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婚姻真相曝光:最傷人的不是拳頭,是舌頭
文 | 小譯
你是如何對待憤怒的?
如果你開始詢問自己這個問題,一定是憤怒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影響了你的生活。
或許是憤怒讓你的人際關係變得糟糕,人人都想要遠離你,即使留在身邊的人也小心翼翼。
或許是憤怒讓你的另一半對你滿心怨恨,讓你們之間充滿了解也解不開的誤會。
或許是憤怒讓你的生活變得混亂,像失去了剎車疾馳在大街上,一不小心就傷人傷己。
你開始意識到,憤怒只能帶來短期的回報,你發火的時候,別人會馬上按照你的要求做,順從你的意思。
長期的憤怒卻會讓你身邊的人對你毫無信任,毀滅你的人際關係。
於是,你想要學會如何管理你的憤怒。
管理憤怒的誤區
有的人說管理憤怒,最好的方式就是發泄它。
你覺得有道理,找到了理論依據發泄你的憤怒,以為發泄出來就不會生氣了。
你看見老公躺在沙發上,亂扔東西,不及時回復消息,就憤怒,然後大喊大叫,甚至開始扔東西。
可是,發泄憤怒卻沒能讓你的氣過去,反而讓你一次次更加憤怒。
你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容易發火的人呢?
很簡單,就是你持之以恆地:練習,練習,再練習。
而不管在言語上還是行動上發泄憤怒,只會導致更多的憤怒和暴力。
有的人說管理憤怒,最好的方式就是學會忍耐。
經過上一輪地折騰,你終於意識到人是不能那麼任性的,確實應該學會忍耐。
然後呢,你再看見老公躺在沙發上,亂扔東西,不及時回復消息。你生氣是生氣,可是你提醒自己,做個不動聲色的大人吧。
你也不發泄了,你學會了閉嘴,你學會了默默走開,你去聽歌,去逛街,去做些別的事。
最初,你們的關係開始緩和。
可是,漸漸地,你心裡窩的火越來越多,直往上躥。你越來越需要更多的精力跟自己戰鬥,為此,你不斷地告訴自己,冷靜冷靜,世界如此美好,你卻如此暴躁,不該不該。
你成功地讓自己深信:你是不能帶著真實的自己靠近別人的,否則憤怒會燒傷別人,會讓你失去重要的人。
可是,事情仍然沒有變好。
因為,暫停的方法在你開始學習管理憤怒的時候,還是有用的。
而長期的暫停,只會讓你不斷迴避問題,問題卻不會奇蹟般地消失,只會不斷惡化,產生更多的問題。
學了一堆管理憤怒的策略,想了一堆辦法,你形成了這樣的循環
忍,忍,忍!
忍不住,爆發!
電影《憤怒管理》中的心理醫生巴迪總結到:
這世上有兩種憤怒的人。一種是外爆型憤怒,一種是內爆型憤怒。
外爆型是那種因為收銀員不收他們的優惠券就對收銀員大吼大叫的人,內爆型是那個成天默默不說話,最後持槍掃射店裡的每一個人的收銀員。
管理憤怒,還有別的辦法嗎?
如何思考憤怒?
人為什麼會憤怒呢?
當外界的刺激超出了你的承受力,你就需要憤怒,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所以說,你的憤怒有兩個前提:
1、外界有了一個刺激。
2、超出了你的承受力。
外界的刺激很好理解。比如老公不做家務,對你的忽視,對你發了脾氣.
我們說說承受力。
每個人都有一個情緒容器,用來容納你的情緒。
容器的大小就是你對情緒的承受力。
容器裝的快要溢出來了,你就需要把裡面的東西扔出去,扔給誰呢?
就是誰跟你親密,你就扔給誰。
你希望他能幫你接住,幫你消化成可以承受的情緒再還給你,你就舒服了。
有句話說:你永遠只能傷害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
這是個多少有點悲涼的真理。
可是,你承受不了的,一般別人也承受不了。所以人家又把你的壞情緒反彈給你,這還是好的,大多數時候還是加倍還給你。
我有一個來訪者,總因為跟老公一些相處的小細節懷疑他出軌。
比如老公一直玩手機,老公不及時回消息,她就特別生氣,有時候甚至會在家裡摔東西。
為什麼她的反應這麼激烈?
因為她在小的時候就看著爸爸出軌,讓他非常受傷。
於是老公做的一些事,喚醒了她受傷的感覺,太痛了,她沒法消化,就對老公發火。
所以說,情緒容器有多大,哪裡比較脆,容易碎,跟你成長的經歷有關。
小時候,情緒對你來說太可怕了,你不知道它是什麼,更不知道怎麼應對它。
很多小孩憤怒的時候:有的會打自己,有的會打你,有的滿地打滾,有的嚎啕大哭。
這時候,就非常需要父母來幫他接住這些憤怒,去安撫他。
但是有的父母沒有能力幫你消化憤怒。
第一,消失的父母。
有的父母自己受不了別人憤怒,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孩子,於是選擇了逃跑。
在你發火的時候,他們可能毫無反應,可能趕緊離你遠遠的,可能一直打岔。
總之,就是用各種方式告訴他自己,也告訴你:憤怒是不被允許的,你不憤怒,你一點都不憤怒。
當孩子相信這種信念,他就學會了忽略憤怒。代價就是他麻木了,感覺不到真實的自己。
這是種什麼感覺呢?
