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實現高職院校擴招100萬的路徑
[摘 要]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高職院校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的目標,高質量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加快辦學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分類考試招生改革,做實重點人群招生工作,對接行業產業和區域發展規劃,同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提升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水平。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擴招;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內涵式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需要數量充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作為支撐。職業教育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同時也肩負著傳承創新技術技能、培養多樣化人才、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職能。2018年,全國共有高職(專科)院校1418所,招生368.83萬人,比上年增長5.16%,在校生1133.70萬人。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把職業教育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明確提出高職院校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的目標,作出了大力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部署。面對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務、新挑戰,高質量實現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目標,需要加快辦學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分類考試招生改革,做實重點人群招生工作,對接行業產業和區域發展規劃,同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提升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水平。
加快辦學體制機制改革,擴大高質量教育資源供給
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就突出,具備了大規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紮實的人力資源支撐。2012年以來,我國高職(專科)院校從1297所增加至1418所,招生人數從314.78萬人增加到368.83萬人,在校生人數從964.23萬人增加到1133.70萬人,專任教師從42.34萬人增加到49.8萬人。與此同時,目前高職院校的辦學體制仍以政府舉辦為主,公辦高職院校佔比約80%;辦學經費仍以財政性教育經費為主,財政性經費投入佔比超過60%。面對大規模擴招的新任務,亟須推動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快速增加高職教育資源供給。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類型教育。實現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需要形成多元主體辦學格局,積極支持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高職教育,多渠道擴大資源供給。一是加快推動職業教育由政府舉辦為主向社會多元主體辦學轉變,鼓勵新增高職教育服務和產品由企業等多方提供。用「金融 財政 稅收 土地 信用」的組合式激勵手段,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有條件的大企業積極出資舉辦、參與高職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支持高職院校與知名品牌企業合作設立學徒崗位,創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分擔大規模擴招指標。二是統籌多層次、多類型職業院校擴大資源供給。加快地方本科院校嚮應用型高職院校轉型,進一步擴大本科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招生指標和培養規模。修改完善高校設置標準,將一批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三是建立公開、透明、規範的民辦職業教育准入、審批制度,探索民辦職業教育負面清單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機制。探索通過土地、校舍等要素低租金或者零租金等方式,創新多元化投資、產業化經營、市場化辦學的高職教育改革新模式、新機制。積極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高職教育,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將民辦高職院校納入新一輪減稅降費政策框架,綜合降低其辦學成本,增強民辦高職院校的信心和活力,擴大教育服務容量和空間。
推進分類考試招生改革,拓寬高職院校入學渠道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生源多為18 22周歲適齡人口,主要來自普通高中、職業高中、職業中專和技工學校,進入高職院校的主要方式是高考統一招生、中高職銜接、單獨考試招生等。調研發現,一方面,在我國高等教育即將跨入普及化階段的背景下,隨著高考報名人數趨穩以及本科招生規模增加,部分地區高職院校面臨生源危機,有些學校的學生報到率低於70%。另一方面,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一些願意接受職業教育的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非傳統就學群體,卻無法通過常規考試招生辦法進入高職院校。
面對生源結構和服務對象的變化,高職院校需要創新考試招生辦法,構建「多樣化評價、多元化錄取、多渠道入學」的考試招生制度,讓更多願意並適合接受職業教育的群體進入高職院校。一是在考試內容上,繼續完善「職教高考」制度和「文化素質 職業技能」的考試招生辦法,在綜合評價中更加突出職業素養的比重,為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群體接受高職教育提供多種考試方式。二是在錄取方式上,面對普通高中生、中職畢業生等傳統學生群體,綜合運用全國統考、單獨考試、提前錄取、中高職貫通招生(與中職學校建立3 2或5年一貫制招生)、綜合評價招生等不同辦法,拓寬高職院校招生渠道。針對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技能拔尖人才等迫切需要接受高職教育的非傳統群體,探索實行申請審核、註冊入學、免試入學等方式,保障其能夠順利入學。三是進一步落實和擴大高職院校招生自主權,加強考試招生能力建設,不斷強化高職院校二級院系在招生錄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對招生錄取條件的宣傳,利用報刊、電視、網路等載體,讓高職院校走進高中、走進軍營、走進企業、走進農村、走進家庭,廣泛宣傳職業教育的發展形勢和大好前景,營造「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目標群體報考高職院校。
著力做實重點人群的招生工作,提供系統化配套支持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高職院校擴招有利於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同時也有利於針對性緩解當前就業壓力。從實踐經驗看,是否擁有技術技能專長,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個人的生活,而且也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一些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群體因缺乏「一技之長」而面臨很大的就業壓力,如果不對其進行有效開發投資,他們將徘徊在社會邊緣,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活力。高職院校擴招不僅指數量規模擴大,更要對生源對象的結構進行優化,並適用區別化的配套措施。
