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如果說俄羅斯是戰鬥民族,印度是開掛民族,那麼我們是什麼?

如果說俄羅斯是戰鬥民族,印度是開掛民族,那麼我們是什麼?

人類在開始冶煉金屬以後才算步入了文明時代。但是人類拿青銅做什麼,各地都不相同。

歐洲的青銅器大多是人像,比如義大利國寶級文物:阿波羅青銅頭像。

但是青銅在中國,就很少拿去做人像,我國最常見的青銅器之一就是鼎。

鼎就是青銅做的一種鍋,拿來煮食物用的。上面還多半鑄有饕餮紋。而饕餮就是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特別貪吃的怪物。

要是中國的老祖宗當時見到了西方的青銅人像,他們一定會說:哎呀,這麼大塊青銅拿去做人像真是可惜了啦,熔了鑄鼎我們涮肉片吃吧。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這個成語。吃,對於中國人來說,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吃一種生存的手段

在生產力低下的年代,人們為了吃飽肚子,可以說什麼能吃的都挖掘出來。

草根、樹皮、野菜各種各樣的東西大概人們都吃過。說起草根、樹皮,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

小時候總是疑惑,草根怎麼能吃?就算牛羊鴨鵝這些動物都是挑嫩葉子吃,把根留下的。

後來才知道那些能拿來吃的並不是地里雜草的根。而是葛根、野山藥、牛蒡這類粗大富含澱粉的根系。以及甘草根、蘆葦地下莖等味道有些甜的草根。

早在唐代孟詵的《食療本草》就說:「葛根,蒸食之,消酒毒。其粉亦甚妙。」

而吃樹皮也不是看起來堅硬無比的老樹皮。要是那種堅硬的老樹皮都能吃下去,那也能把桌子掰一塊蘸蒜泥吃了。

吃樹皮一般特指榆樹皮,要先把外面的硬皮剝掉,把裡面青色的部分撕下來,吃的就是裡面的韌皮部。把它晒乾了碾成粉,和上野菜蒸著吃,或者做粥糊糊喝。在過去南瓜花,槐花,榆錢花也都是能拿來吃的。

吃是一種生活的格調

吃不僅僅是一種生存的需要,吃在中國還是一種生活的格調

《紅樓夢》中就描寫了眾多的美食:糖蒸酥酪、火腿燉肘子、梅花香餅兒、牛乳蒸羊羔、酒釀清蒸鴨子、蝦丸雞皮湯、奶油松瓤卷酥等等,讓人僅僅看個菜名就能口水滴在書上。

《金瓶梅》第二十二回描寫西門慶吃早飯就豐盛到不得了:兩個小廝放桌兒,拿粥來吃,就是四個鹹食;十樣小菜兒,四碗頓爛: 一碗蹄子,一碟鴿子雛兒,一碗春不老乳餅,一碗餛飩雞兒。銀廂兒里粳米投著各樣榛松栗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兒。西門慶陪伯爵、陳經濟吃了,就拿小銀鍾篩金華酒,每人吃了三杯。

而《射鵰英雄傳》中傻小子郭靖一頓飯就泡到了白富美黃蓉,黃蓉點菜:「先來四乾果、四鮮果、兩咸酸、四蜜餞。乾果四樣是荔枝、桂圓、蒸棗、銀杏。鮮果你揀時新的。咸酸要砌香櫻桃和薑絲梅兒,不知這兒買不買到?蜜餞嗎?就是玫瑰金橘、香葯葡萄、糖霜桃條、梨肉好郎君。」

「八個酒菜是花炊鵪子、炒鴨掌、雞舌羹、鹿肚釀江瑤、鴛鴦煎牛筋、菊花兔絲、爆獐腿、姜醋金銀蹄子。」

「再配十二樣下飯的菜,八樣點心,也就差不多了。」

都說郭靖傻,但真乞丐哪會這麼懂吃?郭靖一聽菜名就知道黃蓉不是真的乞丐,果斷下重注,不但請吃還送貂皮大衣和四錠黃金,最後迎娶白富美出任丐幫CEO走向人生巔峰。

吃是一種文化基因

吃還是埋藏在我們身體里的文化基因。

《晉書·張翰傳》所記載: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說:人生貴在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張翰因為思念家鄉的菜品,連官都不當了,辭官回家吃飯。

不少名人在臨死前念念不忘的都是那一口美食。

瞿秋白被捕後寫遺言,最後一句說的是: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

金聖嘆在臨行前給家人的遺言也是:花生米與豆乾同嚼,有火腿的滋味。

我們常常感嘆自己擁有一顆減肥的心,奈何長著一張吃貨的嘴。常常因為管不住嘴多吃幾口就心存愧疚

但實際上作為吃貨完全沒有必要為自己的貪吃而有負罪感

正相反,能吃、好吃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兒,看看那些吃貨祖先們。在中國,吃其實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春秋時期的打仗像玩過家家?點到為止,不搞大屠殺
明朝皇帝中被忽略的一個,和乾隆經歷相似,但各方面都完爆弘曆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