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匡胤為何沒有把帝位傳給兒子?趙光義繼位真的沒有合法性嗎?

趙匡胤為何沒有把帝位傳給兒子?趙光義繼位真的沒有合法性嗎?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必看:採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徵稿選題

作者:韓世泰

大約從大禹開始,帝王家將王位傳於嫡長子或才智出眾的兒子,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最符合王朝傳承的法定繼承準則。除非皇帝沒有子嗣,亦或是諸子才智愚笨難當大任,亦或是皇子年幼無法即位,這時候才會在皇帝的兄弟或子侄輩中遴選出一位才能出眾的來繼承大統。否則,就是謀權篡位。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之後,理應由其嫡長子即位,或者是按照才能品行選出一位優秀的皇子即位,為什麼會是弟弟趙光義即位呢?

史學界一直以來在大宋朝太宗即位大統這件事上有許多的爭論,民間更有「燭光斧影」的傳說,好像太宗趙光義就是通過弒君殺兄而即位的,而且,支持這一觀點的人不在少數。

(一)「燭光斧影」的依據是什麼?

我們判斷一件歷史事件的真偽,一般靠的是史料記載。那麼,「燭光斧影」或者叫「燭影斧聲」的來歷或出處是什麼呢?

第一,《宋史紀事本末》,「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晉王光義,囑以後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俄爾帝崩時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見晉王愕然。連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晉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甲寅,晉王光義即皇帝位,改名炅。」

第二,《續湘山野錄》,「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這兩種版本的記載,言之鑿鑿,似乎趙光義就是弒君殺兄謀權篡位的「兇手」,其皇位的繼承是非法的。

(二)「金匱之盟」推翻了「燭光斧影」的傳言?

「金匱之盟」,俗作金櫃之盟,說的是宋朝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的生母)病重,太祖趙匡胤在旁侍疾,臨終時召趙普(時任宰相)入宮記錄遺言,交代未來的皇位繼承問題,勸說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其弟趙光義。《宋史紀事本末》記載說「汝百年之後,當傳位於光義,光義傳於光美,光美傳於德昭(太祖子)」。這份遺書藏於金匱(匱,通櫃)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

《宋史·杜太后傳》裡面記敘:「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從這一段史料中我們發現,趙光義的即位是根據太后遺詔,也是太祖的意思,這就推翻了前面趙光義「燭影斧聲」弒君殺兄篡位謀逆的傳言。

即使是洗脫了趙光義弒君殺兄篡位謀逆的「惡名」,但趙光義是否謹遵太后即太祖的「金匱之盟」了呢?沒有!趙光義既沒有傳位於其弟廷美,更沒有最終將皇位傳於太祖之子德昭或者德芳,仍然屬於「矯旨失信」。

況且,先是「武功郡王德昭自殺」, 再往後是「興元尹德芳薨,追封岐王」 緊接著「涪陵縣公廷美薨,追封涪陵王」。從這一系列的「變故」可以推斷出,「金匱之盟」應該是較為可信的,只是趙光義並沒有按照太后的懿旨行事,而是自己上位後把「懿旨」中凡能繼位者都一一「消滅」了。

然而,我們都知道,趙匡胤是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皇位並不是由其父母傳下來的,那麼,趙匡胤為什麼要聽太后的建議生前就立下傳位趙光義的誓言呢?僅僅是因為孝?

趙匡胤之所以讓弟弟即位,除了真心為大宋江山社稷考量,應該還有其他原因!

(趙光義)

(三)誰才是「陳橋兵變」的總導演?

元朝丞相脫脫所著的《宋史》作為正史,是研究宋朝歷史的重要依據。《宋史·太祖本紀》中,脫脫沿用了司馬遷老人家的一貫作風——對帝王的出生多有天降異象的描述,應該還是為了維護帝王的光輝形象,尤其是出身一般官宦之家的將領轉身就變成了「真龍天子」,多多少少都得伴隨有一些異象才能讓廣大吃瓜群眾信服。

《宋史》記載了趙匡胤是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為宋朝開國之君的,雖然極為簡要,但這是誰也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從脫脫的記載中不難看出,趙匡胤祖上自唐以來就是官宦之家,自身又兩代受後周的高官厚祿,其本人頗得周世宗寵信,官居高位,手握重兵,堪稱「託孤大臣」。並且,《太祖本紀》中也詳細記載了趙匡胤的仁義,以及趙匡胤對於法度和王道的尊崇。《太祖本紀》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宣祖率兵夜半至城下,傳呼開門,太祖曰:『父子固親,啟閉,王事也。』詰旦,乃得入。」

