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莎·梅會走人嗎?
兩周前,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還信誓旦旦地說,只要英國政壇「團結一致」,就能像利物浦在歐冠聯賽中一樣,讓「脫歐」大業完成驚天逆轉。兩周後,隨著保守黨嘩變、她的「脫歐」協議四度闖關無望,盟友盡失的「梅姨」只好投靠她唯一的「俱樂部」——她的老公菲利普。
周四,梅在伯克郡的家中和丈夫商量下台後的安排。同一天,英國《泰晤士報》登出一條重磅消息,梅可能最早於今天宣布辭去首相職位。上台三年,被「拖歐」累成狗,梅的執政之路是否即將走到終點?未來繼任者又將把英國帶向何方?
盟友離去
英國內閣高級部長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梅可能於周五上午宣布離開唐寧街的日期。大多數了解內情的人士認為,梅將承諾在美國總統特朗普6月3日訪英後,於6月10日之前卸任英國首相一職,然後繼續擔任看守首相直至繼任者在7月前被選定。
事實上,「梅要辭職」已經是一則「舊聞」,只不過離開的時間始終未決。早在3月甚至更早時候,梅就提出過「辭職換協議」,即只要議員支持她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她願意下台。但不少人懷疑這是梅為讓協議通過而使用的「苦肉計」——自今年1月以來,英國議會已三次否決梅與歐盟談判達成的「脫歐」協議。照此邏輯,如果協議一直達不成,豈不是意味著梅將始終主導「脫歐」進程?
事情當然沒那麼簡單。最近一周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可能讓梅執政生涯的終結大大提速。
其一,「1922委員會」的神秘信封。
5月16日,梅會見了保守黨議員團體「1922委員會」主席格雷厄姆·布雷迪。該委員會可以改變保守黨的規則,對梅發起新一輪不信任投票。去年12月,梅在不信任投票中幸免於難,繼續留任。按照現行規則,梅原本在那之後一整年裡都是安全的。然而在下議院三度否決「脫歐」協議,保守黨民調支持率大幅下降的前提下,再度發起不信任投票的呼聲越來越高。
22日,「1922委員會」召開會議,就是否修改規則、提前對梅發起不信任投票進行投票並封存表決結果。如果梅在近日不宣布辭職時間表,「耗盡耐心」的委員會就會打開信封,公布表決結果。一旦現行規則修改,6月12日後將再次進行不信任投票,屆時梅將難逃下台的厄運。
其二,被保守黨和工黨集體「吐槽」的協議。
5月19日,梅表示,為尋求脫歐協議草案獲跨黨派支持通過,她準備在草案中加入「新的大膽建議」。「今日俄羅斯」披露的草案條款顯示,梅提出10項修改意見,包括英國「脫歐」以後勞工權利不低於歐盟水準、推進關稅同盟,以及議員們可以就是否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進行表決,等等。
這份新協議也是繼被下院三次否決「脫歐」協議後梅擬定的第四份計劃,原定於6月3日當周投票,現在時間推遲。事實上,「協議4.0」幾乎註定了夭折的命運——大量保守黨議員認為新協議比原來的更差,尤其對二次「脫歐」公投的提議強烈不滿,「這背叛了梅成為首相以來說過的所有話」。梅的讓步也沒能換來反對黨工黨的興趣,工黨領袖科爾賓表示,新協議只是「稍微修改了下我們之前討論過的內容」。
一些資深保守黨人士坦言,現在試圖改寫這份不受歡迎的協議,已變得毫無意義。「它已經死了。」
其三,梅堅定盟友的離開。
5月22日,梅的堅定盟友、英國下議院領袖安德里亞·利德索姆正式宣布辭職,成為退出梅政府的第36位大臣。利德索姆將她的辭職信發在推特上,稱辭職的主要原因是對梅的「協議4.0」不滿。
利德索姆表示,她擔心這份協議不僅損害英國主權,二次公投還會加劇英國社會的分裂。此前,利德索姆是一名堅定的「脫歐派」,她在多名「脫歐」大臣離去以後,依舊留在梅政府,希望幫助其完成「脫歐」。
「首相未能接受實用主義,決定了她的命運,」《衛報》寫道,「由於對英國『脫歐』感到恐慌,同時又被野心撕裂,保守黨放棄了他們最寶貴的政治武器——對領袖的忠誠。」文章認為,梅無法結交朋友或尋求盟友,這剝奪了她在曲折事業中所需要的支持。即使在尋求她迫切需要的妥協時,她也顯得木然而固執。無論她的繼任者是誰,她所在政黨對她努力的回應都應該是一個可怕的警告。
「棄卒保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指出,梅原來的想法是,將個人的去留與協議的通過捆綁在一起。「此舉為她的政治生涯設定標準——即便要下台也要取得回報,讓自己成為一個主導和完成英國『脫歐』進程的領導人。」
