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修心與體道——心明道降(三)
四、真心以會道
在修道過程中,如果說「靜心以歸道」是歸根復命的工夫,那麼「真心以會道」則是自心本體的妙用。真心來自真清真靜,真心可造真性真靈,道門宗祖亦將「真心」稱為真意。黃元吉先生說:「真意者,煉丹之要。然真意不得真正元神,則真意從何而始?惟於玄關竅開之初,認取這點真意,於是返而持之,學顏子拳拳服膺,斯得之矣。況元神所流露,即是真意,即是一善,亦即得一而萬事畢之道。學人認得分明,大丹之本立矣。」 從黃元吉先生的話中,可以認識到真意源自元神,即自心本體,這是修道的關鍵與根本。
不過,「真意」不同於尋常所說的意識。《唱道真言》對「真意」在整個修道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有細緻的描述。書中說:「泛意非意也,游思妄想也。意者的的確確從心發,意發而心空。故又曰有意若無意。意之為用大矣哉!初時陽生,意也;既生之後,採取元陽,意也;既采之後,交會神房,意也;既會之後,送入黃庭,意也。意之為用大矣哉!不特此也,陽神之出,意也;既出之後,憑虛御風,意也;游乎帝鄉,返乎神室,意也。」書中明確將常人意識看作「泛意、游思妄想」,以區別於「真意」。書中深刻地揭示:真意必須是真真實實從內心深處發出來的,沒有絲毫夾雜纏縛;而且事來則應,事過不留,一動就空了,不會停滯在胸中。
關於真意的妙用,伍沖虛真人則用「返觀內照」一語予以說明。伍沖虛真人說:「返觀內照,即真意之妙用也。蓋元神不動為體,真意感通為用,元神真意本一物也,言元神可也,言真意亦可也。故真意即虛中之正覺,所謂相知之微意是也。返觀內照者,返回其馳外之真意,以觀照於內也。煉精之時,真意觀照於煉精之百日;鍊氣之時,真意觀照於鍊氣之十月;煉神之時,真意觀照於煉神之三年。此返觀內照之大旨也。」
伍真人將不動之元神定義為自心之本體,將感通之真意定義為自心之妙用,視元神真意為一物之兩面。他更指出:真意之妙用呈現為返觀內照的工夫。返觀內照的工夫就是收回自心馳騖聲色的意念,讓意念返回自身觀照生命本身的精微變化。
綜合諸位祖師所言,可以看到:真意是就「生命本身」體悟「道」的節奏。真意與泛意的區別就在於:真意不再如「泛意」一般總是向外馳騖,隨聲逐色,而是要回到自己、回到生命本身。虛靖天師在《大道歌》中說:「莫向靈台留一物,物在心中神不清,耗散真精損筋骨。」三茅真君也說:「靈台皎潔似冰壺,只許元神裡面居。若向個中留一物,平生便是不清虛。」 虛靖天師和三茅真君都說到心中(靈台)不能留滯一事,其實就是強調意念不能向外有絲毫的攀緣。修道人只有收住耳目口三寶,意念才能貼住自家生命的實際。
「真意」不僅是貫穿整個修道過程的綱領,也是各種道法發揮作用的樞紐。虛靖天師詩曰:「真心動處合雷機,神合神兮妙更奇。只此更無差別處,如磁吸鐵不相違。」 詩中「如磁吸鐵」的比喻,揭櫫了道法雖然千變萬化,但其宗本不離乎「天人合發」。「天人合發」的樞機就是「真意」。故李少微真人說:「符者,陰陽契合之具也,惟天下之至誠者能用之。誠苟不至,自然不靈。」 修道之人只有在「真意」的狀態中,才能「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精精相摶,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紙以號召鬼神,而鬼神不得不對。」道門符法所借用的紙張、硃砂等物事只是一種表象,符法的實質是真意引領精氣的作用。李少微真人說:「治病以符。符,朱墨耳,豈能自靈。其所以靈者,我之真炁也。故曰:符無正形,以炁為靈。知此說者,則物物可以寓炁,泥丸衰草亦可以濟人。」
李少微真人還簡要敘述了行持道法的整個過程。他說:「通三才者一炁耳。天以炁而運行,地以炁而發生,陰陽以炁而慘舒,風雷以炁而生。炁由人主,外想不入,內想不出,一意沖和,歸根復命。行住坐卧,綿綿若存,以養其浩然者。施之於法,則以我之真炁合天地之造化。故噓為雲,嘻為雷霆,用將則元神自靈,制邪則鬼妖自伏。通天徹地,千變萬化,何者敢幹我哉!」 其中,「外想不入,內想不出,一意沖和,歸根復命」十六個字描述了修行人保持在「真意」時的狀態;「行住坐卧,綿綿若存,以養其浩然者」,是修行人在日用常行中涵養「真意」的工夫;之後,「以我之真炁合天地之造化」,則是以「真意」為樞紐的「天人合發」工夫。至於「用將則元神自靈,制邪則鬼妖自伏,通天徹地,千變萬化」,則是道法的真實效驗。字字句句皆是過來人的真實語,值得後來人深心體味。
