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文化對時尚界的影響除了球鞋,還有什麼?
從 LV 和 Supreme 不計前嫌推出聯名款,到其中一個最火熱的街頭品牌 Off-White 創始人 Virgil Abloh 擔任 LV 男裝設計總監一職,種種跡象都表明,原本被高級時裝看作「小孩子」的街頭時尚,現在已成為業內最火熱的新貴。
據時尚搜索平台 Lyst 分析,2019 年第一季度最受男性消費者歡迎的前十樣產品首次統統被球鞋佔據,並指出「運動鞋類現在是全球男裝目錄中最多人搜索和購買的商品類別……預計到 2015 年,這個細分行業將擴張至 951 億美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有人會問,搶不完的球鞋、不重樣的 T 恤、舒適有型的衛衣,它們是否也只是喜新厭舊的時尚圈的過客,並終被拋棄?
調研機構 Strategy&和 Hypebeast 聯手發布的最新報告卻認為,你們都看錯重點了:
街頭風格並不是時尚中的一個類別,而是一種橫跨時尚、藝術和音樂的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關注球鞋是否還會繼續火熱下去,你就看錯點了;關鍵在於,這個流行文化背後的思維模式將持續下去。
以上所指的思維模式,是時尚中話語權。
從前,時尚的話語權掌握在著名設計師和時尚雜誌等「業內專家」手中,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體系。
▲「時尚女魔頭」原型、美版《Vouge》主編 Anna Wintour 和「老佛爺」Karl Lagerfeld,圖片來自 nss magazine
而街頭風格,這種原本就基於「草根」亞文化風尚,則更強調「真我(authenticity)」和「社群(community)」感,因而社交網路自然成為成員可參與的文化交匯和孵化的媒介。
當代街頭穿著和廣義時尚行業的對抗性並不是球鞋和包包的對決,而是在於誰在決定潮流。
▲ 滑板文化也是街頭文化的起源之一,圖自 Hotstuffstore
更延伸地說,時尚的話語權,已經從由品牌和媒體製造,再輸出(教育)給消費者,變為現在以部分消費者為主導的情況。
其實,街頭文化本身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也充滿了「顛覆性」。
報告指出,這個文化的開始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Andy Warhol 開始將大眾文化帶入代藝術;
▲ Andy Warhol 首先開始將類似罐頭湯的大眾產品帶入藝術. 圖片來自 Acclaim Magazine
下一個十年,藝術家 Jean-Michel Basquiat 和 Keith Haring 則將討論延續到街頭藝術,挑戰並打破只有富人才能欣賞藝術的界限;
▲ Keith Haring 雖在 1990 年已經離世,但他的作品現在仍常被用於聯名,圖片來自 The Vinyl Factory
隨後,嘻哈文化和說唱則將「打破規則」的文化進一步推廣,都打破了「自上而下」的枷鎖。
街頭風格就和藝術家的街頭藝術作品和嘻哈音樂人的歌詞一樣,表達著年輕人的態度,因此,「真我」是這個文化最強調的特質之一。
除此以外,隨著街頭風格日益風靡全球,其有助於強調「限量」和「搶購」性質的「drop」銷售模式也開始滲入更廣泛的時尚界。
一般來說,時尚品牌會一季一次過放出完整系列產品,但 Supreme 卻開創了「drop」模式。
▲ 每到 drop,Supreme 必然排起長隊,圖自 British GQ
「Drop」模式下,Supreme 每隔一個短的時間周期會限量發布部分新品,讓消費者更高頻次地到店,並創造「社群」和「內圈」感——只有最核心的人才知道什麼時候在哪裡能搶到好的東西(有一個說法是,Supreme 的店員甚至會選客人,如果他覺得顧客不是「自己人」,很可能有貨也聲稱沒貨),外圈人只能通過二手市場買溢價貨。
Dior 就通過 pop-up 形式在全球限量發售和 KAWS 合作的 2019 年春夏系列,而 Burberry 則將品牌拆分為不同副牌,其中更偏街頭風的 B Series 同樣也是以「drop」模式銷售。
▲ 一見 KAWS 的「X」眼就知道得搶,圖自 Dior
雖然街頭風格的特質很明晰,也有不少奢侈品欲藉此尋找新生,但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另一個街頭時尚網站 Highsnobiety 的用戶調查顯示,89% 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可辨別品牌營造的街頭文化氣息到底是「真」的,還只是營銷附和。
但從個人觀察看來,近來似乎只要貼上了 Virgil Abloh、KAWS 或 Takashi Murakami 名字的東西,無論是什麼,都會立馬被搶購一空。
題圖來自 GQ
※這是星巴克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家手語門店,到底有什麼不同
※未來智能座艙就一定是各種屏幕「堆砌」各種尖端科技嗎?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