然而,保守黨內部分裂進一步加劇,使得梅「以退為進」的策略難以為繼,尤其是「不信任投票」的規則如果修改,意味著梅的「安全期」可能被終結,隨時有下台的風險。「如今看來,保守黨和議會不但不想看到梅主導脫歐進程、取得結果,還想讓梅為此承擔責任。迫使她公布去職時間,已經成為保守黨內部大部分議員的態度。」
在崔洪建看來,保守黨對梅「逼宮」,是一種「棄卒保車」之舉。之前,保守黨在地方議會選舉中表現比上屆糟糕,贏得的地方議會控制權比上屆減少2個,議席數減少33個。而面對即將到來的歐洲議會選舉,保守黨選情更是岌岌可危。民調顯示,保守黨的得票率可能低於10%,創下該黨在選舉中的最差紀錄。
「必須有人承擔責任,除了梅以外沒別人了,」崔洪建說,「把梅當做棄子,為的是安撫保守黨的支持者,保住其執政地位。否則提前大選的話,憑藉目前保守黨的支持率很難確保權位不丟。」
美國「axios」新聞網指出,梅竭盡全力想把一個仍在爭吵的政黨團結起來,但她失敗了。英國政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兩極化,陷入僵局。
英國《獨立報》認為,目前為止,梅拒絕了所有要求她完成「脫歐」進程之前下台的呼聲。但如今危機加劇,梅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即便她拒絕為自己的離職設定時間表,也將面臨內閣和保守黨議員強迫她下台的局面。現在幾乎沒有保守黨議員認為她應該在未來幾周後繼續留任。
但「威爾士在線」新聞網判斷,梅的離職預計在不久的將來發生,不太可能在今天上演。和過去幾個月一樣,首相一直拒絕本周辭職。梅打算今天會見部長們,就「協議4.0」可能的修改進行討論,並與布雷迪會面。而即便梅今天宣布辭職,也不意味著首相任期馬上結束,她可能像前任卡梅倫那樣,宣布進入看守期,繼續執政直至保守黨角逐出領導權的新歸屬。
奪權之戰
無論梅是自願辭職,還是在不信任投票中被迫下台,「鐵娘子」任期的結束都將引發一場保守黨的領導權爭奪戰。
周四,火藥味已經飄散開來。諸多候選人開始瘋狂地試圖在議員中獲取支持。參加其中一場「造勢活動」的消息人士表示,場面很「瘋狂」,人們「像無頭蒼蠅一樣跑來跑去」。
根據遊戲規則,如果梅辭職,保守黨黨首選舉將隨之拉開戰幕。保守黨議員們將通過兩個階段選舉,把候選人的數量壓縮至兩名,並經由所有議員投票選出最後的奪魁者。許多保守黨議員希望在7月中旬議會夏季休會前完成這一進程。如果「1922委員會」決定進行一場更長的競選,預計新領導人將在9月底保守黨年度大會召開前到位。
選戰將在「硬脫歐派」和梅的支持者、對「脫歐」持溫和政見的人之間展開。前者的候選人包括前外長鮑里斯·約翰遜(他在黨內民調上充當領跑者)、多米尼克·拉布等。《衛報》分析指出,由於保守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選情堪憂,候選人將尋求贏回那些受到「脫歐」領袖法拉奇誘惑的人。
一位內閣大臣表示,人們嚴重擔心,黨首選舉將成為一場「男子氣概競賽」,候選人將競相提出最「硬」的「脫歐」方案,最終導致英國走向「無協議脫歐」。
另一大陣營是梅的支持者們,主要包括英國外交大臣亨特、內政大臣賈維德、環境大臣戈夫等。保守黨中間派的一位內閣部長表示,如果選舉中保守黨被約翰遜和其他「硬脫歐」候選人拉向右翼,溫和派不會保持沉默,他們將脫離該黨。
崔洪建認為,梅的協議三次被否,自己又處境艱辛,證明中間路線受到拋棄,難以推進。因此「硬脫歐派」繼任黨首的可能性較大,會把協議朝著「硬脫歐」方向推動。這背後的邏輯是,既然梅的中間路線不能團結大多數,只能把「寶」押在某一方面,來搏「硬脫歐派」的方案能否在議會獲得多數通過。「但如果通不過,『無協議』脫歐可能性將上升。退一步講,即便梅的支持者繼任黨首,也難以複製梅的中間路線做法。」
《獨立報》認為,約翰遜和拉布對自己的意圖含糊其辭,不知是決定重談協議,還是在10月31日後「無協議脫歐」。英國「脫歐」前景很可能只有在競選期間才會變得明朗。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當英國成功「脫歐」時,梅已然「掛印而去」。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第15期解放書單帶來10本好書
※「德企之鄉」太倉,下一張城市名片會是什麼?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