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都說劉備七百里連營,是夷陵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事實上如何呢?

都說劉備七百里連營,是夷陵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事實上如何呢?

在《三國演義》中,陸遜用火燒連營的方式,以20萬打破劉備70萬大軍,劉備兵敗死於白帝城,蜀漢也因此一蹶不振。許多人都把劉備失敗的原因歸結於700里連營,導致被陸遜一把火燒掉,然而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三國演義》畢竟是一本小說,其中有許多藝術誇張的成分,夷陵之戰也不例外。首先是交戰雙方的兵力。蜀軍與吳軍雙方的兵力,並不是相差懸殊,劉備帶走的兵力只有三萬,後來有沙摩柯等蠻夷的加入總兵力才達到了5萬人。而吳軍陸遜也大約有5萬,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

其次陸遜並不是靠火燒七百里連營取勝的,而是依靠各個擊破的方式,才擊敗了劉備。

在知道劉備七百里連營的消息之後,曹丕曾預言劉備必敗,所以史書中很多人都認為劉備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七百里連營,那麼事實是這樣的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劉備建立七百里連營的原因,以及設立的七百里連營是怎麼樣的。從史書上看,劉備是水陸並進,沿著長江三峽進攻東吳的。從地勢圖可以看出,這是一條狹長的通道,也沒有什麼險要的城市。

陸遜面對劉備的進攻,採取了誘敵深入,據險而守的策略。劉備軍隊起初勢如破竹,深入吳境五六百里,遇到吳軍據險而守後,開始停步不前。劉備雖然數次挑釁,吳軍就是不主動出擊。兩軍就陷入了相持階段,為了保證自己的後勤補給,防止吳軍繞後,劉備只能分兵在距離蜀國邊境五六百里的沿途上,每隔百里設立營寨。這也就是所謂的「七百里連營」的由來。

可以說這是迫不得已,穩紮穩打的打法。通過連營的方式,保護了大軍的後勤補給,不然在這山道中,這條線路被吳軍切斷,劉備大軍必然大亂,所以「七百里連營」是正確的。那麼劉備為什麼會失敗呢?

劉備犯下的最大錯誤不是連營,而是放棄了水軍。劉備一開始的戰略是水陸並進,然而時值酷暑,吳軍又堅守不出。水軍官兵十分受苦,只能讓他們捨棄舟船,上陸地找叢林里避暑。這也意味著他們捨棄掉了水路上的防禦,這也使得陸遜抓住機會,從水陸繞道劉備後方,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劉備的營寨,最終獲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

所以「七百里連營」並不是劉備失敗的主要原因,「舍舟就陸」,放棄水路才是劉備犯下的最重要的錯誤,導致了蜀國永遠地喪失了荊州的土地,無法達成「隆中對」的戰略方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權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代的開中制度,填滿了官府和商人的口袋,卻害苦了百姓
這個太監進宮時沒割乾淨,後來娶妻生子,還成為了神仙

TAG:權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