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留下了哪些千古名言?哪個最出名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或許人們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所以在世人的心目中,三國時期是封建時代最為激蕩人心、也最為多姿多彩的一段歲月。曹操、劉備、孫權等梟雄人物聞名千古,關羽、張飛、張遼、馬超、趙雲、呂布、黃忠等人,大家也可以順手拈來,可以說,沒有一個封建王朝,能夠湧現出如此眾多被人們所熟悉的歷史人物了。
三國是英雄建立不世功業的輝煌時期,如今回顧那個令人無限回味的時代,我們會發現有這樣幾句歷史名言,即使在千年之後的今天讀起來,依然讓人感慨萬千。
排在第一位的是太史慈的一句名言:「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說出這番話時的太史慈,已經處於彌留的狀態,他回顧自己的前半生,英勇一世,從跟隨孫策開始,為吳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自身也成為了三國時期威名赫赫的一員名將。
但是在建安十一年,也就是赤壁之戰爆發時的前兩年,太史慈身染重病,很快辭世。他在臨死前的這番話,是對自己未能更好地輔佐孫權而不甘心,道出了一種壯志未酬的英雄氣概,讀來令人動容。
排在第二位的是吳國亡國之君孫皓。孫皓和後主劉禪一樣,都是亡國之君。劉禪在投降曹魏之後,說出了「此間樂,不思蜀」的名言,這是劉禪的聰明之處,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但他的懦弱和苟且偷安令人恥笑。然而等到孫皓投降了晉朝之後,晉武帝司馬炎設宴款待孫皓,並指著一個座位說:「朕設此座待君久矣。」
司馬炎的這句話,一副成功者的嘴臉。誰知孫皓聽了之後,立即回敬了一句:「臣於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從孫皓的話語中不難看出,雖然成為了亡國之君,但氣節卻始終不能丟,那種傲視對手的神態令人印象深刻。
排在第三位的是劉璋的一句名言。劉璋原是益州牧,等到曹操發兵攻打他的時候,出於對劉備的信任,劉璋邀請劉備前來幫忙,誰知劉備進來之後,竟然開始掉頭攻打劉璋,試圖將其一舉吞併。當劉備和劉璋血戰三年之後,劉備大軍圍困成都,劉璋這裡的糧草,足夠支撐一年時間,部將也紛紛表示誓不投降。
但劉璋在權衡了形勢之後,決定投降,不過他卻說了這樣一句話:「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既然反抗徒勞無功,又何必讓百姓跟著受累呢?這種以百姓為理念的思想,令人敬佩,劉璋雖是敗軍之將,但他的這種行為值得稱讚。
排在第四位的是姜維的一句話。諸葛亮去世後,姜維承擔起了維護蜀國的重任,但在最後,劉禪看到曹魏兵力雄厚,只好開城投降。姜維面對這種局面,也無可奈何,悲憤之下,他說道:「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話語之中,充滿了姜維對劉禪的責怪之情,但事已至此,他只能以此來發泄心中的不滿了。排在最後的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句話。在劉備死後,為表明自己忠於蜀漢的決心,在《出師表》中,諸葛亮以此來表明內心的志向,而這一句子,業已成為了千古名言。
※皇帝派他去去海外,南海一島還因他得名,說:我是開拓海外第一人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