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傳奇民居圍龍屋,低調得有些過分了

傳奇民居圍龍屋,低調得有些過分了

中國文化的歷史,可以說是「客」來「客」去的「客家」史。而真正意義上的客家文化,在一代代人的萬里遷徙中,璀璨多樣、生生不息。古老的客家建築承載著客家人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延續世世代代,也涵蓋了「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學和宗族觀念。它們在歷史的變遷中毀壞不少,一度輝煌的廣東客家古民居,如今怎樣呢?

攝影、撰文:水冬青

建築,如一首凝固的音樂。它描述著每個歷史時期的風情;記錄著每一個城市和鄉村的變遷;折射著每一個時代百姓的生活;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這些承載著厚重文化的古老建築,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精神家園。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一座座寫滿歷史和故事的老宅不是荒蕪就是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煙消雲散,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客家人,我希望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這些曾經的輝煌,因為,我們記錄的,不僅是建築,還是我們的根和心靈的歸宿。

客家是中國漢族的一個龐大的民系共同體,歷史悠久,人數眾多。「客家」一詞,在客家語與漢語廣東方言中均讀作「哈嘎」(HAKKA),含有「客戶」之意,而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的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群,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

有人必有安身之所,由於各民族或各地自然環境和人文生活環境的不同,造就了不同地方各異的居住建築風格,客家人從中原南遷而來,要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中生存繁衍,只能採取家族群居,建築對外封閉、內部敞開的居住地,這就是客家圍屋建築。

這些建築大都集中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廣東東北部交界的三角地區是客家大本營,福建稱土樓,江西稱圍樓、半圍樓,廣東稱圍龍屋,因其獨特的風格被譽為中國五大古民居之一。

廣東客家民居,主要集中在梅州地區的興寧、梅縣和五華。與福建和贛南土樓名揚天下的境況相比,廣東梅州地區大部分的客家圍龍屋卻一直處於藏於深閨無人知的狀態。

在我的家鄉廣東興寧市,這裡的田野郊外散布著4000多座圍龍屋,興寧聚集了梅州60%的圍龍屋。尤其難得的是,這裡共匯聚了7大建築類型的圍龍屋,種類齊全,可謂是客家圍龍屋「博物館」。

廣東興寧的圍龍式圍屋通常由堂屋(下堂、中堂、上堂)、化胎、風水林、禾坪、門口塘、橫屋、天井、照壁、圍屋、天街等構建組合而成,建築的主體是堂屋,堂屋兩側為橫屋,後面建半月形的圍屋連結橫屋,圍龍式圍屋多依山而建,前低後高,突出中軸堂屋,蔚為壯觀。門前為禾坪,前有低矮的照牆和半月形的池塘,圍龍式圍屋整體呈圓形,猶如陰陽兩儀的太極圖,寓有天圓地方的意義。

磐安圍的正立面,客家圍屋龍屋前都會有一個半圓形魚塘,圍龍屋倒映在水中。

在客家文化中,水為財,所以在建造圍龍屋時特別考慮圍屋後龍山及周邊之水流入門口塘。門口塘之水為非飲用水,除日常洗刷、灌溉、消防、畜用之外,還是個最好的魚池。魚不但繁殖能力極強,同時也象徵了年年有餘(魚)之意。

興寧棣華圍內圈的化胎,客家人稱為花頭腦,這是興寧客家圍龍屋內最具特色的建築部分。它是圍屋與正堂之間的一塊地面為半月形斜面空地,寓有龍氣不會閉塞而化為胎息之意,是全屋的風水寶地。

圍龍屋的建築特色也是古代陰陽思想的投射,集中體現在講求建築物體與天然地形的協調統一,隱含「天人合一」的哲學道理。圍龍屋反映了客家人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知書達理等傳統美德和宗族觀念。

圍龍屋內一般都是同姓或是同宗族的親戚一起居住,大家互敬互愛,和睦相處。每逢過年過節,即使是身在外地的子孫們都會抽空回家,全族人齊聚正屋祖堂祭拜祖宗,正中大門前的禾坪上舞龍舞獅,熱鬧非凡。

廣東興寧圍龍屋的歷史悠久,往上可以追溯到南宋時代,興建於明清時代的圍龍屋在興寧就有數百圍之多,即使是統稱「圍龍屋」也有著不同的類型和差異,這些琳琅滿目、風格各異的建築引導我們走進了藝術和歷史的殿堂。

可惜的是,興寧很多圍龍屋因為村民的遷出而長期無人打理,年復一年的風吹雨淋下使其早已破敗不堪,殘破的屋頂坍塌的圍牆上四處爬滿了野草藤蘿,曾經的輝煌已化為孤獨的絕唱。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客家人對待老屋有強烈的宗族意識,他們寧願任其閑置也不會拆除它,因為這是客家人精神的寄託和根,而政府也針對一些大型及建築風格具有代表性的圍龍屋實施保護措施,最有名的興寧十大圍龍屋分別為葉塘磐安圍、興田大劉屋、福興大王屋、刁坊刁萃豐、坭陂進士第、寧新李和美、寧新長興圍、寧新九廳十八井、羅崗善述圍、新陂馨梓圍。

除了興寧一帶的圍龍屋外,梅州南口鎮的僑鄉村和雁洋鎮橋溪村都是保存較為完好的客家古建築群村落,僑鄉村位於國道邊,交通較為便利,裡面保存有大量完好的圍龍屋,有「中國最典型的圍屋古村落」美譽。

而橋溪村則四面環山,很少遊人進入,青磚白壁青瓦的兩層夯築杠子屋是這裡典型的建築風格,這裡的建築也見證了當年華僑創業的輝煌。

廣東大埔的客家圓形土樓花萼樓,我特意選擇在每年的正月初三拍攝。這天圍屋內將舉行盛大的祭祖儀式,我希望不單純是拍攝建築物個體,還能夠同時記錄古民居中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民風習俗。

正月初三這一天,一大早村裡已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我們在抬著觀音神像的隊伍進來之前佔據高位等待,藍天下,一圈圈明代的黑瓦灰牆當中擺放著五顏六色的祭品和香燭,古建築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走進這些客家民居,就是走進了一段歷史,客家古民居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是一個獨特的家族堡壘,也是一群建築藝術奇觀。這些反映客家人在南遷過程中族聚而居特有族居文化象徵的民居建築,以它特有魅力,向世人展現出特有的客家人文建築文化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一座超乎你所有想像的大橋!
「我是麥田裡的守望者。」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