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讓美國政府大感為難的伊朗門事件,到底能不能談,伊朗:你看著辦

讓美國政府大感為難的伊朗門事件,到底能不能談,伊朗:你看著辦

伊朗一直是美國的一塊心病。其實在上世紀中期時伊朗的巴列維王朝時代,美伊之間的關係還是不錯的。但隨著巴列維「白色革命」的失敗,霍梅尼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兩國開始交惡。

當美國試圖庇護流亡美國的前伊朗沙阿(國王)巴列維時,憤怒的伊朗青年扣押了在伊的52名美國外交官,造成了著名的「伊朗人質危機」。兩國至此斷交。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伊朗人質危機總算是有驚無險的解決了。但從1984年開始,美國人又連續在黎巴嫩遭到綁架。根據美國人絕不妥協的原則,里根政府在解決人質問題上大感艱難。他的前任卡特總統正是因為在伊朗人質危機中表現不佳,所以在連任競選中大受挫折,里根總統不希望重蹈覆轍。

但黎巴嫩的真主黨很難辦,不好攻也不好談。繞了幾大圈子之後,里根和他的幕僚們發現一個焦點,就是和美國絕交多年的伊朗。如果能打通伊朗這條線,一切都好辦了。因為伊朗與真主黨關係密切,只要伊朗出手,救回人質不成問題。

那麼當時伊朗在忙什麼呢?從1980年開始的兩伊戰爭正把兩個國家拖得精疲力盡。資源耗盡、民生凋敝。用體育比賽的話說,已經到了只能「拼意志品質」的時候了。如果此時伊朗能獲得來自美國的先進武器,那是絕對的「雪中送炭」了。可是伊朗是美國的敵人,而美國怎麼能把「敵人」賣給武器呢?

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當時對里根政府來說迫在眉睫的是人質問題,因為已經有人質喪生了,而且如果真能「重返伊朗」,對美國的中東戰略也是大有好處。經過中間方私下地接觸,從1985年開始,先後有六架飛機裝載的美國武器送到了伊朗人手中,並成功換回了3名人質。

負責具體操辦的是國家安全助理麥克法蘭,他在卸任後仍為此時奔波,甚至曾親赴德黑蘭。但是沒有不透風的牆,事情很快被媒體曝光,雪上加霜的是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更是一口確認此事。於是一場軒然大波在所難免。

「從不向惡勢力妥協」的美國政府竟然將武器賣給「邪惡的」伊朗,看來美國政府並不像他們民眾想像的那樣「正直」。里根政府先是忙於否認,但隨著事件的逐步曝光,否認已無濟於事。於是策略改為「撇清關係」。只是如麥克法蘭等核心人物似乎並不像獨自「背鍋」,他們反覆強調所做的一切均獲得「上級」同意。

在重壓之下,里根政府被迫承認了部分事實,如與伊朗政府秘密接觸等。但他否認這是向恐怖組織「妥協」,並聲稱一切都是源自「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同時他也展開了積極的調查,因為當中的一些做法是他所「不知道」的。

最終的報告讓里根保住了他的總統寶座,因為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他具體批准了一系列的行動。美國媒體有個比喻很有意思,是說:里根總統和他的幕僚班底正坐在一輛高速前沖的汽車后座上,但前面沒有司機……大概這就是對「失控」狀態最好的比喻了吧。

伊朗門事件是在一種極為含糊不清的狀態下收場,而其中涉及到的枝枝葉葉更是糊裡糊塗。比如伊朗支付的部分費用又被曝出轉移到尼加拉瓜反政府軍的戶頭上等等。至今美國人民搞不清楚的是:美國政府是否真的向恐怖組織妥協?是否一直在與「邪惡」國家談判?是否真的在兩伊戰爭中保持「中立」?政府是否有更多違反法律的行為?一切都是秘密,牽涉「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因為和伊朗的談判,里根政府鬧得灰頭土臉。特朗普吸取教訓了,什麼信用、公平之類對他不太起作用。他在坐等伊朗來談。問題是伊朗這回不談了,不講信用沒法談。你是美國,你牛,你看著辦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先生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稱為伊朗,你認識它的國旗嗎?內涵竟如此豐富,忘都忘不了
二戰中,10位直接參与戰爭的好萊塢影星,男神女神都有

TAG:吳先生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