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看抗戰時各國態度的變化,才知道沒有一個靠得住

看看抗戰時各國態度的變化,才知道沒有一個靠得住

文/寂寞的紅酒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全面抗戰爆發後,日本對中國發動了瘋狂的侵略。由於敵強我弱,中國不得不向世界各大國求助,希望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但各國對中國抗戰的態度迥然不同,而且經常變化,給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這些國家一個都靠不住。

抗戰爆發後,大部分國家都保持了中立,採取了觀望態度,比如英國、法國和美國。不過雖然這些國家都採取了中立的態度,但其實還是有立場的。英國和法國作為國聯的兩位大佬,他們自我標榜「維護世界和平」,而且在中國有巨大的利益,所以英法對日本侵華是持反對態度的。雖然英法懼怕刺激日本引發戰爭,但他們還是一定程度上對中國提供了有限的援助。英國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而且允許中國通過緬甸和香港運輸物資。抗戰時,英國先後向中國提供了2400萬英鎊的貸款(約合1.1億美元),僅僅在抗戰爆發後的一年裡,英國民眾向中國的捐贈超過了200萬英鎊(約合9400萬美元)。當時英國的處境也非常艱難,能擠出這些錢支持中國已經不容易,英國對中國的援助一直持續到抗戰結束。當然,在抗戰中,英國也沒有少坑中國。畢竟在利益面前,朋友都是可以出賣的,這種情況在英國人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法國雖然沒有像英國一樣提供大量的援助,但也在抗戰爆發後向中國提供了一筆500萬美元的貸款,而且允許中國通過越南運輸物資。但維希法國建立後,中法關係急轉直下,法國不僅拒絕中國借用滇緬鐵路,而且承認了偽滿洲國和南京國民政府。

相比英法,和日本結盟的德國則在戰爭初期採取了親中的態度。戰前,中國和德國就保持了非常密切的關係。戰爭初期,德國不顧日本人的反對,仍然不斷向中國提供各種武器和戰略物資,導致日本人非常不滿。但在1938年,由於戰爭局勢的變化,德國迫切需要日本的支持,所以德國停止了對中國的援助,並撤走了援華顧問,導致中國抗戰局勢嚴重惡化。在利益面前,原來德國人也是靠不住的。當然,不可否認,德國人雖然停止了對中國的援助,但在抗戰初期,德國的援助對中國的抗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德國人幫忙打下的基礎,沒有德國人的幫助,中國人很可能支撐不到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義大利和德國差不多,義大利在抗戰前也對中國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不過,1935年中國跟隨英法制裁義大利,導致雙方關係急轉直下。最終,在日本的拉攏下,中國和義大利越走越遠。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對義大利宣戰,兩國關係徹底一刀兩斷。

相比英法和德意,一直奉行中立的美國則採取了偏袒縱容日本的政策。戰爭爆發後,雖然美國同時向中國和日本出售物資。但由於經濟、運輸等原因,受益的只有日本,日本靠美國的物資維持著高強度的戰爭,在戰爭初期打的中國節節敗退,可以說是美國人在背後支持著日本人的侵華戰爭。但美國人很快為他們的自私付出了代價。由於美國人養虎為患,讓日本人一步步走向瘋狂,導致日本人越來越難制服,野心也越來越大,最終瘋狂的日本人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把美國人拉進了戰爭。這時美國人開始轉變態度,為了讓中國拖住日本,美國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美國和中國從此站在了一起。

相比其他大國,也許蘇聯是最用心的一個,也是抗戰初期唯一願意幫助中國的國家。其實,也不是因為蘇聯人同情心泛濫,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而是蘇聯懼怕日本做大威脅自己的利益,所以才大力援助中國。蘇聯希望利用中國拖住日本,使得日本無力北上,以緩解蘇聯在遠東的壓力。抗戰初期,蘇聯向中國提供了2.5億美元的貸款(實際到位資金約為1.731億美元),這對當時山窮水盡的中國而言絕對是雪中送炭。但這種利益關係同樣是靠不住的,因為蘇聯出發點和美國一樣,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1941年,隨著日本人放棄北上,遠東局勢開始緩和,蘇聯和日本簽訂《日蘇中立條約》,兩國摒棄前嫌,握手言和。為避免刺激日本,蘇聯停止了對中國的援助。就這樣,中國和蘇聯分道揚鑣,從准盟友變成了路人。抗戰後期,蘇聯人又策動外蒙獨立,霸佔中國的旅順,拆走了東北的機械設備,狠狠得算計了中國。只能說,在利益面前,沒有一個國家靠得住。英國如此,美國如此,蘇聯也如此。

參考資料:《二戰史》、《抗日戰爭》、《國民政府時期的大國外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寂寞的紅酒 的精彩文章:

一戰中大發戰爭財的日本撈了多少?實力竟然成倍增長

TAG:寂寞的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