宋人張於湖有一首詞傳達了有道之士「真心以會道」的高潔與超脫,茲錄於下,供大家品讀。他的《念奴嬌》詞云: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片舟一葉。素月分暉,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悠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疏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叩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五、虛心以合道
大道以虛無為體,修道則以虛心為宗。古人說:道不遠人,人自遠道。人被七情六慾蒙蔽,所以與道遠離,流浪生死。故太上在《內觀經》上說:「所以言虛心也,遣其實也。」這裡的「實」就是指人的七情六慾以及伴隨而來的各種知識。故太上教導後學:「人常能清凈其心,則道自來居。道自來居,則神明存身。」也就是說,人的心地就像是一間屋子,只要將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道就會自動前來居住。如果屋子很骯髒,那麼不論屋子的外觀裝飾得多麼華麗,道都不會前來駐落。因此,太上又說:「道也者,不可以言傳口受而得之。當虛心靜神,道自來也。愚者不知,乃勞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遠,則神愈悲。背道求道,怨道不慈。」 愚者們不在心地上做「掃塵除垢」的根本工夫,整天在滾滾紅塵中忙忙碌碌企望得道,結果是苦心焦慮而徒勞無功。其原因就是「背道求道」,丟失了根本。
黃元吉先生說:「道家始終修鍊,。惟以虛無為宗。元始天王道號虛無自然,即是此義。由虛而實,是謂真實;由無而有,是謂真有。倘不虛不無,非但七情六慾窒塞真靈本體,無以應萬事、化陽神;即觀空了照,有一點強忍意氣持之,亦是以心治心,直將本來面目遮蔽無存。總之,虛無者道之體,沖和者道之用。人能如是,道庶幾矣。」 黃元吉先生指出,不僅「七情六慾」會窒塞自心之本體,而且在「觀空了照」的過程中,只要有一點強忍之意,也會遮蔽自心之本體。因為生命的流行有天然的節奏,生生而條理。修道人澄懷觀道,就是要體認天理自然的生命本原。若有意為之,則是在生生而條理的生命流行上添加了自己的意思,猶如太虛之上平添幾縷雲翳,反倒失去了生命本體虛靈空寂的本來面目。因此,虛心就是要回到最本真的自然。整個修道過程就是要道法自然,有意造作反倒形同畫蛇添足。
生命本真之道,就蘊含在虛無妙有的真空之中。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曾作《虛空歌》說:本來真性同虛空,光明朗耀無昏蒙,偶因一念落形體,為他生死迷西東。並說:識得真空方不昧,古往今來鎮長在。……真空消息非頑空,縱橫變化無終窮。重陽真人亦說:虛空返照虛無影,照出真空空不空。 張伯端真人在《悟真篇》中則說:道自虛無生一氣,更從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陰陽變化在虛無中運行,由此萬物才得以生息昌榮。修道之人以清虛為體,自然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渾淪不散,水火不期濟而自濟,金木不期並而自並,大道自得可成。
結語
慈心正心要在修心,靜心虛心貴在澄心,修心澄心不離真心,澄心所在體道明道。就人生來說,修心澄心的工夫,最終是要落實在人生的體悟與實踐之中。太上在《內觀經》中說:「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則道降,道降則心通。」心與道原本無別。修心以明道,就是要在性天心地上做工夫,合道以達真。心地工夫則須在人倫日用間中顯出真實的效用。劉玉真先生說:「心中有天者,理即是也。謂如人能敬愛父母,便是不昧此道理,不忘來處,知有本源。」 也就是說,道在心中,心中自有天理,而天理最終是要體現在具體的人生細節上。胡慧超真人說:「忠孝立本,方寸凈明,四美俱備,神漸通靈,不用修鍊,自然道成。」 人生之現實,誠哉斯言也!
※再談呼吸之間——調息之奧義
※如何在短期內通小周天:我練《真氣運行法》快速得氣的實踐
TAG:丹道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