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這家公司從20平米小作坊到逾3000億市值行業龍頭!公司高管:當下更重要的是把產品做好
從順德北滘的小作坊起步,做過塑料瓶蓋、金屬製品,生產過汽車配件和電風扇,歷經半個世紀風雨後,如今美的集團已成長為一家集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物流)為一體的科技集團。截至今日收盤,美的集團(000333)市值超3000億。
多元嘗試、勇於改變的探索基因早年就已注入美的集團,令美的集團迥異其他家電龍頭。這一基因已然成為支撐美的集團持續發展的核心比較優勢,也將助力公司在五十年風華後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美的說:「曾經或許春光爛漫,轉眼就會風雪載途……五十美的,唯以重生。」
下一個五十年,美的已啟程。近日,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報道組走進美的集團,與公司多位高管深入交流,探尋美的集團下一步發展的新動力。
五十年正芳華
2018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2618.2億元,同比增長8.23%;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202.31億元,同比增長17.05%,銷售凈利率為7.73%,同比回升。今年一季度,美的集團維持這一速度繼續增長。
很難想像,就在50年前,美的集團還僅僅是一間20平米的生產塑料瓶蓋的小作坊。找市場、求生存,這間小作坊適時應變,開始涉獵多樣化的業務,最終在1980年開始生產電風扇,進入家電領域。也正是從這時起,「美的」商標誕生。
進入90年代後,美的集團逐漸構建起大小家電產業群,形成空調、廚具、冰箱、洗衣機等各類電器的多元產品格局。
2010年美的集團營收規模首次跨越1000億元大關,從營收100億元做到千億,規模做大10倍,美的集團花了不到10年時間。在2013年集團整體上市後,美的集團成為國內僅有的一家全產業鏈、全產品線白電上市公司。至2014年美的集團的營收已經衝破2400億元大關。
美的集團是中國製造業企業的一個典型縮影。「在早期,我們是生存優先,首先要活下去」,美的集團副總裁、集團合伙人王建國表示,美的集團十幾年來都在追求規模效應,通過這個方式甩掉很多國內對手,才贏得了現在的市場份額,這是企業發展的必然。
王建國說,這個高速增長的過程「看上去很美」,但掩蓋了很多問題。從2010年開始,美的集團意識到這種以價格和成本為導向的方式未來可能無法持續,於是開始一場極速調整。
能進能退,美的集團首先關閉了多個業務條線,開始做減法,關掉30多個品類的產品。與此同時,美的集團開始在研發上做加法。
王建國介紹,美的集團是以營銷導向為主的企業,早期美的側重做營銷增流,從2011年開始轉型之後,以研發人員增流為主。公司現有研發人員11000多人,占除工人以外的員工總數的65%。在過去5年,美的集團的研發投入超過300億元,僅2018年研發投入就接近100億元。
2013年,美的集團進一步提出「產品領先」這一主戰略,圍繞這一戰略,美的集團建立了梯隊型的研發模式,即「研究一代」、「儲備一代」和「開發一代」,周期由遠及近。其中,「研究一代」著重長期開發,2013年美的集團成立中央研究院,專事研究未來5到8年的基礎性、顛覆性技術。王建國表示,目前在空調、洗衣機和生活電器領域,公司已經形成了這種研發梯隊。
經過一段時間以來抓品質、抓基本質量,「現在比較自豪地講,美的集團的產品在行業競爭中經得起考驗」,王建國表示,除了產品基本性能外,美的集團也注重用戶體驗。據了解,美的集團從2011年開始設立用戶研究部門,美的集團開始真正成為一家以產品驅動的公司。
王建國說,先發展製造能力,通過規模把成本降下來,然後再進一步投資把技術做先進,這個模式其實與傳統中國企業發展的路徑是一樣的,「口碑是長期形成的,當下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產品做好。」
從家電巨頭到科技集團
從「規模優先」到「規模與盈利並重」,產品領先這一主戰略功不可沒。然而,作為主要產品品類皆佔據領導地位的全球家電行業龍頭,在如此規模之上,下一個五十年,美的集團如何繼續保持強勁增長?
