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宗師尹志平談修道之方
近些年來,道教的養生學受到社會重視,內丹道逐漸僅僅被視為一種調養形體的方法技巧,而逐漸脫離了修道的本質,喪失其精神修鍊和人生超越的宗旨,不免令人扼腕。
同時,由於各種術法的泛濫流行,道教的精神也似有迷失之感。
作為宗教的道教,終究還是應當回歸其修道的中心,而如何修道,何妨聆聽一下祖師大德的教導,蓋「欲知下山路,需問過來人」是也。
歷代高道宗師的開示語錄,就是非常重要和精鍊的修道指南,值得今人學習參考。
即如元人曾評價清和宗師尹公,雲其「諄諄然以真實語指平常心,提正玄綱,折中妙理,誠入道之筌蹄也」,「得其門者,由堂及奧,其次不失為誠謹之士」。
現即以清和宗師語錄為例,略探宗師所開示的修道門徑。
1
入道之基
清和宗師出身於累世簪纓的世家大族,幼年即有道緣,後依止長春、長真、玉陽、長生、廣寧等諸位大宗師,風餐露宿,苦志修道,曾受供於某官宦家中修道達十餘年之久,其家「姬侍日滿前,終莫一識其面」,宗師之高風可見一斑。
後繼任掌教宗師,不顧年邁而四處傳道,以濟世利人為己任。依據道教義理,世人所以不得真道,「為有妄心」,
因妄心而生煩惱執迷,沉淪苦海不能自拔,不能自見本性,不識正道真宗,只有除情去欲,超拔於世俗的物慾誘惑,斬斷煩惱妄想,才能「跳出輪迴五苦門」。
宗師指出,修道者要做的首先是斷惡修善,面對世間善惡之事「凡稱人善,己慕之,稱人之不善,己惡之。慕善惡惡之念既存於心,必自有心去取者。行之有力,則至於全善之地,言之有益,兼聽者足以戒,亦有所益。」
既要力行善事,增進內心的善念,逐漸熏習排除內心的惡念,斬斷惡行,以為入道之基。
2
修道者的最大障礙
進而宗師教導弟子,修道者的最大障礙是食色睡,「修行之害,三欲食、睡、色為重。不節食即多睡,睡為尤重,情慾之所自出。學人先能制此三欲,誠入道之門。」
蓋全真道特別注意對情慾的消磨,丹陽宗師也曾經指出:「色者,甚於狼虎,敗人美行,損人善事,亡精滅神,至於殞軀,故為道人之大孽也。」
不僅如此,清和宗師還指出如何克制此三欲的具體方法:「先減晝睡,日就月將,無求速效,自然昏濁之氣不生,漸得省力。吾在山東時亦嘗如此,稍覺昏倦,即覓動作,日復一日,至二十四五日,遂如自然,心地精爽。」
即通過克制昏沉,達到心地清明的效果,這與長春宗師在龍門洞苦志煉心的做法是一致的。
煉心的另一個重要方法是保持平常心。宗師指出:「平常即真常也。心應萬變,不為物遷,常應常靜,漸入真道,平常是道也。」
「世人所以不得平常者,為心無主宰,情逐物流,其氣耗散於眾竅之中人能以志帥氣,不令耗散,則化成光明,積之成大光明。」
即修道者應當堅固道心,「去妄復性,而不使情慾亂於中,使其心得其平常,」「慎其所習,不為物累,一心致虛,」久而久之自然能入於修道之境。
至於如何鍛煉心境,一心致虛,宗師引述了長真宗師的修行之法:「赤腳老劉先生曾謂我云:譚師父宜早了道,嘗共化飯,每見日省其心,晚則校勘自旦所起之念,日一則校勘自夜所起之念,日復一日,未嘗少衰。」
又云:「前輩修行,塵塵剎剎,體究念慮,覺一念惡,則必自陳說於人,使自辱自恥,冀不復生於心。今之學者反是…」
3
積功累德
內外兼修另一方面,宗師指出修道者需要注意積功累德,培植福報,正如重陽祖師立教宗旨所言,以修鍊身心為功,以積德行善為行,功行圓滿是為全真。
而宗師更明確指出,修道者打塵勞積功德並不僅僅是出於教規要求,更重要的是福報乃突破修道瓶頸的最重要依據,若福德不夠修行難以進益,甚至容易遭遇各種磨難。
宗師引向上師真的實例為證:「師真成道,亦有遲速。丹陽二年半,長真五年,長生七年,長春師父至十八九年,以其志行通徹天地,聖賢方與之。各驗其所積功行淺探,故排次有等級,而成道有遲速也。
師真尚如此,今之學者不積功行,直欲造道,必無此理。正如人慾買千金之貨,顧己物當其價而後得果,愛其貨而不積其價,則徒起妄心,終無可得之理。為道之要無他,積累功德而已矣。」
並進一步指出,若不以功行為本,修道過程中會遇到瓶頸難以突破,上焉者停滯不前,因循過日,下焉者可能退道返俗,造作罪業。
這與長春邱祖《寄西州道友書》所言:「或於心地下功,全拋世事,或於教門用力,大起塵勞」正為一理。
長春有云:「剎那悟道,須憑長劫煉磨;頓悟一心,必假圓修萬行。今世之悟道,皆夙世之有功也。不知夙世之因,只見年深苦志,不見成功,以為玄功虛假,即生退志,甚可惜也。」
內務清虛,止惡煉心,外行眾善,積功累德,這是宗師所指示的修道綱要,今日有志於求道者,不可不知也。
(編輯:如風)
聲明
※漆園無傲吏 只是已超脫:莊子的職業身份與古代漆種植
※魏徵睡夢斬龍王 唐王對案森羅殿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