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這一趣味詞,古人也愛用?
有宋一代,「呵呵」一詞非常流行,尤其是名人的書信中常常使用,其頻率當然趕不上今天的微信和QQ聊天,手指一動就可以「呵呵」,不過「呵呵」起源之早,出乎人們的想像。人們經常有一個誤解,認為今天使用的大多數流行語都是現代的專利,其實不然,古人口中早就說著跟我們一樣的話了,「呵呵」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呵呵!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這是王憲的一幅字,你看到「呵呵」了么?
「呵呵」的使用記錄,最早出自《晉書·石季龍載記》: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虎的太子石宣妒忌弟弟石韜得寵,派遣刺客殺了石韜。臨葬前,石宣「乘素車,從千人,臨韜喪,不哭,直言『呵呵』,使舉衾看屍,大笑而去」。「呵呵」本來是胡人之間流行的一種笑聲。入唐後,唐王室本來就有胡人血統,加之採取兼容並蓄的國策,「呵呵」這種胡人的笑聲也順理成章地傳入了中原。
《晉書》
《全唐詩》中「呵呵」一詞有三見:
1.寒山《詩三百三首之五十六》:「含笑樂呵呵,啼哭受殃抉。」
2.韋莊《天仙子》:「醺醺酒氣麝蘭和,驚睡覺,笑呵呵,長笑人生能幾何。」
3.韋莊的《菩薩蠻》:「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景佑元年(1034年),歐陽修在《與王幾道一通》中寫道:「某頓首白幾道先輩足下:段氏家人至,蒙示書及詩,並子聰、聖俞書與詩。後於東山處,又見詩。何其勤而周也。聖俞得詩大喜,自謂黨助漸熾,又得一豪者,然微有飢態。幾道未嘗為此詩,落意便爾清遠,自古善吟者益精益窮,何不戒也。呵呵。」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
其實「呵呵」在宋朝是最流行時期。蘇軾最喜歡在書信里用「呵呵」,在已經整理出來的書信中,他至少對別人「呵呵」了45次。
例如:
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與鮮於子駿》)
大意:我寫的詞雖然沒有柳永的范兒,但是風格獨立,也自成一家,呵呵。
不爾,不惟到處亂畫,題雲與可筆,亦當執所惠絕句過狀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與文與可》)
大意:你要不給我的詩畫畫,我就自己亂畫,然後寫上你的名,還到法院告你答應了卻不給畫,讓你賠250匹布帛。呵呵。
黃州時期,蘇東坡在《與陳季常》一信中寫道:「一枕無礙睡,輒亦得之耳。公無多奈我何,呵呵」。
大意:只要晚上睡得好,和你的詩很快就能寫出來,你難不倒我的,呵呵。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在米芾晚年精品《德忱帖》里,也使用了「呵呵」。《德忱帖》寫於米芾漣水軍任上,先遭遇旱災,緊跟其後又逢水災,當地田畝俱被淹沒,許多通湖港道,初為防旱救田,而填土塞斷。然水災之後,地主只顧一己私利,仍不疏放,以致地勢低洼之區,積潦難泄,為患頗大。米芾致上司或同儕之信函中,特將在外實地所見表出,「呵呵」二字,表現了心中的不平與憤怒。
米芾 /《德忱帖》
……禦寇所居,國不足,豈賢者欲去之兆乎?呵呵!甘貧樂淡,乃士常事,一動未可知,宜審決去就也……(《德忱帖》局部)
林逋喜歡作詩,也善書法的林逋。在一件給朋友的信札里也用到「呵呵」
這件信札里,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結體昂挺,筆畫線條細瘦,所以許多人形容他的字「有骨少肉」。而這件書法的字距、行距寬綽,字與字間多細筆遊絲,起筆、收筆處多露尖削,轉折方硬等,因此他的字往往給人「清勁」的感覺。
歷代評書,多有「字如其人」的聯想。林逋終隱山林,因此有人認為他的字脫卻了塵俗的習氣。也有許多人認為,他的字猶如他筆底下的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幽淡而雅緻,耐人品酌細嘗。
林逋《三君帖》冊 紙本行書 31.5×38.2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逋奉簡三君。數日前曾勞下訪。屬以多故。未果致謝。感愧感愧。牓名必已見了。彼珍重者。果為兩手所矣。呵呵。如因暇時許相過否。馳此不宣。從表林逋頓首。四月十七日。所託買物錢二索。省是前人留下。尚恐未足。餘俟面致。多感多感。
呵呵,原意為笑聲的擬聲詞。表達自己的笑容,卻給人以莫測高深的感覺。有時會讓人不明白是喜,是悲,是怒,還是樂,而讓人近乎崩潰。正式談話時最好避免使用呵呵,不然會讓對方感到你不尊重,聊天時會影響氣氛。流言止於智者,聊天止於呵呵。
- end -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需轉載請聯繫書法屋
總監丨馮錯
主編 | 凌晨 Anna
責編丨凌晨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五)
※馮錯:致墨池每一位用戶,不,是每一位墨友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