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殷仲春與《醫藏書目》成書

殷仲春與《醫藏書目》成書

殷仲春與《醫藏書目》成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殷仲春,明代醫學家,字方叔,自號東皋子,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約明神宗萬曆中後期在世,生卒年均不詳。殷仲春是一位隱士,他通儒學、佛學,精通醫道,不慕權貴,個性耿介,家境清貧,史載他「隱居城南茅屋,短牆不蔽風雨,弦歌賣葯。喜購古貼殘書,補葺考教。生平落落寡合,遇顯者輒引避。」他不慕功名利祿,甘於清平淡泊的生活,與當時地方的隱士高松聲、姚士舜、王淑民、釋智舷相交往過從,互相詩詞唱和、風雅自得,是一位精通醫術,超凡脫俗的儒雅之士。

殷仲春與《醫藏書目》成書

殷仲春隱居鄉間,行醫兼教授生徒。他精於醫道,博採眾長,醫術高超,是當地的名醫。他治療疾病刀葯齊下,治癒很多危難奇症。當時人評殷仲春「於歧黃家言尤繭抽獄究,博採精財,神聖工巧兼而有之,圭刀一投,奇功立奏。」他擅長外科,著有《疹子心法》一書,輯錄治療麻疹的秘方,論及麻疹的癥狀及治療方法。他認為麻疹是胎毒,「麻毒發於六腑,屬陽無形……麻感於時氣、傷寒,初發熱之時,呵打噴嚏,頭眩眼瘴,咳嗽鼻涕三四日,發出形大如沸糜,色赤者是也,其色紫者灸之,函出緩沒,遲者重也。發灸之初,即用表出,已出未愈,只用清涼,不可過於溫補,此治疹之大法」。殷仲春著錄治療麻疹秘方50多種,如桔梗湯、人蔘白虎湯、大連喬飲、涼隔散等等。後當地瘤疹流行,《疹子心法》被其子殷志伊付梓刊印,以此秘方救治病人,成效卓著。殷仲春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他治療疾病審慎,對病人一視同仁,平等相待,對貧民賣葯不責錢,深得鄉民愛戴,求醫者甚眾,往往積庭盈戶,「荊扉未啟,戶外之履常滿,虛左而迎者以屐鑿先至為愉快……古貌慈心,積仁累行,急人之急」。史載一次鄉遇火災,賴眾鄉鄰傾力救助,使他家物無損,「比間火,仲春趨而出,家人亦避去,四鄰舍已物而爭先移仲春傢具,須庚盡出,仲春亦不知為誰,無何,火息,左右皆焚,仲春家獨免,眾物來萃,惟失一馬尾而已。」他是一位古道熱腸、醫術精湛、心地仁厚、百姓愛戴的民間醫生。

殷仲春與《醫藏書目》成書

殷仲春崇信佛教。明代中後期政府對佛教進行整頓和限制,使佛教趨向「山林佛教」、「經懺佛教」,佛學在教理思想上沉寂不振,加劇了佛學的衰微。明代佛教各宗派中,以禪宗最盛,在社會比較普及。民間儒、佛融合,出現居士學佛現象,「給紳士大夫有捧咒念佛,奉僧膜拜,手持數珠以為戒律,室懸妙像以為阪依,不知遵孔子家法,而溺意於禪教沙門者」。明代儒學與佛學融通,士大夫大多親近佛教,不少人成為在家居士,對佛教加以研究。明代翰林學士宋鐮,自稱無相居士,嘗閱大藏(經),暇則習禪觀,「能深契上旨,每召對,輒與究論佛經奧義」。心學的創始人王守仁也近佛,心學產生前,他曾有一段參禪學佛的經歷,其創立的心學以「致良知」為宗旨,深受佛教「明心見性」思想影響。萬曆以後,李蟄、袁宏道等人倡導心性,晚明四大高僧出現,士大夫中禪悅之風極盛,居士佛學呈現興盛氣象,這些居士促進儒學與佛學的融合,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禮佛居士群體。

殷仲春作為一名儒醫,受到當時崇佛的社會思潮影響,具有佛家悲天憫人的慈悲心懷,遇諸病人,必欲救治使其去痛苦而達到安樂。殷仲春與地方秀水金明寺僧智舷有密切交往,智舷一「子葦如,號秋潭,秀水金明寺僧,有《黃葉庵》集。」他們相互詩詞唱和,殷仲春有五言古詩曰「振衣叩禪關,復直同心哲,晤言析勝義,蓮社欣復結……景落判中流,登舶望猶缺。擬將學無生,相隨詠禪悅。」其詩充滿禪理,反映對佛學的敬悅。殷仲春敬慕佛教經典,崇尚內典(佛教對佛學典籍的稱呼),認為「世人珍重嚴敬者,莫如內典;廣被獲濟者,亦莫過內典」。他推重禪宗,「禪家有頓悟、漸解,醫須漸解以及頓悟,頓悟難離漸解,」他的思想受到佛學影響很深,成為禮佛居士型的士人。

