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動人旋律,卡薩布蘭卡遺憾愛情為何鼓舞人心?
「在汽車電影院的後排,燈光閃爍不定,我們一起看電影《卡薩布蘭卡》的時候,我愛上了你。」這首歌曲是上世紀80年代,由著名音樂人貝特·希金斯創作的,相信很多人對這首《卡薩布蘭卡》耳熟能詳,百聽不厭(小編也非常非常的喜歡啊)。事實上,它並不是電影《卡薩布蘭卡》中的歌曲,而是貝特·希金斯在看完這部電影后突發靈感創作出來的。
貝特·希金斯說:「這首歌是我為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妻子寫的。我記得那是1982年,《卡薩布蘭卡》是我們共同喜愛的電影,這部愛情片讓我們如痴如醉。結合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我為女朋友寫了《卡薩布蘭卡》,她非常感動,還答應了我的求婚,成了我的妻子。」
卡薩布蘭卡歌曲視頻
到底有多少男女在觀看電影《卡薩布蘭卡》時愛上了彼此?這部於1942年拍攝完成的電影,歷經大半個世紀的洗禮,如今依然光彩熠熠,感人至深。2007年,美國好萊塢編劇協會評選了史上「101部最偉大的電影劇本」,《卡薩布蘭卡》獨佔鰲頭,那麼,這部愛情片究竟有什麼樣獨特的魅力呢,在拍攝的過程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請看今晚《大揭秘》!
《卡薩布蘭卡》又名《北非諜影》,本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要想從歐洲逃往美國,就必須繞道摩洛哥北部城市卡薩布蘭卡,這使得這座城市的情勢異常緊張。一天,反納粹領導人拉斯洛和妻子伊爾莎也來到卡薩布蘭卡的里克酒館,準備弄到通行證後逃往美國。沒想到酒館的老闆里克與伊爾莎從前竟是一對戀人,伊爾莎請求里克幫助他倆,里克開始不願幫忙,在得知他和伊爾莎過去情感的誤會之後,雖念念不舍,卻仍然幫助他們夫婦逃出卡薩布蘭卡的偉大愛情故事。
卡薩布蘭卡是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城市,在西班牙文當中是「白色宮殿」的意思。因為電影《卡薩布蘭卡》,這座城市從此名聲大噪。事實上,二戰期間,這座城市確實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當時,為了逃脫納粹的控制,不少人決定從歐洲逃往美國,途中則必須繞道摩洛哥北部城市卡薩布蘭卡。然而,到了卡薩布蘭卡並不意味著能夠順利到達美國,有些人因為沒能拿到美國的簽證,只能停留在這個北非小城。有些人因為長期拿不到簽證也就隨遇而安在卡薩布蘭卡開始了新的生活。
電影中的主人公里克就是這樣一個安頓在卡薩布蘭卡的人,他曾參加過反法西斯戰爭,因被德國人通緝捉拿,於巴黎陷落前和他的黑人樂師山姆逃到卡薩布蘭卡,變成了一位落落寡歡、玩世不恭的酒店老闆。里克的酒館如同一個小世界,一個社會的縮影,各色人等逗留在其中,而里克遊刃有餘的掌控著這裡的一切。
影片中的主人公里克精明中帶著一絲冷酷,眼神里也偶爾有一抹憂鬱划過。稜角分明、飽經滄桑的臉上,散發出一種特殊的個人魅力。成功塑造這一角色的,正是好萊塢著名男演員亨弗萊·鮑嘉。1999年,美國電影學院把他評為電影誕生100年以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當然這也是因為他在《卡薩布蘭卡》的出色演出。
其實,鮑嘉的長相在那個年代並不符合電影男一號的標準,他的臉甚至因在海軍服役時期唇部受傷而部分癱瘓。然而,對於《卡薩布蘭卡》中的男主人翁來說,鮑嘉外形上的缺憾反而成了優勢,增加了他對影迷的吸引力。他所扮演的里克,外表冷漠,還有些玩世不恭,但在里克的心靈深處,理想主義之火併沒有熄滅,他照舊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敢作敢為的硬漢。
在影片中,處於亂世的里克在與法西斯鬥爭後來到卡薩布蘭卡開了一家酒館,不再參與政治,過著平淡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反納粹領導人拉斯洛和妻子伊爾莎,來到里克的酒館,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
原來,伊爾莎正是里克魂牽夢繞的昔日戀人。世界那麼大,我想遇見你,兩個曾經相愛的人竟然在異國他鄉的小酒館再次重逢。這個女人在里克的一生中曾兩次出現,都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扮演伊爾莎的,是好萊塢的著名瑞典美人英格麗·褒曼。她是20世紀40年代以來最受影迷歡迎的女演員之一,曾獲得過三次奧斯卡金像獎,被譽為「好萊塢第一夫人」。
可在《卡薩布蘭卡》拍片之初,製片方選定的男女主角卻並不是鮑嘉和褒曼。該片初定的女主角是安·謝里丹,而男主角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里根和謝里丹與這部經典電影失之交臂了呢?
