,另外雖然有偏差,但他們還是幫助到了我。可以嘗試動筆了。

將近四個小時的片子,敘事結構,轉場鏡頭都是教科書級別的,特別是那幾個回憶與現在,事件與事件的轉場鏡頭,真的很厲害!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片子的情感基調是克制的,含蓄的淡淡哀愁。跟隨麵條(大衛.阿隆森)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了1921年到1968年將近半個世紀的美國社會的一個剖面。

這半個世紀,美國國力日增,移民不斷湧入,各階層瘋狂進行原始資本的累積,在這片土地上,人和錢都在野蠻生長,快速擴張。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公雞眼(菲利普.斯滕)排簫吹出的是一個時代的輓歌。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這歌里有慾海浮沉,有紅塵一夢,有兄弟相依,有生死離別,有利用背叛,有愧疚半生,有釋然平淡。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麵條爹不疼,媽不愛,和另外三個孩子是猶太街區里的小混混。幫老大收點保護費,處理點"不識時務的刺頭"。遇到麥大後,五人開始撬老大牆角,自立門戶。憑藉麵條的點子,五人賺得第一桶金,成立幫派。

打撈貨物時麥大一句:"沒有我,你可怎麼辦?"就為後面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幾人按麥大的意思設立發展基金,從這基金和保管方式這就可以看出麥大野心之大和目光之長遠。

原老大臭蟲攜槍來"清理門戶",五人中年紀最小的多米尼克被槍殺,死前對著麵條說了一句:"我滑倒了",麵條怒而刺死臭蟲,刺傷警察,被捕入獄。這次入獄,為麵條後面的遭遇埋下了禍根:他殺了最大的對手,幫派得以發展,但在發展期他卻不在領導位置上。麥大得以實際控制了幫派。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在面對臭蟲帶來的死亡威脅,麥大明顯畏懼了,這和之前臭蟲揍他們時麥大的強硬形成了對比。麥大在面臨死亡時,還是做不到麵條那樣的無所畏懼。這一是因為麥大雖然有自我毀滅傾向卻害怕真正的毀滅,二是因為麥大在幾人中其實只在乎麵條。

麵條出獄,幫派已經頗具實力。接著繼續殺人越貨,插足政治。教皇椅子一幕,麵條默認了麥大的領導位置。1933年,禁酒令取消,走私酒的生意做不下去,幫派生意勢必要轉型。幾人也迎來了命運的轉折。

為了阻止麥大搶劫聯邦銀行的自殺念頭,麵條接受卡羅爾建議,舉報了麥大走私酒的最後一次行動,結果,麥大,公雞眼,小派(派屈克.高伯)被警察擊斃。殺手也找上門開,把麵條情人伊芙殺死,逼供莫胖子。這也就是影片開頭的故事情節。麵條打開存放幫派基金的箱子,錢早已被調換,麵條帶著懷疑逃離紐約,前往布法羅,改名換姓為羅伯特.威廉。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故事接上開頭,懷著愧疚過了35年後,麵條接到邀請函,他知道心中猜測了35年之久的事情真相就要揭開了。麵條回到紐約,見了莫胖子,見了摯愛狄波拉,最後在長島,真相揭開,麥大聯合警察設計背叛了他們,假死改名從政,還佔有了狄波拉......

麵條和麥大是電影的主角,故事都是圍繞著他們的關係變化而發生的。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故事最終發展到結尾那一幕,和兩人的性格有著很大關係。

麵條不畏於在刀尖上舔血,因為這是他們選擇的路,他要的是可以實實在在握在自己手中的生活,不是妥協,不是背叛,不是被控制,他要的是自我掌控的自由,所以他有點"小富即安"。他重感情,講道義,愛看書,廁所窗外藏著他放的傑克倫敦的《馬丁.伊登》,所以"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麥大說他"總認為自己是街上的混混"。

麥大之前就說過他野心大,眼光長,面對死亡他會畏懼,面對利益,他心中底線可以一低再低。他還有著超出同齡人的狡黠(幫酒鬼,拍警長不雅照),內心深處暗藏因家族精神病史帶來的自卑,他是美國發展路上的"適者",他也是危險的。

此外,他對麵條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在裡面。兩人第二次見面,為了拿回被警察拿去的懷錶,他稱麵條為"叔叔",此後,這個稱呼就成了他對麵條的戲稱。而片中的四個女人,除了伊芙,都和他們倆有糾葛。而且都是麵條先和她們發生關係在先,麥大其後,這就不是巧合了,這個在之後再做分析。

兩人的性格差異,必定造就分歧。當麵條拒絕和工會合作後,麥大雖然在爭吵後選擇和麵條站在一邊,但事後麥大勢必還進行了心理鬥爭,結果是他決定拋下麵條。既然拋下麵條,那麼公雞眼和小派自然也成為犧牲品。

