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說夏:別跟我說你認識「夏」字
原標題:夏天說夏
古無夏,一年只分春秋兩季。關於這一點,學者給出的證據之一是當時的《春秋》;另一點在甲骨文中也可得到印證——甲骨文中至今沒有找到大家公認的「夏」字。
最初的「夏」字出現在金文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金文的「夏」字
有學者將金文「夏」字的結構拆分如下:上方類似「頁」形的結構指人;人的右側是個「爪」字,示意抓;左側類似「刀」字,代表開墾的工具;左下方類似「耒」字,代表耕作農具等,並認為「夏」部族是中華農耕文化的鼻祖,如同商部族是中國商業文明的開創者。這個字形象概括了手持刀、腳踩耒等農忙的特點,體現了當時刀耕火種的農業生產狀況。
到了篆書之後,「夏」字的結構有了實質性的改變,已體現不出農業文明的特徵。篆書的「夏」字由三部分或三個漢字組成——一個表示人的「頁」,一個表示雙手的「(音jū)」,一個表示腳的「夂(音zhì)」,完全是一個完整的略顯威嚴的人形。
篆書的「夏」字
關於「夏」字結構的另一種解釋是,金文「夏」字是一個被刀砍斷胳臂和腳的人形,其原形是「夏」王朝的最後一個君王夏桀。「夏」字是夏桀死之前的形象。商人用夏桀死之前的形象表示夏王朝,這樣就有了「夏」字。又因為夏王朝強大,故「夏」又引申指「大」,如「大廈」的「廈」字最初就寫作「夏」。後來,「夏」又被引申指植物茂盛長大的夏天。崔思《三禮義守》中說:「夏,大也。至此之時,物已長大,故以為名。」
在古代,夏天到來的重要標誌是二十八宿中的「青龍七宿」此時正處於天空的正南方——古人為了觀測太陽的運行,特別在太陽運行軌跡,即「黃道」周圍找了二十八個星宿作為觀測的參照點,並把二十八星宿劃分為四組,每組七個;再將每組星宿包含的星星連接起來想像成不同的動物,這樣就形成了「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的「四象」。
「二月二,龍抬頭」——春天來臨時,東方青龍升起在東方的夜空。到了夏天,這條龍已升至天空的正南方。青龍七宿中的第五個星宿稱為「心宿」。這是因為心宿有三顆星,呈心形排列,又處於青龍心臟的位置,故名為「心」。「心宿」的另一個名字是「大火」或「火」。古代文獻或詩歌中所說的「火」多是指它或它所代表的青龍七宿,而非現在人們所說的火星。《尚書·堯典》中說「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日永」即夏至;這一天「心宿」即「大火」處於正南方的天空上,是仲夏的標誌。《詩經》之《國風·豳風·七月》中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的「火」指的也是這個「大火」。農曆七月,時至秋季,此時心宿以及心宿所代表的蒼龍七宿向西運行,逐漸沒入西方的天際,而其後的「玄武七宿」此時代替青龍升上了夜空。許多人將「七月流火」理解為炎熱的夏季顯然是錯誤的,因為這裡所說的「七月」不是公曆七月。也有一些人將「火」理解為是火星,顯然也不對。因為那時一般稱火星為「熒惑」。
農耕時代,靠天吃飯,許多在今天只有少數學者才懂的古代天文知識,在那時對大多數人類來說都是常識。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師 劉永成
來源:北京考試報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教育孩子前,一定要先問這8個問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園開放日暨招生政策新聞發布會召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