由於劇本遲遲不確定,里根和謝里丹最終退出了劇組。而事實上,直到確定了男女主角,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劇本依然沒有定下來。因此,鮑嘉每天拍完戲都忍不住抱怨說:「我每天都要問,喂,今天我到底演什麼?怎麼演?」
這部戲的女主角英格麗·褒曼也曾說:「我們每天都是臨時湊集起來研究對白。他們每天給我們一些台詞,我們則試圖了解其意義。誰也不知道劇情如何發展、怎樣結束,也就無法掌握所演角色的性格。」
據說,導演邁克爾·柯蒂斯也一直在為結局猶豫,不知伊爾莎究竟該何去何從。他總不肯明確回答鮑嘉和褒曼,他的口頭禪是:「我們還不知道結局,你們把戲演好就是了。」出人意料的是,正是對前景和結局的茫然,才使得英格麗褒曼眼中的彷徨與無助顯得如此真實,里克和伊爾莎成了令觀眾同情、著迷和難忘的人物。劇本的隨意性,歪打正著地成全了這部電影。
相信看過電影《卡薩布蘭卡》的,都對機場送別的那一幕印象深刻。最後,里克拔出槍,保護了自己的情人與她的丈夫,目送他們乘坐飛機離去。這一幕,也成就了亨弗利·鮑嘉最完美的銀幕硬漢形象。
有趣的是,這個機場離別的戲,並不是在真正的機場拍攝的,而是在室內影棚完成的!不僅是這個場景,電影《卡薩布蘭卡》其實一個鏡頭都沒在卡薩布蘭卡拍過。
電影《卡薩布蘭卡》還有這樣一個情節:伊爾莎同拉茲洛一起走進里克的美式酒吧。「彈吧,山姆,彈那首《時光飛逝》。」在伊爾莎微笑著輕聲哼唱出熟悉的旋律中,山姆彈起了影片的插曲《時光飛逝》。里克怒氣沖沖的進來,快步走到亞森面前,打斷了亞森的彈唱。
這首名叫《時光流逝》的歌曲,旋律優美。在影片中,它是男女主角的定情曲,在片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可是,為什麼同一首曲子,男主人翁里克和女主人翁伊爾莎的態度反差會如此大?《時光流逝》這首差點被人遺忘的歌曲,為何最終成為情歌中最浪漫動人的經典?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在電影《卡薩布蘭卡》中,主人翁里克和伊爾莎的愛情令人唏噓。有情之人,擦肩而過,遺憾愛情為何鼓舞人心?愛國歌曲,激情洋溢,無心插柳如何成就經典一幕?
※人物原型真實存在,4位「阿信」如何成就經典?
※朝鮮危難,大明緊急支援,戚家軍能否寶刀出鞘、痛斬倭軍?
TAG: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