高質量實現高職院校擴招目標,需要高職院校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和民生責任,打開封閉辦學的圍牆,著力擴大應屆高中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招生規模。一是針對應屆高中畢業生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在確保生源質量的基礎上,適當調整錄取標準和方式,增加中高職銜接招生指標。二是加快研究制訂具體制度和辦法,將支持退役軍人進入高職院校納入軍人轉業退役政策,支持適合的退役軍人進入高職院校和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接受教育和培訓。鼓勵支持設立退役軍人教育培訓集團(聯盟),推動退役、培訓、就業有機銜接,促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三是針對當前我國部分農村地區出現的務農勞動力數量減少、就業能力不強、接受農業或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比例低等現象,以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農村生產經營型人才為重點,支持一批農業高職院校和涉農專業點,通過招收合適的農民工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有力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四是建立「兩不愁、三保障」的系統性配套支撐政策。強化對重點人群的入學幫扶,通過減免學雜費、提供臨時宿舍、擴大獎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提供就業崗位等手段,解決就讀高職院校的後顧之憂,建立有利於重點群體接受高職教育的靈活學習制度,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相結合的多樣化學習培訓方式,用好這些群體的碎片化時間,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在高職教育和培訓中的重要作用。全方位為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特殊群體提供「不愁吃、不愁住、保入學機會、保學習方便、保學習時間」的保障網。
對接行業產業和區域發展規劃,分類型分區域實現擴招目標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踐行面向市場、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穩定和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對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貢獻顯著增強。同時也應該看到,一些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結構、質量、水平上與現代行業產業體系、區域發展規劃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就業難」與「技工荒」的問題同在,「有人沒活干」和「有活沒人干」的問題並存,部分領域、行業、區域發展的壓力更趨突出。
高職院校擴招賦予了新時代高職教育新的發展空間。面對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常態,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一刀切」,需要緊貼重點行業發展、重點產業需求、重點區域規劃,分類型、分層次、分區域實現擴招目標。一是強化省級政府統籌高職院校擴招方案和部門協調配合,加強行業部門對本部門、本行業職業教育的指導,建立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等部門密切配合,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積极參与擴招的工作協調機制。試點加強一批高職院校與對應行業部門或品牌企業的對接機制,減少部門職責交叉和分散,統籌指標投放、經費投入、學科專業、招生就業等事項。二是積極對接現代產業需求,加快與現代農業、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密切相關的專業設置和生源擴招;加快與家政、健康、養老、文化、旅遊等社會領域密切相關的專業設置和生源擴招。三是密切對接區域發展規劃,分地區實現擴招目標。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情,高職院校擴招指標建議向三類地區傾斜:向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社會發展質量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產業和人口集中的地區傾斜;向經濟較為薄弱的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傾斜,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供給;向「三區三州」等脫貧攻堅主戰場傾斜,圍繞精準扶貧的戰略部署,發揮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的基礎性作用,推動貧困地區實現「教育強民、技能富民、就業安民」。
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力度,強化高職院校內涵建設
伴隨職業教育戰略地位的提升,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對高職教育的經費投入,一些高職院校的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高職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從學生規模和經費投入佔比看,我國高職教育的財政投入仍需大幅增加。職業教育不同於普通教育,其平均培養成本是同級普通教育的2 3倍,擴招100萬人必將對高職院校的基礎設施、教學資源、師資隊伍和實訓基地等帶來很大壓力。
高質量實現高職院校擴招,需要持續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的投入力度,大幅改善辦學條件,提升內涵建設水平。一是深化高職教育經費投入機制改革。同步增加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對高職教育的投入,建立與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等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健全融資機制,提升社會資本進入高職教育的意願和能力,利用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把高職教育辦好做大。進一步突出改革導向,注重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加大教育經費統籌力度,整合優化經費使用方向,新增教育經費要向高職教育傾斜,向高職院校數量多、規模大、貢獻突出的地區傾斜,向教育改革和教師隊伍建設傾斜。二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合理增加專任教師數量。針對高職院校專任教師結構性缺編、聘任機制僵化、過多強調高學歷、缺乏產業經驗等突出問題,鼓勵高職院校自主聘任兼職教師,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職業院校教師雙向流動,吸引更多行業企業高技能人才投身高職教育,聘用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擔任專兼職教師。同時,制定政策支持高職院校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探索在部分高校中推廣學校和企業「雙導師制」。三是建立健全高職教育和培訓標準體系,梳理摸清各地現有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教學教材、信息化建設、實訓基地、安全設施等資源條件,科學測算、核對現有高職院校的擴招規模,大幅改善薄弱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推動高職院校辦出特色和水平。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青年課題「民辦高校分類管理風險評估和防範對策研究」(批准號:CIA170273)的研究成果]
【作者:景安磊 周海濤,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原載2019年第八期《中國高等教育》雜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