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絕口不提當年勇 95歲老人隱瞞特等功臣身份64年

絕口不提當年勇 95歲老人隱瞞特等功臣身份64年

來源:央廣軍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作者:喬夢

從一家不大的手機門面房往裡拐進去,就到了來鳳縣最普通的一個社區。老舊的五層居民樓,斑駁的牆體、灰褐色的牆磚。其中,有一扇木質的老式窗戶,被鄰里們眾多的鋁合金門窗圍在中間,看上去,是那樣的顯眼。

張富清老人所在的居民樓。喬夢攝

老式木質窗戶的主人,是今年已經95歲的老人張富清。他的一天,大都是從一碗清水面開始的。

鍋里蒸騰起的白色水汽,微微熏黑的廚房天花板,伴隨著電視里播放的早間新聞……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這個老房子里,始終瀰漫著一種普通人家的生活氣息。

麵條、花捲、白開水、綠葉菜,看電視新聞、買菜、讀書,也幾乎是這位95歲老人每天的全部生活內容。尋常人家,平淡生活,似乎是張富清老人的一種生命底色。

直到2018年12月3日下午,隨著一個老舊紅色皮箱的開啟,終於揭開老人塵封了64年的秘密……

張富清老人。朱勇攝

「比起犧牲不在的戰友,我有什麼資格顯擺自己」

一本退伍證、一張立功登記表、一張報功書、三枚勳章,當這些被父親「壓箱底」的物件,出現在小兒子張健全和來鳳縣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專班工作人員聶海波面前的時候,兩個大男人都震驚了。

張富清的報功書。朱勇攝

聶海波的父親當過兵,對軍隊多少有些了解,當他看到張富清老人獎章的第一眼時,就愣住了。因為他明白,那是在戰場上經過九死一生才能獲得的榮譽。

眼前的一切,小兒子張健全更是多年從未聽父親提起。如果當時不是替家父登記退役軍人信息,張健全至今都可能以為自己的父親,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退伍老兵。

打開獎狀和立功書,人們赫然發現,那是一張由西北野戰軍總司令兼政委的彭德懷元帥落款的特等功報功書。

立功證書的顏色,早已經泛黃,但仍然能清楚地看到,上面記載的一個個戰鬥功績:兩次「戰鬥英雄」稱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而這些沉甸甸的榮譽都屬於同一個人——張富清。

張富清的立功登記表。朱勇攝

「永豐戰役帶突擊組,夜間上城,奪取敵人碉堡兩個,繳機槍兩挺,打退敵人數次反撲,堅持到天明。我軍進城消滅了敵人。」

這是立功證書對張富清1948年11月參加永豐戰役的記載和描述。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當張老戰功赫赫的消息在當地傳開,有媒體記者登門採訪時,老人家卻守口如瓶,根本不願提及。張健全只好對老人說是領導了解情況,張老才道出隱瞞了60多年的戰鬥經歷。

1948年3月,時年24歲的張富清在老家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入伍,成為西北野戰軍二縱359旅718團二營六連的一名戰士。由於作戰勇猛,當年8月,他由連隊集體推薦,火線入黨,成為一名預備黨員。

在壺梯山、東馬村、臨皋、永豐城等戰鬥中,張富清次次衝鋒在前,在解放戰爭中,經歷九死一生,立下了許多戰功。

張富清的立功證。朱勇攝

當張富清老人多次立功卻鮮為人知的事迹被湖北當地媒體首次披露後,來鳳縣的人們一下子沸騰了。

可是看到報道後的張富清老人卻把兒子張健全狠狠地數落了一頓,「你不是說是領導了解情況嗎?為什麼我的事情見報了?!」直到今年初,老人家還想把這段紅色過往深藏於心,不想聲張。

這樣一來,讓參與信息記錄的工作人員很是為難。為了解開老人的心結,大家只好跟張老解釋說,上級組織現在需要記載這些對國家有用的信息。

老人一聽這是上級黨組織需要,才開始積極配合。在為張老登記退役軍人信息時,雖然他年事已高卻從不叫苦叫累,不提任何要求。他說:「我哪裡辛苦啊,我應該感謝的,是你們不遠萬里來看我,是對我政治上的關心啊。」

