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愛吃醋的孩子,家長別掉以輕心!請給足他們充盈的愛與安全感!

愛吃醋的孩子,家長別掉以輕心!請給足他們充盈的愛與安全感!

文:vipJr

作為家長,我們如何才能讓孩子不再「吃醋」,減少孩子的嫉妒之心呢?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在親子節目《想想辦法吧!爸爸》中,有一段關於戚薇女兒Lucky「吃醋」的場面,讓人看了不禁捧腹大笑。

節目中的嘉賓在一起吃飯,黃英的兒子小九兒自己吃餃子,這讓在一旁的戚薇老公李承鉉感到很驚訝,直誇小九兒好厲害,能夠自己獨立吃飯。這時,女兒Lucky就不開心了,非常生氣地跟李承鉉說她也要吃餃子,同時給了爸爸一個大大的表情包:翻白眼。

這個大大的白眼其實是在告訴爸爸:我「吃醋了」!為什麼你誇別人家的小孩兒而不誇我!

看了這段視頻以後,我樂不可支,想起了很多自己女兒日常「吃醋」畫面:

爸爸和女兒一起在看電視,我拿一瓶酸奶遞給爸爸,女兒看見了,馬上撅起小嘴說:「你就愛你老公,不愛我。」

和閨蜜一起帶著孩子爬山,我叮囑跑在前面的閨蜜孩子:「寶寶,慢點兒。」女兒當時就酸酸地說:「又不是你家孩子,叫啥寶寶,你要是喜歡她,讓她當你寶寶得了。」

我誇英語輔導班的一個小朋友:「這個孩子發音好標準呀。」女兒不樂意了,氣呼呼地說:「你總是看別人家的孩子好!」

這些在大人眼裡本來是很正常的小事兒,在孩子那兒卻打翻了醋罈子,氣得不得了,好象發生了很大的事一樣,這是為什麼呢?

心理專家說:孩子愛「吃醋」,其實是嫉妒心在作怪!

一、孩子為什麼愛「吃醋」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3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有了「吃醋」心理。比如媽媽和別人聊天忽略小寶寶時,他就會用蹬腿、「咿咿呀呀」的叫聲或者嚎啕大哭來表示抗議!

孩子長到一歲左右時,這種現象就表現得很明顯了。

曾經在網上瘋傳過這樣的一個視頻,視頻中媽媽抱著小寶寶,爸爸過來親了媽媽一下,小寶寶看到了,小嘴一咧,馬上哭起來,爸爸覺得好玩,故意又親了一下,寶寶更不幹了,馬上又哭起來,同時下手直扒拉,好象要推開爸爸的樣子……

研究表明:嬰兒往往從一開始就會對某一位照顧者表現出強烈的偏愛,而這個人通常就是他的媽媽,和媽媽建立了穩定的依附關係的嬰兒就把媽媽當作了他的安全港。

而一旦孩子覺得媽媽不是那麼安全了,他就會大叫、大哭,這就是為什麼嬰兒會「吃醋」的原因。

而孩子慢慢到4-6歲時,這種「吃醋」行為就會擴展為對抗、哭鬧,甚至報復。

專家把這個階段稱為「兒童的情感敏感期」。

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關注父母是否愛自己,並且一直在確認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如果父母的表現達到了自己的要求,他們就會認為父母是非常愛自己的。而相反孩子就會非常的傷心。

這時候的孩子就表現得很「霸道」,希望父母只愛自己,不能夠分心,所以爸媽有一點把「愛」分給別人的行為,他們就會不高興,會用「吃醋「方式阻止爸爸媽媽做這樣的事情,甚至會傷心哭泣。

在網上就有一個非常搞笑的的真實視頻,記錄了這個時期的小孩的「吃醋」表現:

片中,胖胖的小女孩因為爸爸抱了別人家的孩子而「吃醋「哭訴:「你還抱他,你還喜歡他,你有能耐你喜歡喜歡我啊!」

多倫多約克大學嬰幼兒研究中心的負責人Maria Legerstee 認為:當有人威脅到穩定的社會關係時,人就會產生嫉妒心理,這是正常反應。

由此看來,孩子在幼年時期表現出的「吃醋」現象,在孩子成長階段正常的情緒體現。所以這是家長必須要懂得的兒童心理,不要感到莫名其妙,甚至覺得他們是在無理取鬧。

二、孩子愛「吃醋」,家長不要忽視

小孩子愛「吃醋」,家長有時覺得很好玩,根本不當回事,有時還故意逗他們,特意做出令他們「吃醋」的行為。

殊不知,如果兒童長期處於嫉妒這種消極的心理體驗之中,情緒上會產生壓抑感,使兒童產生諸如憂愁、懷疑、自卑等不良情緒,甚至會做出極端的舉動。

網上曾報道過這樣一件悲慘的真實事件:

