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師,時間都被短視頻「偷」走,我卻越來越空虛怎麼辦?

法師,時間都被短視頻「偷」走,我卻越來越空虛怎麼辦?

作者丨聖玄法師

首發丨騰訊佛學

手機短視頻軟體「火」了,關於手機短視頻的議論沸沸揚揚。

這不,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四五歲的孩子,沉迷於手機短視頻的大有人在。

也有不少人痛心疾呼:「小孩子沉迷手機無法自拔,玩著玩著就『廢了』!」

還有人越來越焦慮,原本想通過刷小視頻打發時間,自己卻被小視頻打發了……

第一

時間都被「偷」走了?

有人說,自己不論做什麼事都不能保持注意力,但是在可以玩手機的時候,自己可以保持專註兩三個小時呢,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

往往我們以為的快樂,真的是很「快」呢。

「快」這個詞的原意就是「喜」,後來引申為迅速的意思。據錢鍾書先生《管錐編》里說:「人歡樂則覺時光短而逾邁速,即『活』得『快』。」也就是說古人在造詞的時候,就已經留心到歡樂的時光總是感覺很快。可不是嗎,這些小視頻看一看就到深夜了。

而以審慎的態度觀察,時間的溜走恰恰暴露了我們對快樂的理解。 我們一般所以為的快樂,伴隨著新鮮感、刺激感、難得感,更重要的是,這種快樂依賴於場景的迅速變換,如果手機卡頓住了,或者正在觀看的小視頻沒有足夠迅速的「爆料」,我們就失去了耐心,趕快「換台」。

如果觀看小視頻真的是「快樂」的,我們又怎麼會在面對它的慢節奏時,如此不安呢?

其實我們在追求新鮮的快樂同時,在逃避一個個讓我們膩煩的陳舊場景,我們對快樂的感受越來越「快」,不僅因為沉溺在快活中的無時間感,更因為我們的耐心流失得越來越快。

我們的樂趣,過於依賴於場景的轉換了,在訊息爆炸時代,面對手機看似「專註」,卻讓心被動地隨著雜亂無章的音聲與圖像流轉,《父子合集經》所說的「欲境如瀑流,傾注難防護」,更加具體可感了。

我們玩手機時,看似一直專註,實際上自己的心是被動的,隨著場景的轉換,失去了自主的能力。

第二

誰才是生活的主人?

若是探尋其社會的根源,許多人在繁重的工作之餘,並沒有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去享受那種「來得慢」的精神愉悅,這種快餐式的消遣,無疑成為了最優先的選擇。

有的人卻被這些短視頻對生活質量的侵襲所困擾,一次又一次下定決心要卸載APP,回歸到充實的現實生活中,但一次次管不住自己,陷入了更深的焦慮和空虛,不知道該怎麼打發無聊的時間。

面對新出現的科技產品,不論是網路還是後來的網路遊戲乃至社交軟體,我們耳邊總是充斥著「妖魔化下一代」的反科技言論,也沒見批判遊戲、短視頻的老人家們能夠放下電視和廣場舞,更不見言之鑿鑿「手機禍國」的人拒絕了科技所帶來的便利。

手機里形形色色的軟體並不是左右我們生活的槓桿,我們自己的心才是,所謂被手機所左右,是指我們的心缺乏專註力和自控力,所以漸漸失去了自主的力量。

曾經有人問趙州從諗禪師:「十二時中如何用心?」

師云:「諸人被十二時使,老僧使得十二時。」

有的人面對這些手機軟體,只能被境界所轉,有的人卻能夠保持一定的自控力,甚至可以在不同的軟體中學到些許知識,了解一些訊息。

時代在發展,躲避工具無疑會帶來信息的閉塞和溝通的困難,被工具異化則沉沒在無明的瀑流中,湍馳奔激,不暇觀察。

善用工具是在現代社會中保持自主性的唯一出路。

譬如我見到一些寺院里負責建設工程監理的法師與居士,有時候在短視頻軟體上,看到一些鋪磚、接水電的視頻,往往能夠受到啟發,給寺院設施的修繕帶來一些新意。

第三

「斷舍離」走對了方向嗎?

有智慧的人能夠發現,凡事只是想從結果上「斷舍離」是不切實際的,畢竟真正的「放下」並不是隔離,也不是屏蔽。

佛教常說:「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在「因」上的努力,更為可靠。所謂的斷舍離,更切實不是斷掉那個「苦果」,而是斷掉「苦因」。

所謂的「因」上努力,也就是在面對「短平快」的訊息時,我們的「心」做好了準備嗎?

面對瀑流一樣的訊息,提升我們作為人的專註力和覺知力才是值得堅持的方向。

佛經里常常說,止觀二法,可得涅槃,如《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里說:「復有二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二?一者於奢摩他,常勤修習,二者於毘缽舍那,而得善巧。」

奢摩他,也就是「止」,攝心住於緣,離於散亂。所謂「歇即菩提」,止息種種攀援之心,讓心回到當下,便是專註力、自控力、執行力的涵育。

毘缽舍那,也就是「觀」,通過種種觀察,以正慧抉擇事理。所謂「知幻即離,離幻即覺」,能夠對如幻的習性進行清楚的覺察,便自然能夠放下執著,這是覺察力、決斷力、離執力的培養。

如何來培養止觀的力量,在佛典中有許多系統的論述,而在生活中,我們盡可以培養靜坐、誦讀、鍛煉種種讓心能夠自主的興趣愛好。

最重要的是,為自己定下規矩,每天定時定量地堅持設立的任務,如果得了片刻的空閑,則觀照呼吸、念佛觀心、參究話頭,而不是下意識地拿起手機「殺時間」,這樣便是走在了初步培養止觀力量的道路上。

心的掌控了越來越強,這時候,我們才能做回手機的主人。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夢參老和尚:哪裡去找善知識?
做到這四點,今生來世都能富貴!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