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變「解藥」?猴免疫缺陷病毒或為HIV疫苗提供重要抗原!
上世紀80年代,研究人員發現艾滋病病毒(HIV)由猿猴體內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演變而來。
30餘年後,一篇刊登在美國《細胞-報告》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一惡性病毒的源頭SIV或能「將功抵過」,成為HIV疫苗研發的主要「功臣」。
設計病毒疫苗的傳統方法是使用弱病毒或工程病毒作為「免疫原」,刺激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但過去這種方法對HIV不起作用。
HIV在感染過程中會不斷變異其最外層結構,產生新的病毒株或變種,這種特性可以有效逃避之前「免疫原」誘發的抗體。
因此,科學家們希望找到廣泛存在於多種HIV變體上的共性蛋白,最好這種蛋白還同時影響著HIV的感染細胞能力和複製能力。
HIV外殼包膜上有多種蛋白質,其中包膜糖蛋白(env)在病毒的感染、侵入和干擾機體免疫機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它可以干擾細胞正常的信號轉導途徑、導致合胞體的形成、引發細胞病變,具有較強的抗原性。
來自加利福尼亞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SIV env蛋白有一個可以「廣泛中和」的表面位點,即v2頂點,而且幾乎與HIV env上的對應結構極為相似,這些特性或能讓其成為未來抗HIV感染疫苗的潛在組成部分。
「我們已經證實,利用SIV感染可以刺激機體產生HIV抗體,這種極具啟發性的新方法與200多年前使用牛痘病毒免疫天花病毒的治療策略如出一轍。」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免疫學和微生物學系博士丹尼斯·波頓說。
「我們希望在儘可能減少對其他非目標靶位反應的同時,誘發更多針對『免疫原』的抗體反應。」該論文第一作者、波頓實驗室博士後拉伊斯·安德拉比補充道。
安德拉比設計了一種穩定、獨立的SIV env蛋白,具有「三聚體」結構特徵。
在小鼠試驗中,利用SIV env三聚體,科學家們成功在4周內、兩次接種後誘發出了小鼠對HIV v2頂點的理想、狹義靶向抗體反應。
該抗體反應可以成功中和多個HIV分離株,若再增加一個HIV env三聚體抗原接種,HIV的中和範圍將更加廣泛。
安德拉比說,「當前進行的多項試驗均證實,抗體反應在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
目前,SIV env三聚體已經被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NIH)批准為候選HIV疫苗,正在開發更大規模的生產工藝。
曾經,誰也不曾料到,SIV這種在猿猴身上存在了3萬餘年的慢性病毒在轉移到人體後,竟發展成全世界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
至今,人類還在探索攻克HIV的有效方法。
儘管現有藥物可以控制HIV並減少傳播,但這種疾病的危害仍十分廣泛。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表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約有3700萬人感染HIV,艾滋病疫苗將有助於預防感染、控制疾病傳播。
研究人員表示,期待HIV疫苗的進一步研究,他們希望可以在近幾年內開展SIV env三聚體人體安全性試驗。
※想靠手術延長「小弟弟」?別被小廣告忽悠了,權威專家告訴你,死心吧!
※圖解:世界高血壓日,聊聊血壓管理那些事兒!
TAG:雲醫惠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