一個6歲的小女孩親手將滿月弟弟從樓上扔下去,導致弟弟當場摔死!起因竟然是因為鄰居的一句玩笑話。

小女孩的爸爸媽媽懷了二胎,小女孩剛開始還挺期待的,每天回家還摸摸媽媽的肚子。

可是有一天鄰居看到了小女孩,就想逗逗她。

鄰居說:「你媽媽要給你生小弟弟了,你爸爸媽媽不愛你了,不要你了,你還是來我家來給我當女兒吧。」

小女孩信以為真,從此以後,生活在爸爸媽媽生小弟弟而要拋棄她的恐懼之中。

而在弟弟出生以後,全家人都忙著照顧小弟弟,每天都是圍繞著小弟弟轉,自然也就忽略了小女孩的感受。

小女孩愈加相信鄰居的話是真的,要失去爸媽的恐懼越來越深,也就開始對新生的弟弟產生了恨意。

滿月那天,很多親戚朋友都來喝喜酒,又是誇弟弟,又是抱弟弟,小女孩的「醋勁」更大了,感覺沒人再愛她了,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弟弟的到來引起的。

壓抑已久的恨意在這一刻突然爆發,小女孩趁人不注意,將熟睡的弟弟從10樓扔下去,導致弟弟當場死亡。

所以說,吃醋嫉妒是一種破壞性因素,家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雖然說有時小孩子「吃醋」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但如果這種情緒過多過強,大人又忽略它,不加以重視,就有可能成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從而使孩子養成不良的性格。

因此,父母發現這種行為時,不能放任不管,而應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三、孩子總愛「吃醋」,大人應該怎麼辦

有人說,人性的弱點中,吃醋嫉妒永遠是排在前位的。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如何才能讓孩子不再「吃醋」,減少孩子的嫉妒之心呢?

1、作正確引導,並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愛永遠是百分百的

有一次我女兒因為我把好吃的分給了朋友的孩子吃,就「吃醋」了,當著朋友的面,氣呼呼地跑回自己房間,把門關上,在裡面故意弄出「噼里啪啦」的聲音來發泄自己的不滿。

事後我和她溫和地談了一次。

我問她:「為什麼要那樣做?」她說:「因為你把我的好吃的都給她了,明顯是愛她不愛我。「我告訴她:「寶寶,你記住,這和愛不愛你一點關係都沒有,媽媽這樣做是出於禮貌,是最起碼的待客之道。無論媽媽怎麼做,媽媽永遠都是最愛你的……」

用話語安撫她的的同時,我還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然後有一天,我就聽到她對到我家做客的小朋友說:「你吃吧,媽媽這樣做是禮貌,不是不愛我。」我不禁啞然失笑。

2、關注孩子情感需求,不忽略他的內心感受

在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中,蔡少芬帶著自己的一對姐妹花女兒參加了節目。

她在節目中闡述了自己的教育方式: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不忽略,不偏袒。

早在妹妹還未出生時,蔡少芬就開始關注姐姐湯圓的情緒,一直再跟姐姐說將來爸媽對她的愛一點都不會少,只會多一個愛她的人陪她玩。

二女兒出生後,蔡少芬還跟丈夫買了份禮物給她,對她說這是妹妹包子送給她的,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融洽姐妹倆的關係。

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時,蔡少芬從來不對老大說:「你是姐姐,你要讓著妹妹」這樣的話,而是採取退後一步的方式,讓姐妹倆自己去磨合相處。

而我們在節目中也能看到,姐姐湯圓對妹妹包子特別寵愛,被調侃為「老母親般的姐姐」,妹妹對姐姐也非常依戀,有時還主動讓著姐姐,堪稱「姐妹情深」。

對於有二孩兒的家庭來說,蔡少芬的做法,可以說是完美典範。

3、不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有一位知乎網友分享了她小時候的經歷:

我從小就被母親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年幼的我我總以為母親不愛我,她一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時,我就非常「吃醋」,也特別恨那個小孩兒......

家長有意或無意的比較,無疑加劇了孩子心中的那份不安全因素,還沒有明辨能力的孩子只會懷疑父母對他的愛,從而處於憂慮之中,身心得不到舒展。

孩子愛「吃醋」,愛嫉妒,其實都是在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在向父母進行情緒「反饋」!而父母這時最應該做的就是給他足夠的愛與關懷。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曾經特彆強調:童年經歷對人格形成的影響至關重要。而父母對待孩子情感需求的態度,對孩子的人格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

教育專家說: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其實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只有給足了孩子充盈的愛與安全感,孩子才會少「吃醋」,少「嫉妒」,養成健康人格,從而走向獨立的多姿多彩的美好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孩子的閱讀,可以任性一點,每天打開書的第一頁,並堅持一會!
「我的兒子是學渣,孝順又會燒菜」,碩士媽媽的話,值得深思!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