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發燒就輸液?百萬村醫亟待告別「三素一湯」
「很遺憾,我就是『三素一湯』的貢獻者。」湖南省益陽市金杉村的村醫郭根新面露內疚之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所謂「三素一湯」,是農村基層醫療的「法寶」——三素是抗生素、激素、維生素,一湯指的是鹽水。
金杉村坐落在益陽市的資陽區新橋河鎮,地處偏遠,全村3860人,人均年收入1.4萬元。郭根新今年45歲,負責這3860人的健康已有27年。
雖然各種醫療政策制約著抗生素濫用,卻無法停止基層醫療機構使用抗生素的腳步。
「對於常見病,一遇到發燒就輸液,因為沒有工具去判斷是病毒感冒還是細菌性感冒,只能下『三素一湯』,帶來了抗生素的濫用。」郭根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除了問診看病,村醫工作中還有一大部分是負責公共衛生服務,但是常常手頭上能用的「戰鬥武器」只有老三件:聽診器、溫度計和台式水銀血壓計。如果醫生經驗技術不足,僅用這個設備測量血壓還難保精準,無法服務高血壓人群。
作為「健康中國」最基層的守門人,郭根新在處理自己所承擔的兩大任務時,有點手足無措。基層醫療機構是中國醫療最羸弱的區域,也是最亟待改善、國家正在重點強化的領域。無論是健康中國戰略,還是推進分級診療,基層醫療都是重中之重。
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部署進一步推動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增加醫療服務供給、促進民生改善。
基層醫療的困境之下蘊藏著萬億市場機遇,不可小覷。
百萬村醫的困境
在有關陝西農村標準化病人的調查中,中山大學全球衛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東發現,針對小兒腹瀉,僅有19%的基層醫生(包括鄉鎮醫院、村衛生室)可以給出完全正確或部分正確的治療措施,40%在不應該給抗生素的時候給抗生素,91%的醫生在不應該給止瀉藥的情況下給止瀉藥。
除了在診斷常見病時缺乏輔助工具,郭根新的另一個困境,就是在公共衛生服務上。
隨著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出台,診療環節前置,將重心放在預防上的趨勢明顯。基層醫療機構開始承擔起許多公共衛生職能:建立健康檔案,兒童、孕產婦、65歲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以及慢性病的評估和干預等工作。
但是,基層醫療往往條件有限,在這個情況下,健康管理僅作為基層醫療機構考核中的一環,而基層醫生們在就診之餘還要兼顧公共衛生服務,實際上為他們帶來了沉重的工作負擔。
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共有62萬家村診所,鄉村診所診療人次接近24億,接近全國診療人次29%;鄉村診所承擔了40%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承擔起這些醫療服務的是100萬的村醫。
每一個村醫都需要承擔公共衛生服務,這塊內容包括了對老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管理,新生兒疫苗接種等。就是這樣一個承擔著最基礎健康工作的一個群體,手中的工具只有老三樣,數據統計依然靠手寫和電腦輸入。
2015年,醫療健康管理和服務大數據應用體系作為公共服務大數據工程建設的一部分,被提上了日程,根據國務院發布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目的在於優化形成規範、共享、互信的診療流程。
這個健康大系統的建立,不僅是方便群眾拿著身份證就可以就醫報銷、享受高效率的服務,更重要的是便於提升醫療質量和安全以及醫院管理及醫療科研創新。而基層承擔了這最關鍵的一環,基層的數據採集很重要。
郭根新說:「為了建電子病歷,走訪、採集、整理、輸入一個人的身份證信息,全部手動,我們要經歷五道程序才能算輸入完成,有時候是重複勞作,單純統計工作每天就要花上8個小時,這導致真正做醫療服務的時間極為短暫,因為實在沒有空。」
在人工智慧(AI)高調進軍醫療的當下,這批數量百萬的健康中國守門人,手裡的「武器」卻是那麼弱小。
一個村醫的破解之道
郭根新改變了健康守門人的守門方式。他和江蘇康尚生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一起,研究出了一套「智能互聯 家庭醫生」的公共衛生服務模式,可複製、可推廣。
操作模式很簡單。在村衛生室,村民在機器上刷完身份證後,郭根新通過電子儀器對其進行血壓、血糖檢測,檢測完後,通過智能APP上傳發送檢測數據,不僅村民的手機上就能馬上收到,醫生端也能同步讀取檢測結果,郭根新再根據結果提出建議進行精準的健康指導。
