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柴燒—自然之美,淳樸之境

柴燒—自然之美,淳樸之境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不柴燒

己亥年

四月二十

編輯: 雲上文化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柴燒,指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主要分為分上釉(底釉)與不上釉(自然釉)兩大類。

柴燒曾不被欣賞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燒制陶器時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體上走了火的痕迹,這在中國古代社會正統的制瓷標準中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都是不被欣賞的,認之為「瑕」。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陶瓷都是以潔凈整齊為佳的。窯工們之所以發明匣缽,千方百計地把陶瓷和窯灰隔絕開,就是為了得倒光潔的釉面。

督窯官之所以不惜成本地砸掉一切帶有鐵點、變形以及落灰的器具,就是為了保證出產器皿的「完美」。因為當時人們有一個很明確的觀點——帶著落灰的、形狀不規則的陶瓷就是殘次品。

柴燒到底好在哪?

對柴燒的追捧,還得從我們的鄰國日本說起。現代柴燒並不僅僅像字面上看到的只是「用柴燒制」這麼簡單。這個概念源於日本的寂侘美學,燒成的器具多用於茶酒具或是室內陳設。

因為柴燒出的作品往往平和、自然,可以很好地烘托出寧靜平和地雅緻氛圍,同時色彩通常也很低調耐看,不會搶去主體物的風頭,所以已經在日式生活中流行了很長的時間。

可以說,柴燒已然成為日本陶瓷的一大風格。例如極負盛名的信樂燒、志野燒等都是柴燒的門類。

近幾十年,這種審美趣味逐漸經過台灣傳入大陸,正好契合了大家近日漸濃厚的,對於專屬定製、品質生活和回歸自然的追求,於是便風靡一時。

如何鑒賞柴燒?

我們可以從材質與做工、落灰與火痕、韻味與意境幾個方面來考量。

材質與做工

材質與做工是最基礎的,做工的好壞除了眾所周知的成型、修坯等細節把握外,大部分取自欣賞者的審美偏好,無法一概而論。

但泥料的優劣卻是有相對的標準的。柴燒一般會用混有一定熟料或者瓷泥的陶土。

這樣燒成的器物一來可以擁有帶有獨特質感的表面,二來由於含鐵,與火接觸的過程中氣氛的微妙變化會引發器體表面會呈現更加多樣的色彩。

陶藝家們通常會有自己的泥料配方,好的泥料不僅在燒成時好控制,更重要的是觸感和發色都非常舒服。

落灰與火痕

落灰與火痕是柴燒最獨特的地方。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裝窯的時候,製作者會謹慎地設想希望帶到的效果。例如將希望產生窯變的器物放在相對靠前的地方,把希望有垂釉的器物放在靠後,接近火舌尾部的地方等。

韻味與意境

韻味和意境是柴燒最高級也是最難描述的特質。

好的柴燒就像是服裝,掛在店裡時不一定耀眼,然而一旦找對了符合自身氣質的那件穿上身,衣服和人都似乎獲得了新生,脫俗而獨特。

挑選柴燒地樂趣恐怕正在於此,唯有練就了一雙慧眼,可以想像出一件器物擺放在自己家中的樣子,才能真正體會到它令人驚嘆的美。

柴燒之美愈久迷人

柴燒之美,貴在原始質樸,意在回歸自然。倡導一種質樸、古拙的原始之美。

火中涅槃

燒窯過程中,柴火直接在陶坯上留下自然的火痕,使得作品色澤溫潤且變化多端。同時,木柴燃燒後的灰燼隨熱氣流竄入窯內,附著在陶坯上。

當溫度高達1200攝氏度以上時,木灰熔融,與陶壤中的氧化鐵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自然的落灰釉,呈現出斑斕的色彩。

獨一無二

柴燒陶器作品擁有渾厚內斂的質感,其「火痕」與「灰釉」所構成的人工無法達到的自然美妙紋路是柴燒作品的迷人之處。

火痕和落灰會因燒窯的薪柴材質不同、坯表落灰多寡、燒窯時間的長短、坯體在窯內的位置及所受的溫度差異而呈現各異,這也決定了每件柴燒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非大師 不柴燒

行業里流行一句話叫「非大師,不柴燒」,從側面反映出陶瓷藝人對於柴燒技藝的敬畏。目前中國大陸乃至台灣地區能燒出柴燒精品的人屈指可數。種種客觀因素決定了柴燒陶藝與生俱來的難度。

柴燒作品成敗取決於陶藝家對火的把控,可以說,沒有兩年以上經驗的作家是燒不出優秀作品的。

物以稀為貴

柴燒無法量產,為能燒出精品,每次只能用小窯燒造,且成品率很低,市場極其稀缺。近年來,柴燒作品越來越受到追捧,特別在台灣地區,柴燒已成為陶瓷中的奢侈品。

愈久迷人

柴燒茶具,不單單美麗,原料取自天然,完全沒有毒素,有凈化茶湯的效果。同時,柴燒茶具經過長時間茶湯滋養,色澤更加溫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文化 的精彩文章:

趙孟頫此行書最得風流
在 嗎

TAG:雲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