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玩手游,家長不僅不能阻止,反而要一起玩,這是為什麼?
文 | 齊麗娟
隨著《刺激戰場》的下架,和《和平精英》的上架,手游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大多數網友認為,之所以現在手游面臨如此「慘狀」,就是因為遊戲沒有分級導致的,如今成年人玩不到符合成年人的遊戲,全是「特色」遊戲,一點體驗都沒有,全體成年玩家都為未成年人買了單。對於小孩子而言,他們本來就是不被允許玩遊戲的,尤其是孩子自己家長,對手游更是避之不及。
若是說起小孩子不被允許玩遊戲,實際上六七歲玩手游的孩子比比皆是,尤其是遊戲榜單霸榜已久的王者,更是許多孩子的青睞的對象。面對喜歡玩遊戲的孩子,家長們在教育的時候也是煞費苦心,可是結果往往差強人意。那麼一般來講,面對喜歡玩遊戲的孩子,家長們應該用哪種策略來解決這一現象呢?
家長們的上策是和孩子一起玩,了解孩子玩得動機;中策是協調孩子玩遊戲與生活的時間,避免孩子從有趣變成沉迷;下策是強制禁止孩子玩耍。
可以看出,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態度都是下策,強制禁止孩子玩耍,通過沒收手機等方式達到目的,然而孩子總會有其他方式接觸手機,家長越是禁止孩子玩得越是厲害,雙方相當於一場零和博弈。
有些家長可能想說,孩子玩遊戲本來就不是什麼好事,怎麼家長陪孩子一起玩反而成了上策呢?這我們就需要細細說明了。
為什麼要說家長和孩子一起玩呢?這是為了了解孩子為什麼要玩這款遊戲,如果家長連孩子玩遊戲的目的都不知道,就盲目阻止孩子,那恐怕最後效果往往不怎麼理想。只有知道孩子為什麼喜歡這款遊戲,才能知道孩子在現實中需要怎樣的彌補,家長也才有地方著手。
有的孩子喜歡玩遊戲,並不是想著浪費時間,而是因為遊戲畫面吸引人。要麼是因為裡面的形象設計吸引孩子,要麼是因為成敗感吸引孩子,大多孩子初次接觸遊戲,是因為朋友們都在玩這款遊戲,可以通過玩遊戲增進朋友之間的感情。有些孩子在學校中並不受歡迎,人際關係也不好,也會通過一起玩遊戲的方式增進感情。
家長知道了孩子玩這款遊戲的原因之後,就可以對症下藥了。比如孩子因為被人物設計所吸引,那好,報興趣班,學人物建模設計,從第一步開始設計,讓孩子設計自己想要的英雄角色,從興趣轉換為特長,這才是「英才教育」。如果孩子喜歡這個遊戲模式,那麼可以培養孩子學編程和策劃,編程又需要用到英語,可以以此激勵孩子。如果孩子真的很喜歡這款遊戲,遊戲如果有比賽的話,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比賽,激勵孩子成為解說或者遊戲工作的員工,讓孩子更有動力學習。如果孩子喜歡遊戲音樂,可以去學習樂理等等,都可以以此衍生孩子興趣和特長。
如果孩子玩這款遊戲,是為了和朋友保持良好關係,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那就是給孩子介紹新的朋友,讓孩子接觸一些新的圈子,比如古風圈、音樂圈等等。我們知道,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孩子接觸到怎樣的人,自己就會變成怎樣的人,如果身邊朋友是一堆「狐朋狗友」,那麼孩子自己實際上也是別人的「狐朋狗友」。
所以與其讓孩子受到負面影響,不如乾脆轉移孩子注意力,帶孩子開闊眼界。如果家長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做,可以帶孩子體驗科技館等等,也可以帶孩子去外面旅遊,自駕游等等,最好是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地方,磨礪孩子的意志力。
看吧,如果家長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喜歡這款遊戲,根本就無從著手,如果只是一個勁阻止孩子玩遊戲,一來是導致孩子厭煩,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親子關係越來越差,二來是措施了培養孩子特長的機會。
我們常說,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其實家長也是如此,通過和孩子一起玩之後,可以了解到孩子的真實想法,從而更有益於孩子成長。
雖然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來教育孩子和了解孩子,但是不可否認,遊戲中有許多負面的東西會影響孩子心理發育。首先不說大多遊戲都會有罵人的玩家,其次這一類遊戲的成敗感太強,孩子如果不能在失敗之後調節心理,就容易被情緒影響,尤其是玩遊戲的時候遇到傳說中的「豬隊友」,那估計都能生氣一整天。
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平衡遊戲與現實的關係,雖然遊戲輸了,但是生活中依舊有許多事情可以贏回來,不能讓孩子僅僅把成敗放在遊戲這一塊上。
家長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應該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地位,不要因為自己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就認為有權利指責孩子。其實家長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孩子更願意聽話。比如說孩子放學回家後想要玩遊戲,家長可以說不可以,你得先寫作業,而我要做飯,等我們倆忙完之後就可以一起玩了。這樣的話孩子就更容易聽話,而不是一心想著玩遊戲,變得學習效率差。
家長和孩子玩遊戲之後,想要讓孩子杜絕玩遊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最方便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對其他東西產生興趣,比如說旅行、樂器等等,這也是轉移孩子注意力的一種方式。
現代家長談起手游,簡直視若猛虎、避之不及,這種做法顯然是違和當代發展的,況且現在的孩子不像是以前的孩子,不是一個玻璃彈珠就能滿足的,想要避免孩子沉迷遊戲,那就帶孩子開闊視野,讓孩子把眼睛從手機屏幕上移開,而是去看更廣闊、更真實的山川河流,當然這一起的基礎,就是讓孩子接受家長、認同家長。由此可見,陪孩子一起玩遊戲,才是上乘之選。
※致那些年追過我們的「女孩」,請你再多愛她一些
※孩子做事老是磨磨蹭蹭,起床拖延症應該如何根治?
TAG:齊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