向來以效率著稱的美的集團搶佔先機,率先在同行中布局新興產業。2017年1月,美的集團完成要約收購全球機器人四大家之一的德國庫卡集團94.55%的股份,並通過與安川機器人成立合資公司等途徑,構建起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科技集團」成為美的集團的新標籤,這也是公司異於其他兩大家電龍頭的最獨特之處,並被視為美的集團長期發展的核心比較優勢。
庫卡與瑞士ABB、日本發那科及日本安川並稱為世界四大工業機器人公司。作為工業機器人及製造自動化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庫卡產品品類豐富齊全,主要運用在汽車製造領域,50%以上收入來自汽車行業。
年報顯示,美的集團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5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9.89%,其中,來自中國市場的業務佔比約20%。
去年汽車行業的下行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庫卡的業績表現,美的集團副總裁兼庫卡集團監事會主席顧炎民解釋,目前全球資本對於汽車行業的投資方向舉棋不定,如果自動駕駛和電動車成為未來行業主流,對機器人的需求會減少。對於庫卡的未來業績表現,顧炎民認為主要還是看汽車和電子行業的景氣程度。
不過,顧炎民表示,庫卡今年的核心目標還是在中國市場,一季度中國市場的接單量有大幅增長,從目前的訂單量來看,同比去年有很大改變,希望第二季度銷售額有所變化。
對庫卡的整合協同,一直為市場關注。為加快推動庫卡機器人中國業務的整合,美的集團與庫卡設立了合資公司承接工業機器人、醫療、倉儲自動化三大領域的業務。「所以美的跟庫卡是共同在管理,美的集團的優勢也在逐步引進到庫卡,比如美的對於速度、成本和業績的市場導向」,顧炎民說。
另一個被市場廣泛關注的問題是,美的集團是否可以接觸到庫卡的核心技術?主導這次收購的顧炎民坦言,作為庫卡的最大股東,庫卡核心技術是否為美的創造價值更值得關注。從實際效果來看,美的在庫卡的發展過程中為庫卡提供市場和渠道,這已經實現了共贏。目前庫卡和中國的團隊現在已成立合資公司,有很多合作項目在開展,「今年底可能有兩款完全是本地團隊為主開發的產品面世。」
顧炎民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國內現在有很多企業都在進入機器人領域,但是要做到這麼大的規模,是要花很多時間和金錢來培育的。「從這個角度來講,收購庫卡對於美的集團來說,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希望能夠把庫卡真正嫁接好,把它在中國做得更大更好。」
整合全球資源
收購庫卡只是美的集團「全球運營」這一主戰略中的一項,在家電老本行領域裡,美的集團仍在伺機擴張,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80.1%的股權。
回顧美的集團的發展歷程,公司在2011年前推行多元化戰略背景下,出於對規模優勢的追求,美的集團在業務擴張中便頻繁併購,比如對榮事達、華凌、小天鵝等品牌的併購,使公司迅速切入冰箱及洗衣機行業。2016年起,美的集團開始海外併購,在完成收購庫卡之前,美的集團於2016年7月將日本老牌家電品牌東芝收入囊中,繼續擴張它在全球的「領地」。
美的集團之所以積極出海併購,長江證券家電研究團隊的分析師賀本東認為,是因為國內大家電行業步入成熟期後增速中樞將有所回落,在此背景下進行海外市場開拓及產業多元化發展,有利於推動公司自身資產全球化布局,以降低系統性風險。
併購與整合密不可分,前者看眼光,後者靠功力。在美的集團大力出海併購的這幾年,資源整合成為不可迴避的話題。
2018年,東芝家電的稅前利潤與經營性現金流均比2017年大幅改善,實現全年扭虧目標,「整體來講,東芝家電2018年賺了1億人民幣左右,雖然不多,但這是東芝家電在過去20年中,繼2010年盈利以來的第二次。」兼任東芝家電董事長的王建國說。
他介紹,整合東芝,美的花了很多精力。首先是打通東芝的信息系統。由於信息系統割裂,哪種型號的產品掙錢,哪個渠道的客戶賺錢成為東芝的信息盲點。美的集團基於自身多年精細化和信息化改造的經驗,全面摸底東芝家電的經營情況,找到突破點。
美的集團還向東芝導入了績效文化,打破了東芝一直以來的「大鍋飯」傳統。由於營銷不分產品線,東芝的營銷人員長久以來逐利而賣,哪樣產品賣得好就爭相賣那一類產品。併購完成後,美的集團將東芝的營銷責任細分到各個事業部,按照產品單元單獨核算,在東芝實行「分灶吃飯」,更好的驅動了營銷動力和產品的合理分布。
王建國將其稱為「優勢嫁接」,而日本品牌又向來以品質控制著稱,所以東芝的品質控制方法也隨之嫁接到美的集團,美的管效率,東芝管品質,雙方優勢互補。