張富清的立功書背面。朱勇攝

據張老介紹,發生在陝西蒲城的永豐之戰,是配合淮海戰役的一次重要戰鬥。戰況異常慘烈,用張老的話來說,就是「一夜之間換了八個連長」。

對那場艱苦卓絕的戰鬥,95歲的張富清至今仍歷歷在目。

1948年8月27日夜,身為班長的張富清和另兩名同齡班長組成第一個突擊小組匍匐前進,扒著牆磚縫隙攀上城牆。張富清第一個跳下城牆,與圍上來的敵人激戰。

「交火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的頭被猛砸了一下,不疼,但是很暈,用手一摸,發現滿臉都是血,有一塊頭皮被子彈擦過掀起來了…… 」張富清說,他一轉身看見敵人,就端起衝鋒槍掃射,一下子打死七八個。

張富清年輕時的戎裝照。朱勇攝

擊退外圍敵人後,張富清衝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個土坑,把捆在一起的8顆手榴彈和1個炸藥包放在裡面,將碉堡炸毀。

這場戰鬥一直持續到天亮,張富清接連炸毀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數箱彈藥。戰鬥中,他倖存下來,有兩名戰友卻再也見不到了……

永豐戰役中,表現英勇的張富清榮獲特等功、一等功,獲得西北野戰軍甲等「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張富清的紀念勳章。朱勇攝

老人回憶說,因為打仗勇猛,彭德懷曾多次接見他和突擊組戰士。「見面時彭司令拉著我的手講,『你在永豐戰役中表現突出,立下了大功』,還親手給我授勛。這也是我這輩子最驕傲的事情。」

戰鬥留給張富清的,除了光榮,還有傷疤。在他看來,這些傷痕是另一種獎章。除了老伴,孩子們並不知道父親身上究竟有多少處傷痕,也從未聽他提起過。

張富清年輕時。朱勇攝

「那時候,不分白天黑夜,幾乎天天在打仗行軍。」每一次戰鬥,張富清總是擔任「突擊隊員」。他回憶道:「那時,解放軍的 『突擊隊』就是『敢死隊』,是沖入敵陣、消滅敵軍火力點的先頭部隊,傷亡最大。」

記者們對張老的常勝之道十分好奇,老人鏗鏘有力地回答:「就是不怕死!就是憑信念憑意志!」面前這位精神矍鑠的老兵,絲毫不像一位已近百歲的老人,反而更像是正當壯年的鐵血勇士。

張富清老人給記者講述戰鬥經歷。朱勇攝

「為什麼我每次都積極報名參加突擊隊?因為我是共產黨員,在黨需要的時候,越是艱險,越要向前!為了黨和人民,我就是犧牲了,也光榮!」慈祥的張富清老人,說起信念,突然嚴肅無比,聲音中氣十足,讓人肅然起敬。

回憶起1949年新中國成立那天,張富清說,他和戰友們當時正在行軍的路上:「那時候,我們還在新疆,邊走邊打,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大家都非常激動,戰鬥的士氣更加高漲了!」

為了表彰在解放大西北中做出貢獻的人民解放軍官兵,1950年,張富清被授予 「人民功臣」獎章。

赫赫戰功為什麼六十多年絕口不提?老人家的回答平淡又讓人淚目——

「我一想起,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士,有多少都已經不在了。我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功勞啊?我現在吃的、住的都很好,每次我想起這些事,我有什麼資格去把功勞拿出來在人民面前去擺啊……」說到這裡,老人哽咽了……

每當想起犧牲的戰友,張富清總是淚流滿面。朱勇攝

「困難的地方我不去誰去?黨員不去哪個去?」

陝西、新疆、北京、南昌、武漢……幾經輾轉,1955年初,已是連職軍官的張富清,在中央軍委航空速成中學完成兩年文化學習後,聽說他所在的部隊面臨調整,官兵們要去地方支援經濟建設。

多次立功、身體有傷的張富清,原本可以選擇轉業回老家陝西,但得知單位鼓勵大家到邊疆、山區去支援祖國建設,張富清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帶著在陝西洋縣任婦女主任的妻子在湖北省來鳳縣安了家。

曾經在戰場上立下的戰功,除了在歷次任職時如實填報外,一直被老人默默放在心裡,一放就是六十多年。

上世紀60年代,張富清任三胡區副區長,當時他一人幾十元的工資要養活一家六口。妻子孫玉蘭那時候在不少人羨慕的三胡供銷社上班,可是,當國家要開展精簡退職工作時,張富清動員的第一個對象,竟是自己的妻子。

