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北京中華門與中軸線申遺

北京中華門與中軸線申遺

北京中華門位於北京城城中軸線上,是明清兩代皇城正門天安門的外門,又稱"皇城第一門",始建於1417年明永樂時期,清順治元年改名"大清門",民國元年改名"中華門"。原址在正陽門北側,現人民英雄紀念碑南邊、毛主席紀念堂一帶。此門曾是明清兩朝的國門象徵。1976年,在原址修建了毛澤東紀念堂。中華門與正陽門、天安門不同,不是城樓,而是一單檐歇山頂的磚石結構建築。1959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拆除。

北京中華門與中軸線申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華門平面圖

北京中華門與中軸線申遺

中華門平面圖

北京中華門,三闕,巨檐重脊,門南側左右有石獅、下馬碑各一對。明時門上掛有楹聯一副,為明初大學士謝晉手書,上聯為"日月光天德",下聯書"山河壯帝居"。門北側左右各有東西向廊房110間,稱"千步廊",又東、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間,皆連檐通脊。千步廊於1915年拆除。

當時,拆除中華門遭到了梁思成等當時一批有遠見卓識的專家的極力反對。在梁思成看來,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其政治地位遠大於經濟地位,類似中華門這種古建築必須予以保護。但有關部門找了很多三輪車夫來控訴三座門的血債,說他們多少多少人在這裡出了交通事故,一定要把三座門拆掉。

北京中華門與中軸線申遺

北京中華門

北京中華門與中軸線申遺

中華門

北京中華門與中軸線申遺

中華門

2018年11月6,由北市政府辦公廳和市政協提案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直播訪談節目中,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透露:中軸線申遺堅持「保護為主、科學管理」的理念,確定了14處遺產點分別是永定門、先農壇、天壇、正陽門及箭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廣場、天安門、社稷壇、太廟、故宮、景山、萬寧橋、鼓樓及鐘樓。力爭在2030年基本達到申遺要求,確保到2035年內實現申遺目標。 到2020年,東西城將有近百處文物實現騰退,大部分有望恢復歷史原貌後向社會開放。目前,騰退計劃正在逐步完善。2018年中山公園內全部5戶住戶的騰退工作已經完成,非文物房屋被拆除,正在恢復綠化景觀。太廟內的75戶居民也計劃年內實現騰退。

北京中華門與中軸線申遺

中華門

北京中華門與中軸線申遺

1959年時中華門還在

有關資料顯示,世界遺產是基於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世界遺產公約」公布的具有突出的世界性價值的遺產保護對象,包括了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兩個基本類型。其中文化遺產是指不可移動的物質遺產。經過46年的發展,世界遺產已經成為教科文組織最重要的旗艦項目,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支持和普遍參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