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押送兩個犯人到刑部 為何刑部拒絕接收

曾國藩押送兩個犯人到刑部 為何刑部拒絕接收

1870年夏天,直隸總督曾國藩派人押送兩名犯人來到北京,送到刑部聽候審訊。可是,在刑部尚書鄭敦謹的授意下,刑部直隸司郎中拒絕接收這兩名犯人。

這是唱的哪齣戲呢?

原因是,這兩名犯人不簡單。他們一個是天津府知府張光藻,一個是天津縣知縣劉傑。曾國藩為什麼要將他們押送到刑部呢?他們犯了什麼法?

這事還得從頭說起。

就在這一年的初夏,天津發生了一場影響深遠的教案。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在與天津民眾發生衝突之際,首先開槍打傷了天津縣知縣的遠房侄子劉七,引發了眾怒。憤怒的天津民眾打死了豐大業和他的秘書西門,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又放火焚燒瞭望海樓天主堂、仁慈堂和法國領事館。

這就是著名的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發生後,直隸總督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此案。7月23日,法國駐華公使羅叔亞來見曾國藩,提出處決天津道員、知府、知縣3名地方官員,為豐大業抵命,並以戰爭相威脅。曾國藩義正辭嚴地拒絕了羅叔亞的無理要求。

曾國藩隨即奏報朝廷,稱:「本案兇犯已拿獲九名,惟羅叔亞意欲三員議抵,斷難允求。府、縣本無大過,送交刑部已屬情輕法重。」

當然,曾國藩也知道,不處理一兩個地方官員,顯然無法在法國方面作一個交代。於是,他不得不免除了天津道周家勛的職務,將天津府知府張光藻、天津縣知縣劉傑送到刑部,聽候發落。

對曾國藩而言,這是無奈之舉。對於張光藻、劉傑兩人來說,他們也很冤枉。

一方面,他們兩人在任期間,兢兢業業,非常稱職,官聲很好;另一方面,他們在天津教案里,並沒有犯錯,反而敢于堅決維護津民利益,據理力爭,秉公辦事。

曾國藩將張光藻、劉傑撤去職務,解交刑部治罪,受到朝廷內外的一致指責。如果刑部真的將他們兩人治罪,豈不是正好將自己變成靶子,引得清議攻擊?刑部尚書鄭敦謹是一個歷經道光、咸豐、同治3朝的元老,做了幾十年官,怎麼不知道這件事情的利害呢?所以,在鄭敦謹的授意下,刑部直隸司郎中直接拒絕接收張光藻、劉傑。

緊接著,軍機承旨發了一道上諭:「羅叔亞無理要挾,所請府縣抵償一節,萬無允准之理。傳諭錢鼎銘將張光藻等解赴天津,並令曾國藩等,取具該府縣等親供,以期迅速了結。」張光藻、劉傑又被送回了天津。

這樣是不是很尷尬?

曾國藩當然很清楚,這是刑部在推卸責任。可是,他不但沒有什麼不快,反而覺得很欣慰——因為他一直對處理張光藻、劉傑兩人心懷愧疚,認為「二人俱無大過,張守(張光藻)尤洽民望」。張光藻、劉傑也是聰明人,他們見朝廷和曾國藩都無嚴懲自己的意思,便提出請病假。曾國藩自然照準。

於是,張光藻、劉傑離開了天津,到外縣「避風頭」去了。

不過,法國駐華公使羅叔亞對張光藻、劉傑的「失蹤」很生氣,一定要找曾國藩的麻煩。在各方壓力下,曾國藩不得不將張光藻、劉傑召回來。經刑部審理,雙雙流放黑龍江。兩年後,他們才被放回來。

其實,天津教案對曾國藩的打擊最大。他陷入深深的自責中:「吾此舉內負疚於神明,外得罪於清議,遠近皆將唾罵,而大局仍未必能曲全,日內當再有波瀾。」「余才衰思枯,心力不勁,心膽俱裂,不料老年竟無善策,惟臨難不苟免,此則雖耄不改耳。」

一年多後,曾國藩黯然辭世。

【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清史稿》《玉座珠簾》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晚清名人嫌棄張之洞送的禮物太輕 躲起來不見他
左宗棠進軍浙江之際 曾國藩為何讓他按兵不動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