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徐則臣:探討新媒體寫作標準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徐則臣:探討新媒體寫作標準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今日頭條全國新寫作大賽開賽 6 天,參賽文章數量達到 2 萬。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寫作者們對新媒體寫作的熱情。如本屆大賽終評評委之一徐則臣所說,越來越多的人在積極地表達,這對我們社會是一件好事。

徐則臣:探討新媒體寫作標準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新媒體寫作如今已不算是多新鮮的事物,它應該且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的評價標準。徐則臣說,任何一門藝術在往前走的過程,標準、境界都會越來越高。而這個標準共識形成的過程,比結果本身更重要。我們深以為然。

以下是徐則臣對新媒體時代的觀察與思考、對新媒體寫作的看法,以及對年輕作者的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徐則臣:對於徐則臣來說,提筆寫作,第一段,甚至是第一句,是最重要的。在找定調的第一句時,他會被一種焦慮的狀態籠罩:在屋裡走來走去,腦海中不同版本的字句浮現又消失。他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像《百年孤獨》,那個容納下三個時態與時空的經典開頭那般,一句話就讓故事的開闊與複雜性、寫作者的視野與野心,從紙上蔓延輻射開去,文字自此長出生命。徐則臣在傳統文學雜誌《人民文學》任副主編,今年也是他寫作的第22個年頭。過去一些年,他的作品獲得包括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等文壇重磅大獎。在新媒體時代,純文學看起來像是一個孤島。但徐則臣感受著迅疾的變化,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去記錄時代,表達對這個世界複雜性的理解。

徐則臣訪談記錄

問:麥克盧漢說「媒介即信息」,您怎麼看新媒體這一媒介對寫作的影響?

答:在我看來,新媒體對寫作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工作習慣,二是表達方式,三是評價標準。

我在傳統的文學期刊工作。傳統文學,從詩經、荷馬史詩一直到現在,標準在幾千年里慢慢形成,成了我們骨子裡的東西,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判斷一個作品是好還是不好。

文學作品的生產,和我們的審美、趣味、生活習慣都是連在一塊。比如中國的章回體小說,跟市民社會的發展有關,跟民間的話本說書有關。巴爾扎克時期的小說,可以緩慢細膩地描寫環境、裝飾,與那個時候有閑有錢的閱讀群體的生活和趣味有關係。

網路、智能手機已經迅疾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新媒體,它介入到我們生活與工作中,達到一定的強度之後,它會改變工作本身。它不僅僅是一個工具,也可能是我們的「新文化運動」。

問:新媒體寫作會形成自己的評價標準嗎?這個標準應該是什麼樣?

答:新媒體的寫作和評判標準,最終都會像傳統文學一樣,形成自己的評價標準。任何一門藝術,它在往前走的過程中,標準、境界都會越來越高,而不會越來越懈怠,越來越漫漶,言不及義。

這種標準,會建立在更小的「單位面積"上承載更多的審美信息量、思想信息量和社會信息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所有的文學的方式,所有的寫作的方式,所有的表達方式,最終可能就是殊途同歸的。 新媒體文章會更濃縮精鍊,更短小精悍,在碎片化的時間裡,抓住人的注意力,但關掉手機之後,仍讓讀者有餘音繞樑、回味綿長的東西。

新的標準形成,需要時間。我覺得,這個標準共識形成的過程,比我們急吼吼地去探討這個結果是什麼樣,更重要。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寫作者,都應該不斷去嘗試,給出自己的答案。每個人給出的答案可能都是錯的,但所有「錯誤」的答案聚在一起,「正確」的答案就出來。

就像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樣,你摸到的是一堵牆,我摸到的是四根柱子,他摸到的是兩把蒲扇,另一個人摸到的是一根繩索,既是牆又是柱子又是蒲扇和繩索的是什麼?就是一頭真實的大象。

問:在新媒體帶來的巨變中,寫作者如何才能脫穎而出?

答:我們的世界一直在被改變。如果文學是世界觀的反映的話,那麼世界變了,文學自然也會隨之變化。

變動的世界中,文學要變成什麼樣?我們作家可能都得思考這個問題。處於這樣一個新媒體時代,我也常思考,在這個語境下,我應該如何跟前人不同,跟過去的我區別開來,用一種正在變化的文學的方式來有效地表達變化了的世界。

在給這次新寫作大賽寫的寄語中,我提到了「新」,並不是刻意的標新立異。世界的複雜性,已經超出了我們慣常的認知。

我這幾年的長篇小說作品,一直在嘗試做結構上的突破。我希望我作品的結構,能夠與我所感知的時代結構有著某種同構性,讓讀者覺得,它與真實的世道人心有所契合。我在摸著石頭過河,做自己的探索。

我不喜歡那種溫溫吞吞、各種特點都不鮮明的寫作。比如現在有三部作品在我面前。有一部是非常古典的,一看寫作者就是在往回走,回到19世紀那種緩慢從容、緻密的寫法。一部符合當下短平快的特質,迅速切入要害。我都有興趣。而介於兩者之間的溫吞水,我興趣不大。