殷仲春行醫之餘,喜購買收藏古書,尤其是醫書,得錢,則入市買書讀,他「每攜數十錢行游市中,購古帖殘書,補葺讀之,往往申旦不寐,聞者笑以為迂,漫弗顧也。」並對書進行考訂。他平生愛好搜集古書,精於文獻考訂,史載他「小樓數楹,終避燥濕,日擁書萬卷,為南面百城,焚香宴坐,不輟吟詠。生平著一皂帽,夏御一稀,冬御一褐,出入乘一小舫,望之容肅,見之意消,識不識並稱先生為長者,面背無間言。」。《醫藏書目》就是他將早年得見名家所藏醫書加以整理編成,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書目。

殷仲春學識廣泛,不僅醫道高明,並喜讀文史古籍,博通六籍,百家書法,是一位頗有才氣、閑散鄉野的文人。他能詩善書,雖處陋室,常與鄉間文人詩詞唱和,怡然自得,史載他「能詩善楷書,陋室如蔽,不蔽風日,與子志伊脫服力田,而好讀史,多購古帖殘書,補葺考校以為樂,父子皆能酒,嘗分杖頭之半,簧燈夜讀,遇顯者輒引避,吳中文士多延頸願交。適夏日父子序水車,旁置晉書一卷,華亭董其昌與陳繼儒過之,贈以詩,訂交而去。」好友華亭陳繼儒贈詩云:「櫻桃花開春可憐,何處行人不放船。卻羨白頭殷處士,鶴鴿聲外獨耕田。」贈其子志伊雲:「一領青蓑五尺鋤,日斜棚葉戶茅廬,歸來耀足城邊石,曲錄休頭讀晉書。」一派桃花源的隱逸瀟洒,足見當時明士大夫間的風流文采、詩詞唱和之盛,在鄉僻村野也足有可觀。相將迎入煙波去,晚泊竹橋西更西。」詩歌清新質樸,反映隱逸之樂。

殷仲春著有詩文集《棲老堂集》一卷,《四庫全書總目》記載《棲老堂集》「讀之集,首載賦騷,次古今體詩,次引辭贊疏,僅二十餘頁,其孫觀國,跋稱原集詩千餘首,此本僅存什一,今核所作,不出明季山人之派。」但是《棲老堂集》因言語的「違謬」被清代列為禁毀書予以抽毀,史載「棲老堂集一本,系明殷仲春著,後觀國跋語,有違謬,應抽毀」,因此反映殷仲春詩文的《棲老堂集》現己經不復存在,不能不說是很遺憾的事。殷仲春卒年約七十有餘,子志伊,字古耕,亦為名醫,好讀《晉書》,有乃父風範。志伊子觀國,字賓光,「補邑弟子員,以文名。乙酋遭兵焚,棄書精岐黃,療疾無不立效,」並一力促成戰亂後《醫藏書目》的刊刻流傳,功不可沒。「孫銘,傳其家學,四世攻岐黃之術,俱有隱德,」可見殷氏是儒醫世家。《醫藏書目》撰述目的。首先,殷仲春撰((醫藏書目))目的是弘揚醫學,普濟世人,卻除世人病苦以致安樂。殷仲春篤信佛教,具有慈悲心,他與僧人相交往,行醫與編寫《醫藏書目》,深受普救世人的佛學思想影響。他認為佛學是要拔去眾生的病苦,以達安樂,因此以醫道救治病人,實現佛教普度眾生的宏願,著述是為「使仁人求其書而廣濟於群生也」,為醫者救治病人提供指導。

僧智舷曰:「吾方叔先生父子,皆佩藥師心印,凡遇諸病苦,必欲盡拔去其根以安樂之者也……於是冥搜廣訪而收聚之,並恆所誦習者撰為《醫藏書目》,藏於究函,以貽同志。先生興慈用心,可謂勤且博矣。」其次,殷仲春撰寫《醫藏書目》的目的,是整理古代醫籍,弘揚醫道,發闡醫理,嘉惠後學,給初學醫者指示迷津。我國古代醫學文獻雖很豐富,但撰寫醫學專科目錄極少。明代藏書家著錄醫書很多,殷仲春喜收聚觀覽醫書,在瀏覽大量藏書家的醫書後,深感歷代醫學文獻的浩瀚,立願整理編著,揭示給世人,給後來習醫者以指導。他自稱:「醫之道廣矣大矣!雖然,余不忍獨窺堂奧也,愛分所聞為二十函,每函冠以小論,闡其要義,曰《醫藏目》,蓋取象教三乘五宗之旨,而實仰體釋迎、老子慈心,廣無上正覺,用惠後學於靡窮也。」洪邦基稱《醫藏書目》「嘉惠來學,示指迷途,取上古至今日凡屬岐黃家言,薈目成編,命曰醫藏。詳孰源孰委,分宜讀宜考,若聚米而畫險夷,若按譜而別官微,令覽者心開目朗,長夜頓曉……醫家之司南車、記事珠也。」對其進行很高的評價。《醫藏書目》的成書經過。《醫藏書目》是殷仲春根據自身藏書以及所親見的醫書所編著。殷仲春在收藏古書進行考訂之餘,留自醫書,但家無方書秘本,曾游寧國郡,在友人朱純仁、饒道尊等處得觀古今醫書奇編,後予以整理成編,這是《醫藏目錄》的主要來源。《醫藏書目》是藏書目錄,它的編撰與明代刻書藏書的社會文化風尚有密切的關係。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文獻價值」才是古籍鑒定評估的核心
書到搬時方恨多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