在電影《憤怒管理》中的主角大衛,當別人問他:你是誰?
大衛說:我是一家大型寵物用品公司的文書。
巴迪說:我不想知道你的工作,只想知道你是誰?
大衛說:我是個好人,我喜歡打網球。
巴迪說:我不想了解你的愛好,只需告訴我你是誰。
大衛說:那你說我是誰?
巴迪說:你想讓別人告訴你你是誰?
這樣的孩子就會有這種感覺:我覺得自己是不真實的,我覺得世界是不真實的,我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第二,焦慮的父母。
有的父母沒辦法面對憤怒,但他們企圖用更加憤怒的方式打壓孩子。
比如說:你做不好作業,他們無法接受教不好你的自己,也沒法消化對自己的憤怒,就沖你發了火。
有的孩子用更加激烈地方式來表達憤怒,甚至在長大以後成為施暴者。
我國有社會學家做過調查,至少22.8%的男性和24.9%的女性都曾在婚姻中遭受過不同形式的暴力。
有的孩子不敢再表達憤怒,他覺得憤怒太可怕了,讓父母離開了自己,我一定是個怪物。於是他的憤怒裡面又加上了巨大的恐懼、不安和內疚。
長大以後就變得特別地善良溫和,默默接受所有人的錯誤,不斷反思自己哪做錯了。
老公出軌,都是我的錯。
老公不做家務,都是我的錯。
老公不帶孩子,都是我的錯。
看似溫和,卻長期對自己施行最恐怖的懲罰,這是最危險的憤怒。
而在你長大之後,仍然保留這些憤怒的方式,父母破碎的情緒容器也就成為了你的情緒容器。
可是,現在的你不再是一個孩子,另一半也不是你的父母,他沒有責任重新幫你接住這些憤怒了,他也不一定有能力幫你接著。
如何擴大你的情緒容器?
知道你的憤怒是怎麼來的之後,你就會發現,很多時候,人在管理憤怒的順序是:先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企圖清空自己的容器。
一次又一次失敗,並且一次又一次地破壞自己的情緒容器。
而真正有效的順序其實是這樣的:先修復擴大自己的情緒容器,然後去面對外界的刺激。
為什麼呢?
張德芬曾在《遇見未知的自己》裡面說過: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
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
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的難看,讓我們心懷怨忿或是心存恐懼。
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
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富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那怎麼才能讓擴大你的情緒容器呢?
其實這就像是鍛煉肌肉一樣,情緒的肌肉也需要不斷鍛煉,才能更加強壯,那你的情緒容器也就擴大了。
怎麼鍛煉?
第一,跟憤怒待在一起。
你需要讓別人幫你消化你的憤怒,是因為你從小就相信了很多關於憤怒的信念:
憤怒是不好的。
憤怒是恐怖的。
憤怒會傷害別人。
憤怒會讓別人離開你。
於是你選擇各種各樣的方式逃避它,不管是對別人發泄,還是壓抑它,你逃避的東西都總會在未來絆倒你。
而跟憤怒待在一起,就是放棄逃避。
怎麼才能做到?
就是放棄上面的信念,不斷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會憤怒。
我現在就是很憤怒。
但沒關係,這是正常的。
接受它,而不是因此責備自己。
第二,體驗你的憤怒。
你可以想像讓你憤怒的事情。
比如,上一次和老公吵架。你們是怎麼吵起來的?你們吵的時候說了哪些傷人的話?
想到這些,你可能會再次覺得快要失控了,想要現在就衝到老公面前,指著他的鼻子罵他一通。
但這一次你可以試著讓自己待在這種快要失控的感受中,繼續看看你的憤怒。
在你憤怒的背後,是挫折感嗎?是失望嗎?是委屈嗎?還是別的什麼嗎?
這就像是你受傷了,你不再大喊,而是停下來看看自己哪受傷了。
如果你努力體驗憤怒,卻沒體驗到其他的情緒,這時候不要放棄。堅持想像讓你憤怒的事情,直到憤怒變為其他的負面情緒。
一旦你感覺到的是失望、委屈或者其他情緒,而不是憤怒;
一旦你明白哪些受了傷,但不會再讓你憤怒,你就堅持重複這個過程。
先讓自己感到生氣,然後感到失望和委屈,但不是憤怒。一次次重複練習,直到這個過程對你來說很熟悉,做起來越來越容易。
這時候,你的情緒容器就已經改變了。
※鞏俐再嫁71歲音樂家:單身時活得囂張,結婚時光芒萬丈
※小包總楊爍「離婚協議」曝光:財產全部歸老婆,竟然無效!
TAG:盧悅心之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