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誤解了!無所事事絕對不是自在
導讀
無所事事,是對生命的無知,只有經歷奮鬥和繁華,鉛華洗盡以後,你才會真正體會到滿足而自在的人生。
文:宏圓法師
常常聽到人們說被工作和日常的瑣事困住,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那種自在的生活到底是什麼?如果你認為自在就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整天吃飽飯沒事幹,那你就錯了。無所事事能讓人清閑,但卻不能讓人清心,人生沒有寄託,時間充裕,生活富足,又無事可做。這種生活會讓人的心靈空虛漂浮,讓生命毫無意義,所以無所事事絕對不是自在。
有一位老人,已經年近百歲,這在古時候是非常少見的,老人以此非常自豪。有一天,他遇到了老子,很驕傲的對老子說:先生,聽說您很有智慧,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老子點頭示意他說下去。老人說:我一生不用動手就豐衣足食,可是有的人卻辛苦一輩子,我不同勞動還能過上好日子,並且今年我都快滿百歲了,而那些勞動了一生,卻早早死了的人是不是很值得同情和悲哀。他們的人生是不是太不值了?
老子聽完什麼也沒說,只是找了一塊小石子和一個陶器,老子問他:你覺得這兩樣東西,哪一個壽命長?老人莫名其妙地看著老子,回答說:當然是石子了。
老子告訴他:小石子之所以壽命長,是因為他對人們沒有價值,所以棄之不用。而陶瓷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你看,越是有價值的事物人們越喜歡。這樣就算它的壽命很短,也值得人們懷念。老人聽了老子的話,羞愧的無地自容。
雖然這只是個故事,但是事實上確實很多人就在這種無所事事,空虛無聊的狀態中荒廢了生命。太可惜也太可悲了。
但是人們如果整天像拉緊的弓箭一樣,忙忙碌碌,會覺得疲憊不堪,體會不到生命的自在和快樂,那怎樣的生活狀態才是真正的自在呢?
《菜根譚》中有一句話,叫做: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就是說我們做事要有個度,該堅持的要堅持,該放棄的要放棄。
《聊齋志異》中的一個故事,非常耐人尋味。
兩個牧童在山上發現了狼窩,裡面有兩隻小狼崽,一人抱起了一隻,沒想到剛抱起來要走,老狼就回來了,這兩個牧童就分別爬上大樹,兩棵樹之間相距幾十步,一個牧童在樹上擰小狼的腿,弄的小狼嗷嗷直叫,老狼跑過來。氣急敗壞的在樹下亂抓亂咬,這時,另一棵樹上的牧童掐小狼的耳朵,這隻小狼也疼的嚎叫,老狼又趕過去,這隻老狼不停的在兩樹之間狂奔,最後累得氣絕身亡。
狼被累死就是因為不會選擇該堅持做什麼,該放棄做什麼。
人也是這樣,在生活中很多人感嘆:活得真累。這跟你不會選擇,不動放棄有很大關係,有時候過分追求那些誘惑我們的東西,往往會適得其反,連本來擁有的東西都會失去了,所以合理地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活得充滿活力,更健康,更有意義。
後漢時期,大將郭威平定以李守貞為首的三鎮割據後,漢隱帝對他十分滿意,賜給他衣服,金帛,玉帶等,郭威沒有接受,他說:我帶兵只攻克了一座城池,有什麼功勞可言呢?況且京城的大臣們供應軍隊所需,使前方不缺糧,這都是他們的功勞啊,漢隱帝聽了十分感動。
後來,漢隱帝又提出加封郭威為地方藩鎮,郭威還是不受,他說:宰相的地位在我之上,都未曾分封藩鎮,還有節度使也有功勞。
漢隱帝越發覺得郭威這個人十分難得,打算在賞賜他,郭威第三次推辭說:衝鋒陷陣,都是將士,功勞都歸於我,我怎麼承受得起呢?
郭威沒有居功自傲,反而將功勞歸於大家,不忽略每個人的付出,這樣做不僅免遭朝廷上下的嫉妒,而且在朝廷留下了好名聲,假如郭威什麼都想得到,又要封賞,又要美名,那他最後必然會落得兩頭空,甚至會因為被人嫉妒,受到排擠,惹來殺身之禍。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抉擇,只有捨棄瑣事的糾纏,捨棄不切實際的慾望,才能騰出時間和精力,酣暢淋漓地把自己發揮到極致。
無所事事,是對生命的無知,只有經歷奮鬥和繁華,鉛華洗盡以後,你才會真正體會到滿足而自在的人生。
己亥年(2019)第六期
放生法會共修
後天2019年5月26日,己亥年四月二十二,應大眾所請,積福慧啟建2019年第六期放生法會。祈願眾等心想事成,諸事順利,吉祥安康,所修善根,日益增長!
※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你業障好重!你很有善根……帶你認識最常見的幾句佛語
TAG:佛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