宣祖是誰?趙匡胤的親爹!趙匡胤打了勝仗,天黑了,親爹率兵要求進城門,趙匡胤嚴詞拒絕。表現出趙匡胤對王命和法度的敬畏,以及對後周皇帝的忠誠。那麼,這樣一個兩代受皇恩沐浴的後周高官怎麼就走上了「擁兵自立」的道路呢?開創大宋王朝,為什麼又不傳位給兒子,最後讓弟弟當了太宗皇帝呢?

首先,太祖趙匡胤不像是發動「兵變」的主要策劃者。

如果趙匡胤想要代周自立,根本不需要通過「陳橋兵變」,直接逼宮就可以了。當時的趙匡胤負責京畿防衛,手握重兵,皇帝年幼,在朝中頗有話語權,直接逼供照樣可以稱帝。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呢?

其次,陳橋兵變很蹊蹺。

先是「知星者苗訓引門吏楚昭輔視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盪者久之」。好像說這是天意;緊接著,「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子」;再後來是「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感覺趙匡胤是被逼無奈才出面順應天意民心的。

我們知道,趙匡胤就是因為前任被「點檢為天子」的謠言罷官後才擔任的這一職位,那麼這個「謠言」最初是被誰傳出來的?第一個帶頭逼趙匡胤黃袍加身的人又恰好是自己的弟弟趙光義,這僅僅是巧合嗎?

(趙光義)

第三,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回朝,為什麼幾乎沒有遇到絲毫「忠誠良將」的抵抗?只是「副都指揮使韓通謀御之,王彥升遽殺通於其第。」況且,「太祖進登明德門,令甲士歸營,乃退居公署」。一切顯得從容不迫,沒有什麼危機感,好像京師官員將士都很「歡迎」的樣子。既然這樣,有必要搞兵變嗎?

第四,趙匡胤入朝,宰相范質等至,太祖見之,嗚咽流涕曰:「違負天地,今至於此!」,感覺趙匡胤並不願意搞兵變,還是下面的兵士「逼迫」自己才走上了這條路的。

第五,趙匡胤對待周恭帝及周王室成員懷柔有加,對周室舊臣禮遇有加。也能看出趙匡胤的仁義,這樣一個人怎麼就會發動兵變呢?

結論只有一個,真正策劃「陳橋兵變」想當皇帝的只有一個人——趙光義,是他兩次製造「點檢為天子」的謠言,第一次順利讓趙匡胤擔任「都前點檢」,第二次順利讓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王朝。

(趙普)

那麼,為什麼趙光義不自己黃袍加身當皇帝呢?能力不及,難以服眾,自己在當時的情況下不可能一呼百應,更不可能取得兵變成功,只有讓地位、威望、能力都出眾的趙匡胤實現代周自立的目的,才有機會由自己將來即位大統。

另外,趙匡胤不殺功臣,對石守信信任有加,委以重任,但趙光義上台之後不久便媷奪爵位,將石守信貶官。趙匡胤對降臣施恩,趙光義則予取予奪,隨意斬殺降臣。

種種跡象均表明,趙光義才是陳橋兵變的總導演。

正因為趙光義成功導演了陳橋兵變,讓趙匡胤黃袍加身搖身一變成為真龍天子,所以,趙匡胤才會和太后杜氏達成「金匱之盟」,也許就是一種補償吧,趙匡胤的仁義性格絕不會虧欠弟弟趙光義和趙廷美,所以,答應太后將皇位先傳於趙光義,趙光義傳於趙廷美,趙廷美在傳給趙匡胤的兒子找德昭。

可惜,趙光義才是真正的政治老手,最終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這一切,更證明了趙光義才能做得出陳橋兵變的事兒來,趙光義才是陳橋兵變的總導演!

(趙光義)

【作者簡介】韓世泰,一個在改革開放之初出生的藏族小伙兒,從教十六年,熱愛教育,嚮往著詩和遠方,愛好文學,現在蘭州新區執教。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點一下文末「在看」。

歷史文化類投稿郵箱:

小說散文類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相傳為演說故相明珠家事?有沒有納蘭性德的影子?
諸葛亮的《隆中對》只相當於量身定製的報價書?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