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人要內向,不要表現自己是偽傳統!

人要內向,不要表現自己是偽傳統!

為什麼很多我們認為的傳統不是傳統文化,就必須要從人來談起。人總是習慣把事情片面化,如看到一個人長得好看,就想好人啊!這種思維模式能幫人減少思考,好為大腦這個身體耗能最多的器官節省能量。

對待歷史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了解的少,也會片面化歷史,繼而片面化我們的傳統文化。

(也就這幾十年,我們認為合十禮是傳統禮節,清、民時都沒有這種傳統)

今天傳統文化中有一個很讓詬病的事情,就是從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開始,就推崇人要謙虛,不要出風頭,並讓很多人覺得這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看明朝時的面相書,裡面描繪的貴人從行為到面相都在顯示,他們的性格自信外向。如明代的《柳庄相法》中說好相中很多內容都可以看出貴人外向自信。

「身小聲宏,定是豪家富貴之子」

「凡小兒欲聲高清響亮,亮而堅者為妙,非貴即富。」

「耳須要色明高聳過眉,輪廓完成,貼肉敦厚,命門寬大謂之采聽官成。

眉須要寬廣清長,雙分入賓,或是弦之新月,首尾豐盈,乃為保壽官成。

眼須要含藏不露,黑白分明,瞳子端正,光彩射人,或鳳目細長藏秀,乃為監察官成。」

這是隨手摘錄的五點,大家可以看這裡描述的貴人聲音大,耳朵還要長,眉毛更是要讓人看了就覺得好看,眼睛還要光彩照人,從小自信的人才能長出如此陽光的相貌。一個內向謙虛的人,肯定不會說話聲音大,而是溫言惜語,最好是如清朝會道門典籍說的那樣少說話。

而《柳庄相法》中的壞面相很多都是「眉如悶雞,四九難保」,這類描述人內相不自信,心情壓抑才會長出來的面相。

由此我們可知起碼從玄學來講,明代的是不講人要謙虛內向的。而明代入儒家留下的教育書籍,也證明了,在當時知識分子眼中,一個年輕人自信外向才有出息,如果唯唯諾諾不自信,必定沒出息。

我們今天接觸到的很多傳統文化,如人一定要低調,要謙虛,不要出風頭,槍打出頭鳥更是很多人從小就接觸到的告誡,是從哪裡來的了?

(也是從這種清、民時普通人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生活中來的)

這一切就必須談一下清朝和民國,在這兩個時代因為種種原因,的確出現了槍打出頭鳥的社會風氣,清朝的文字獄,民國的白色恐怖都在貫徹這種誰外向,誰出頭誰要要倒霉的社會風氣。

祖輩是我們傳統文化教育的第一老師,他們身處的社會風氣會在生活中傳給後輩。我們這些當晚輩的,也會不由自主的認為這就是傳統文化,繼而對傳統文化產生了誤解。而我們說華夏文化,其實大家都會下意識的不以清朝為主,而是在談論漢、唐、宋、明的文化。這就造成了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不懂的人以清、民的社會風氣要求自己。不懂的人生活碰壁了,發現自信外向的人過的更好,就抨擊傳統文化,這真的是個誤會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有人說諸葛亮是無能的奸臣?這是真的嗎?
杠是怎麼成精的?如何降服這種妖精?

TAG:全真道士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