作為一個編輯,我的選稿標準就是:如果這個東西很多種別人都寫過,你寫得比別人好,我用。如果沒有別人好,那可能就要對不起了。如果這東西別人沒寫過的,你寫的雖然有不少毛病,但你提供了別人沒有提供過的新東西,那瑕不掩瑜,我願意忍受你的毛病,這樣的稿子我要。

我並不是說要走極端,而是希望寫作者能夠在某個路徑、某個向度上,往前走一走,再往前走一走,走得更遠,探索得更深,有所創新。這種意識和努力很重要。

徐則臣:探討新媒體寫作標準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問:您在給新寫作大賽的寄語中說,您提倡的新寫作是「新質素、新表達」,新媒體這種媒介變化,對您提倡的「新表達」有什麼影響?

答:簡潔、高密度的信息傳遞,很多時候是建立在口語化的基礎上,當然是書面口語。口語表達一定會有適當的省略,但要能夠被理解和接受。新媒體寫作跟當下現實銜接得會更緊密,文本背後的是我們共同熟悉的語境,因為寫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這種語境共識,新媒體寫作可能會更加的直接、鋒利,它可以輕裝上陣。

當下的現實可以賦予新媒體一種新的文體結構。比如碎片化,比如電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有些將來會成為文學創作滋養的形式與文體創新,很可能就來自現在的新媒體創作。

媒介改變評價標準的過程,也會在新媒體寫作中發生。新媒體的碎片化呈現形式、表達方式,會慢慢成為當下文學表達的重要一極,也會變成我們共同的「語境」。寫作者的「新表達」,肯定不是現在流行什麼就用什麼、寫什麼,它應該有自己的審美和意義的鑒別與判斷,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所以我在寄語中寫到,這種審美和意義判斷,是與我們的文學傳統一脈相承,像一條大河一樣,從《詩三百》、《離騷》和唐詩宋詞的源頭出發,擇地出入,行止適當,不斷引入現實的活水,保持自身活力,流出獨有的氣象。

問:對年輕寫作者的建議?

答:嚴肅的寫作,都是在表達對世界的「偏見」。 所有的偏見全合到一塊,它可能變成一個正見。這種表達,是否與時代相相配,有待時間去檢驗,我們要做的首先是表達。寫作也是探究自我和世界的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

每個作者都不該懈怠,儘力打開自己所有的感官,感受變化,並嘗試把自己的感悟和發現用合適的語言和方式給表達出來。

寫作就是一個人的戰鬥。你只能跟一部分人之間產生同頻共振。 你可以登高而呼,但希望整個世界都聽見,可能性不大,我們都隻身居世界的一角。但你可以儘力去成就一種獨特性,讓你的文字確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別刻意完美,完美的作品不存在;如果「存在」,那也必是一個陷阱。

問:怎麼看此次范雨素為新寫作大賽提出的「無條件寫作」倡議?(點擊查看)

答:閱讀和寫作都非常重要。一個人如果一直能從容自由地表達寫作,他內心淤積的、不能化解的東西會少一些。

我剛開始寫作,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那個時候身體不太好,又沒人交流,我就拚命寫日記,慢慢覺得好像把自己寫「開」了。那種狀態就像是擰開水龍頭,水就可以嘩嘩地自由流淌一樣。當然,更「文學」的寫作,還需要一種清醒和自覺的表達意識,以及可供「持續發展」的閱讀量。

范雨素的寫作很勵志也很親切。她的寫作很好地解釋了文學跟我們日常生活之間的關係。文學應該是平易的,它應該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你跟生活之間,你跟你所經歷的時代之間,因為寫作留下了印記,雪泥鴻爪,我覺得很有意義,也很有意思。

從寫作的工具、寫作的門檻、寫作的眾多便捷的途徑等角度來說,現在的確是一個寫作的最好時代。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夠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不是要求每個人都成為作家,而是希望每個人都能「開口說話」、自由表達。「眾說紛紜」是個好事,「暢所欲言」的社會也更健康。



如徐則臣在採訪中所說,新媒體寫作要形成自己的一套評價標準,並取得共識,離不開每個寫作者的嘗試、努力和突破。

今日頭條舉辦本屆全國新寫作大賽,也是一次嘗試,我們希望藉助大賽拓寬、提升、定義新媒體寫作標準。至少,能加速這一進程。期待更多優秀寫作者積極投稿,用實際行動參與這場寫作標準的大討論。

徐則臣:探討新媒體寫作標準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目前,大賽徵稿正在進行中。5月15日-7月14日期間,登陸大賽官網 xxz.toutiao.com,發表你的作品就有機會獲得榮譽,與今日頭條高價簽約,成為平台力捧作者。

點擊下放鏈接了解大賽詳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