片中麵條和狄波拉的感情線也很重要,兩人互生情愫,在年少時狄波拉用《舊約》中對大衛的讚歌表達她對麵條的感情。女孩的成熟也讓她直白的告訴麵條雖然她深愛麵條,但麵條永遠不會成為她的愛人,因為麵條是個小混混。她這次給了麵條選擇,選擇她還是繼續做個混混,麵條實際選擇了她,但命運送來了臭蟲的一頓暴揍,麵條一頭是血敲門,狄波拉沒有開門。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麵條出獄,每夜去看狄波拉表演,同樣用《舊約》中的讚歌表白狄波拉,告訴她,他在獄中,只要一想到她,就能忍受一切,沒有人比他更比她。

狄波拉在麵條告白後告訴麵條,她要去好萊塢了。麵條在車上強姦了狄波拉。再一次見面,是40年後的1968年了,此時,狄波拉是麥大的情人。

關於車上發生的事,麵條以愛做了傷害之事,他是愛意得不到回應的憤恨,是想以此留下愛人的挽留,是年輕男人的衝動。所有的一切,都化成悔恨,遺憾和罪過。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麵條的第二個女人是伊芙,伊芙是深愛著麵條的,麵條估計也有和伊芙好好過日子的念頭,可惜麥大的背叛,一切都走向悲劇。伊芙為麵條而死,麵條心懷愧疚過了35年。

另外一個重要女性角色是卡羅爾,她是個浪蕩女人,通風報信,導致老闆鑽石被麵條他們搶,被搶時還要麵條做足全戲,發生不可描述的事情。但在和四個男人真正見面後,她愛上了麥大,為了使麥大放棄自殺式的想法,她要麵條把麥大送進監獄。他們卻沒想到,這一切都是麥大在故意設計引導的。悲劇發生後,卡羅爾去了哪裡,做了什麼,影片沒有再交待。

最後一個女性角色是佩姬,她和男孩們一起長大,女孩的早熟使她很早就懂得利用自己的身體和男人們做交換。男孩們在成為男人的路上,都有她的影子。印象最深的是多米尼克買了5分錢的蛋糕去找佩姬,在等佩姬時卻忍不住把蛋糕吃了,十一二歲的男孩,雖然是耳濡目染的性早熟,終歸還是一個稍顯幼稚的孩子。食色性也,食還是第一慾望啊。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從佩姬,到卡羅爾,再到狄波拉,麵條和麥大都先後和她們發生過關係。這裡面就涉及到一點導演對於麵條和麥大關係的暗示了。麥大對麵條是不是含有一種類似戀人的感情,愛護又嫉妒。以至於麵條接觸過的女人他都要佔有。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片子最後,麥大變成白利部長,卻已窮途末路,把麵條引來紐約的原因就是想讓麵條殺了自己,死在麵條手裡,了結他倆恩怨。可麵條拒絕了,麵條告訴白利,他有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他的朋友,麥大存心尋死,他為了阻止麥大而出賣麥大,這是他們的友誼,也是他們的悲哀。這些是他和麥大的事,而麥大已經死了,和他白利無關。

麥大之所以變成了白利,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麥大內心的自我毀滅傾向和畏懼死亡的劇烈衝突;二是白利一直是麥大想成為的人;三是那個時代給了他那麼一條路。所以內心的劇烈衝突後,麥大「死去」,白利佔據了肉體。

臨走前,麵條對白利說,希望調查結果白利是清白的,因為一個人辛苦忙了一輩子的事到頭來一場空,實在是太可惜了。麵條順著白利指的路出來,發現門口路邊停著一輛垃圾車,垃圾車啟動,走遠。我認為垃圾車是白利留的後手,如果麵條聽白利的話殺了白利,那麼麵條也會被裝進垃圾車裡。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最後一幕,影片閃回到麵條逃亡時在中國劇院抽大煙時的場景,並定格在他有點崩的笑容上結束,麵條大概是那時就隱約猜測到了事情的真相,只是不想驗證罷了。

因為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同一個,我總從影片中看到和《教父》相似的東西。但和《教父》相比,《美國往事》著重刻畫的是小混混麵條的人生,麵條和《泰坦尼克號》上的英國貴族一樣,在新時代,註定得改變,不改變就沉沒。他是導演對清教徒開拓時代精神的懷舊,這精神是中世紀以來西方騎士精神的一脈相承。心中有底線,便有人的力量,有所為,有所不為,不隨慾海浮沉。而這一直是麥大羨慕而得不到的東西。麥大由而死去,變成白利。

故事結束,活著的人都變了,就麵條留在了原處。又一代年輕人成長起來,雖是嬉皮士打扮,卻還是做著和上一代人年輕時相差無幾的事。

影片中還有一個頗有意味的情節是幾人為了強迫警察局長就範,跑到醫院把嬰兒的牌子全弄混,最終改變了數十人一生的命運。前一久爆出的美國護士長在職期間故意調換上千嬰兒的新聞,其中暗含對命運的反抗和能主宰別人命運的快感吧,但這無疑是違反倫理道德的。

《美國往事》我一生都在失去,唯獨沒有失去自己

(試圖用文字將片子那歷史的哀愁調子和歷史的宏大感觀編織出來,寫來一看,並不滿意。寫得爛,卻沒有頭緒。顏狗只能再舔一下詹妮弗.康納利14歲時的神顏,看看有沒有新的理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