「利用這個簽約的一體機,實現醫衛結合,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的體檢後,把隨訪電子報告精準發送給居民及其家屬。」郭根新表示,一體機比較全面,血壓、血脂等都可以測,這些信息還能直接導進電子病歷的信息系統。
除此之外,他還在全村24個村民組中創建了24個微信群,基本覆蓋了全村每個家庭,他經常在微信群中推送健康養生知識。
以往,村診所鮮有檢驗科和檢驗設備,無法做檢驗,很多村民要麼扛著,要麼等到嚴重時去大醫院,但最後往往錯過了疾病最佳治療期。在中國醫療器械及輔助診斷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水平的當下,基層村醫的需求往往相對簡單。
比如,郭根新購入了一台白細胞分析儀,因為他覺得不能再閉著眼使用抗生素了,「一台白細胞分析儀,讓我省下了4萬元的抗生素。(村診所)原來每年抗生素費用達5萬元,現在一年用的抗生素不到1萬元。」
「其實我就需要判斷一下是否是細菌感染,要不要用抗生素?」郭根新說,他需要一個能夠準確測量血壓、血糖、血脂的小小設備,「這樣便於我給村裡人的健康提出好的建議,可是在這之前都不行」。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副秘書長董書魁解釋,「白細胞分析儀可以讓村醫精準判讀、精準診斷、精準用藥,減少無指征使用抗菌藥物,減少不必要的聯合用藥,減少日使用劑量,合理的抗感染療程,最終可以實現減少抗生素使用。」
基層配備白細胞分析儀,可有效降低基層抗生素濫用情況,但基層常見疾病不僅是感染,檢測白細胞計數可以有效評估各種慢病(三高疾病),及早期白血病的篩查。但是目前,絕大部分的基礎健康守門人依然靠著老三樣。
「一百萬村醫,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村醫,問題非常大,他們多為老年男性、收入低、教育程度低,我們現在採取了很多辦法,希望能解決基層衛生質量問題。」徐東表示。
隱藏的萬億市場機遇
一個郭根新的改變,不能解決百萬村醫所面臨的痛點,只有百萬村醫的痛點解決掉,健康中國的門才能守好。
其實,2009年中國啟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在基層醫療人員的培訓及硬體上投入很多,但是依然沒有解決基層之困。
村醫是中國基層醫療的守門人。和城市裡不同的是,他們是村民的一部分,和村民天天在一起,對於村民健康狀況非常了解,而基層門診需求量大、醫療輔助器械缺乏、公共衛生服務負擔沉重,醫療質量的保障也欠缺。
徐東認為,如果醫療服務質量不行,包括基層醫療保健,可能帶來巨大的浪費甚至是不良影響,「國家現在大力推進三級診療,但這個推進必須有一個大前提,即第一觸點能夠提供有質量的醫療」。
他舉了肺結核的例子,結核病服藥的依從性差,會帶來耐葯結核的出現。若要保證診斷和治療正確率,實行三級分診後,將會導致群眾的治療費用上升、健康卻可能惡化的效果。可見,如果沒有首先解決基層醫療質量問題,推行三級醫療,會產生不良後果。
郭根新的改變,給新技術進入基層醫療產業提供了一個小的切入口。百萬村醫群體深入在基層醫療領域,解決他們的痛點,同時意味著,將帶動基層醫療領域的創新市場發展。
「小型私人診所19萬個,村衛生室數量63萬個,年總門診量23.2億人次,年平均門診量2831人次,現年平均檢測次數0;與此同時,年平均檢測需求大於800人次,年檢測需求大於6.5億人次。」醫服天下CEO庄航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個市場行業痛點明顯,解決這個痛點,將撬動起中國基層醫療超萬億的市場。」
軟銀中國合伙人武凱認為:「由於村醫水平的限制,導致基層醫療無法大快步往前發展。從檢驗到診斷到治療,包括健康管理,每一塊都有很大的限制和局限,從檢驗和診斷而言,他們沒有設備,很多村診所無法開展檢驗,因為國家對於村診所、對於檢驗科,不是想設點就可以設點的。」
在健康管理方面,因為村醫的精力60%在做就診管理,沒有時間和精力做診後管理,所以價值鏈上有一個東西做得不好,就會造成患者流失。國家投入和擴大基葯目錄都是好的因素,但總的來說,現在基層醫療破局之道,需要架橋修路,如果沒有橋和路,上面的很多承載就跑不起來。
5月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社會辦醫將獲得更多的優惠政策支持,政府對社會辦醫區域總量和空間布局不作規劃限制,允許在職或停薪留職醫務人員申辦醫療機構,簡化審批,等等。
眾多政策都利好公眾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可是,在醫療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承擔著健康中國守門人責任的百萬村醫,其生存狀態亟須改變,這一百萬既有隊伍的力量更需要發掘。
※國家出台100多個政策後,百萬億養老產業的春天何時到來
※美股跌幅擴大,恐慌指數VIX漲超20%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