張富清和老伴孫玉蘭。喬夢攝

孫玉蘭對丈夫的做法一時也不理解,「我犯了什麼錯誤,我從來沒差過款,也沒有偷過東西,為什麼把我弄下來?」

張富清給妻子做起思想工作:「我只有把自己人先動員下來才能推進精簡退職工作,才能夠落實這個政策,否則我怎麼去動員教育其他人?」

曾與張富清在卯洞公社共事過4年的田洪立回憶說,其實當時沒有人要求張富清的家人下崗,但張富清覺得,要想做通群眾工作,自己這個當領導的,就必須以身作則。

孫玉蘭明白老伴的難處,為了配合丈夫工作,她還是選擇辭去令人羨慕的公職,成為手工業社社員,靠做縫紉補貼家用。

田洪立說:「張富清在工作上總是挑最困難的任務,當年公社班子成員分配工作片區,他主動選擇了最偏遠的高洞片區,那裡不通路、不通電,是全公社最困難的片區。」

楊勝友老人向記者介紹張富清老人在上世紀80年代參與卯洞公社修路的情況。喬夢攝

今年71歲的楊勝友,曾任卯洞公社黨政辦主任,張富清當時是卯洞公社的管委會副主任,是他的上級領導。雖然兩人已有四十多年未見,但楊勝友依舊對張富清印象很深。

「他這個人確實好。」楊勝友回憶說,每年正月初六,單位食堂沒開伙,張富清就叫他去家裡吃飯。「他很平易近人,跟任何人講話都一臉笑容,但我們從沒聽他講過自己打仗的事情。」

那時張富清一家人都住在公社的職工宿舍,六個人擠在一間三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楊勝友依稀記得,張富清總穿一身深藍色的中山裝,從不鬧矛盾,也不發牢騷。工作起來根本不分上下班時間,作風非常紮實,從食堂打上飯回辦公室,有時候接完五六個電話才能開始吃飯。

兒子張健全回憶說,小的時候,印象里父親很少在家,一年時間裡與家人團聚次數寥寥無幾,每次都是跟著母親到村裡去看望父親,幾口人拎著用藥瓶子裝好的辣椒小菜,上山去和父親團聚。

張富清老人的離休證明。(圖源:新聞聯播)

從部隊轉業後的30年時間,張富清先後在來鳳縣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工作。

1985年,張富清在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副行長崗位上離休,這位曾經的戰場排頭兵一直默默地做著一顆螺絲釘。

夫妻倆這輩子共生養了四個孩子。大女兒患病,常年在家跟二老生活;其餘兩兒一女,後來都是憑自己的努力,通過高考和崗位公開招考闖出了自己的天地。

張富清說,「我是共產黨員,是黨的幹部,如果我照顧親屬,群眾對黨怎麼想?」

如今,張富清最小的兒子也快到退休年齡。被問及如何形容自己眼中的父親時,張健全用了一個詞:平凡。

「人要自立,不能給組織添麻煩」

從上世紀80年代初,張富清一家搬到現在仍在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過去了,樓上樓下、左鄰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兩口的家還是老樣子。

斑駁的牆壁,褪色的傢具……雖然樸素,卻整潔而充滿生氣。連陽台上整齊培養的一排綠植,也像一隊整裝待發的列兵。

張富清珍藏了幾十年,補了又補的搪瓷缸。程敏攝

在張富清簡陋的家中,珍藏著一個打滿了補丁的搪瓷缸。一面是熠熠生輝的天安門、展翅飛翔的和平鴿;一面寫著:贈給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衛祖國、保衛和平。

從1954年起,這個搪瓷缸就伴隨著張富清。壞了以後,張富清補了又補,直到不能再用,才把它妥善保存起來。

勤儉節約,成了老人與生俱來的習慣。

張富清老人簡陋的家。喬夢攝

2012年4月,張富清左膝蓋膿腫,多地治療不見好轉,最後只得截肢。他自嘲說:「戰爭年代腿都沒掉,沒想到和平時掉了。」

但英雄就是英雄,為了不給組織增加負擔,不成為兒女的拖累,時年88歲、只有一條腿的張富清,沒有向厄運屈服。

傷口剛癒合,他先是沿著病床移動,後來慢慢地扶著牆練習走路。憑藉當年在戰場上做突擊隊員的勇氣和毅力,張富清再次站了起來。經過近一年的鍛煉,他就能拄著支架打掃衛生、買菜。

