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徐世勣沒有參與,卻為何還能名列凌煙閣?
作為隋末唐初的風雲人物,徐世勣(被李淵賜姓李,所以又叫李世勣,因避諱李世民,故又叫李勣)一生充滿了傳奇,從一介白丁,最後成為大唐帝國的英國公,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位。
眾所周知,能不能上凌煙閣,除了戰功、官職等之外,還和是否參與玄武門之變有關。比如,戰功實在過於卓著的李靖,因為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最終只能排在尉遲恭之下,位列第八。如果按戰功計算,李靖至少能排進前五。
然而,和李靖相比,徐世勣戰功差了不少,既然徐世勣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為何卻還能名列凌煙閣呢?而且,位列第23位,說明徐世勣差點就可能落選,那麼李世民為何將他入選呢?
首先看一個問題,玄武門爆發時,徐世勣就在長安,為何卻不參與:李世民有沒有邀請過徐世勣?
由於史料沒有記載,所以如今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像:要麼婉拒了李世民的邀請,要麼李世民沒有邀請過。但這兩種可能,都可以在這一點上看出:徐世勣投降李淵時,李淵有過一句評價,深刻反映了徐世勣的本質!
《舊唐書》: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實純臣也。」詔授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
李密早於徐世勣降唐,所以地盤就歸徐世勣管理。但徐世勣降唐時,卻將獻地之功,按在了李密頭上,認為用李密的地盤邀功是恥辱。所以,李淵獲悉之後,對徐世勣的評價,用了「純臣」這兩個字。
顯然,徐世勣如此忠於李密,那麼歸唐之後,他忠於的對象只可能是李淵,而絕不會是李世民。以李世民的智慧,應該能讀懂徐世勣為人,所以估計不會邀請徐世勣參與。
徐世勣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不算李世民的嫡系,甚至當初不為李世民信任,為何最終能搭上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的末班車?
在考慮凌煙閣名單時,李世民曾說過一句話,說明當時徐世勣差點可能落選。
《資治通鑒》:於今名將惟李世績(徐世勣)、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世績、道宗不能大勝,亦不能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
可見,徐世勣、李道宗這兩人都有入選資格,薛萬徹沒有機會,最終李世民為何選擇了徐世勣,而非宗室的李道宗呢?其實,這應該和徐世勣的戰功有關。註:李道宗也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
不說李淵在位時徐世勣的戰功,就說李世民登基為帝,到公元643年設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中間的10多年內,徐世勣參與的兩場重要戰爭,戰功就耀眼無比!
公元629年,李世民決定出擊東突厥,以兵部尚書李靖為帥,統領徐世勣、薛萬徹等幾十萬兵馬進攻東突厥,最終滅掉了東突厥。
在這一戰中,徐世勣戰功巨大:首先,徐世勣遭遇突厥頡利可汗主力,結果奮力衝殺之下,大破突厥;其次,頡利可汗逃走之後,收攏了數萬兵馬,想要求和,朝廷派唐儉去商談,結果徐世勣建議李靖突襲頡利可汗,於是又大敗東突厥;最後,東突厥還剩下一萬多兵馬,又被徐世勣阻攔,不得已投降了徐世勣,最終徐世勣俘虜了5萬多人。
公元641年,徐世勣成為兵部尚書,還沒赴任,卻遭遇薛延陀率領20萬犯邊。於是,徐世勣再度領軍作戰,這就是唐滅薛延陀之戰。最終,徐世勣以6萬步兵、數千騎兵大破薛延陀。
總而言之,在李世民決定設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之前,徐世勣可謂戰功耀眼無比,李道宗、薛萬徹等人無法相比。其實,單以戰功而論,徐世勣凌煙閣的地位,遠不止第23位。
李世民臨死之前,將徐世勣列為託孤大臣,對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無以逾公,公往不負李密,豈負朕哉」!一句「公往不負李密,豈負朕哉」,道出了徐世勣的本質,再加上徐世勣戰功卓著,所以李世民豈能因為他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而不將他放進凌煙閣呢?只是前面功臣太多,尤其一些參與玄武門之變的武將,因此只能將徐世勣委屈的放在了第23位。
可以說,以凌煙閣中的排位來看,徐世勣是被嚴重低估的名將,而且還是隋唐最有情義的英雄。
※諸葛家族的智慧,在魏蜀吳都下了重注,結局卻出人意料!
※蒙恬築長城敗匈奴,於中國有大功,司馬遷為何說他罪有應得?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