除此之外,通過供應鏈整合,東芝可依託美的大宗原材料集采平台,導入美的供應商競標體系等供應鏈協同,將成本迅速降下來,產能利潤率得到大幅提高。
而在美的集團擅長的營銷領域,東芝也獲益良多。美的集團將各個事業部的人員派到東芝幫助他們做銷售,通過變革日本市場銷售體系,重組成立9家銷售分公司,實現對日本47個都道府縣全覆蓋,拉通經銷和零售環節,提升終端銷售能力。
王建國表示,經過兩年的磨合,雙方逐步適應對方的經營方式,「目前溝通比較順暢,商品上市速度還可以。」另外,通過在東芝增加對新技術方面的投入、品牌形象的重新定位以及工業設計的改型等,東芝產品很快將以全新面貌示人。
今年9月,美的集團會推出完整的東芝系列全新的產品線和新的架構設計,「目前正在做內部評估和消費者測評,我們對它的未來寄予很高期望。」據了解,今年一季度東芝的業績也持續向好,盈利同比改善近50%。
美的集團對整合東芝家電如此下大力氣,和東芝在海外市場的品牌號召力分不開。根據美的集團定位,東芝定位中高端,美的定位中端,在印度、東南亞等地,東芝品牌強勢。
除東芝品牌以外,美的集團還在向更高端品牌發起衝擊。比如,在2017年,美的集團與伊萊克斯成立合資公司,將具有130多年歷史的德國高端家電品牌AEG引入中國市場,開始學習高端品牌的製作標準,並嘗試運作高端品牌。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通過前期的籌備,美的集團正式啟動自主高端品牌的建設。去年10月,美的集團正式推出高端家電品牌「COLMO」,產品包含冰箱、洗衣機、煙機、灶具、洗碗機、全自動電飯煲等。
對於這個品牌戰略,王建國表示,「我們希望挑戰一下美的原來的體系,看看能不能支持做高端,更大的意義在於美的希望能夠有所傳承,做出能夠被視為經典的產品。」
全球化升級
收購之外,美的集團還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積極引入海外品牌。除了與伊萊克斯成立合資公司引入AEG以外,美的集團還在2016年與韓國酷晨簽約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拓展全球高端電飯煲等生活電器市場,通過收購、合資的方式,美的集團的多品牌戰略穩步推進,開始在海外市場獲得穩定的市場份額。
縱觀美的集團現有的品牌,華凌專註年輕、時尚元素,小天鵝是專業化品牌,覆蓋空冰洗,東芝借品牌優勢主打日本和東盟,COLMO面向高端精英人群,多元化和差異化的品牌戰略均在圍繞全球化運營開展,公司經營風險抵禦能力得以提升。
其實,早在1984年,創始人何享健就提出,「不與國內同行爭天下,走出國門闖市場」,只不過在當時,美的集團從OEM(即代工生產)起步,為國際市場代工,此後又在國際市場做本土化運作,開發當地市場。如今美的集團在更廣、更深的層次上繼續踐行全球化戰略。
除了市場全球化以外,美的集團也在加速製造全球化。公司遵循「先有市場,後有工廠」的原則,走出國門首先在越南投資建廠,隨後逐步完善覆蓋全球的生產基地布局。迄今,美的集團海外生產基地遍布印度、泰國、俄羅斯、埃及、巴西等15個國家,業務涉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全球成熟市場,美的集團主要以東芝和庫卡為主做全球化運營,而在海外新興市場,憑藉迅速擴張的能力,2018年,美的集團的海外收入規模已經達到1104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42.52%,毛利率為23.48%。王建國介紹,公司海外收入主要分為OEM和自有品牌兩大塊,「長遠來看,我們希望OEM業務穩定發展,然後進一步挖掘自有品牌的機會,同時進一步擴展海外業務研發製造」。
「我們的目標是希望未來海外收入佔比能夠進一步提高,和中國市場的整體收入基本持平,甚至略超」,王建國說,「未來海外收入肯定會超過國內收入,因為我們在海外市場普遍佔比比較低,意味著整個市場空間很大,比國內距離天花板還要更大。」
就短期增長來看,王建國表示,東盟目前是非常重要的增長點,「今年希望來自東盟的營收再增長40億」。他透露,印度項目的目標是今年春節前開始試生產,計劃在2020年4月正式投產。其次,以巴西為代表的南美市場,以埃及為代表的非洲,也是美的集團海外收入的重要增長極。
對於美的集團的未來,顧炎民表示,眼下還是要把現有業務做好,「把現有公司能夠整合好,創造價值,我們才有接下來的考慮。」對於未來增長的預期,顧炎民表示,一般來說全球優秀的跨國公司主要根據全球GDP增長態勢來決定自己的增長指標,「這個指標可以成為我們成長的下限,看看能不能在這個底線上做出更大的空間。」
※房價真要蠢蠢欲動?4月新房價格上漲城市數量創4年新高,一線城市更全面上漲,什麼信號?
※康美葯業、步長製藥遭交易所問詢,視覺中國網站恢復…今日重要消息有這些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