張富清老人截肢後仍堅持鍛煉。程敏攝

裝上假肢後,張老堅持不坐輪椅,靠假肢行走。

然而,隨著年紀增加,肌肉萎縮加重,骨頭也漸漸縮短,原本緊密貼合皮膚的假肢介面逐漸鬆動,老人就自己找來材料墊墊補補。兒子多次提出要給他換,張老都不讓,說自己墊著用得還蠻好。

直到今年,眼見著內槽鬆動越來越大,墊在裡面的黑膠皮特別硬,外面的白布又粗糙,走路時磨破了腿上的皮,傷到了骨頭,張老才勉強同意更換。

2019年5月7日上午,來鳳縣有關部門帶戰鬥英雄張富清老人到來鳳縣人民醫院免費檢查眼睛。

公忠體國,夙夜在公。說起張富清不向組織提要求,中國建設銀行來鳳縣支行行長李甘霖敬佩得無以復加。

「2018年,張富清老人做眼部手術。術前,我特意叮囑,張老是離休幹部,醫藥費全額報銷,可以選好一些的晶體。」

李甘霖和醫生都建議張老在三千至兩萬的價格區間內選擇七千或一萬左右的,效果好一些。但張老聽說同病房的農民病友用的是最便宜的,就「自作主張」也選了最便宜的。

「拿到報銷單時,我大吃一驚,問老人家是怎麼回事。老人卻說,『我已經離休了,不能再為國家做什麼,能節約一點是一點。』我當時真的特別感動。」李甘霖說。

來鳳縣委巡察辦主任邱克權向央廣記者介紹楊富清老人的情況。喬夢攝

來鳳縣委巡察辦主任邱克權告訴記者,年過九十的張富清,有時會從醫院拿一些降血壓的藥物。已經退休的大兒子也患有高血壓病,所服用的藥物與父親差不多。但每次吃完葯後,張富清就立即把葯鎖起來,任何人見不得碰不得。因為在他看來,他的葯是國家全額報銷的,要確保每一粒葯都「專藥專用」。

很多人不解老人的做法,但對於張富清,他認為自己只是做到了一個黨員應做的事情。

「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一生一世。」張富清至今已有71年黨齡。接觸過他的人,都能感受到這名老黨員的赤誠。離休後,他主動找到單位黨組織負責人,表示要像在崗時一樣參加組織生活。

離休後,張富清老人獲得的榮譽獎狀。喬夢攝

2017年7月,建行來鳳縣支行組織召開「七一」座談會,93歲的張富清,在82歲老伴的攙扶下,撐著支架,一步一步挪上位於3樓的會議室,微微氣喘,卻滿臉笑容。

「那次我才知道,老人的腿是做了截肢手術的。通知開會的時候,老人隻字未提走路不便,開開心心地表示一定會來。這麼多年來,張老從來不跟我們提任何困難。」李甘霖說。

除了積极參加黨組織活動,張富清幾十年來還把按時交黨費記在心頭。離休後,每到交黨費的日子,老人總會按時到單位,親手交上黨費,後來因病截肢行動不便,才委託老伴兒去交。

有一次,李甘霖和建行的同事上門慰問老人家,帶了一束鮮花和一些慰問品。張富清老人見狀叮囑李甘霖:「千萬不要搞特殊,不要因為我增加單位和同事的負擔。」

年過九旬的張富清依然堅持每天學習讀書。(圖源:央視)

「雖然工作上離了休,但思想上政治上不能離休!」離休後,張富清一直保持著讀書看報的習慣。他最愛讀的是《半月談》,每天早中晚間的新聞節目必看。

在他的書桌上,原本是黃色封面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因為時常翻閱,封皮的四周早已泛白。書里醒目的紅色圓點和波浪線,是老人閱讀時做下的標記。 有時候,老人還會寫學習日記,到現在都在堅持著。

張富清老人向記者談起轉業到來鳳後的生活。(圖源:央視)

六十多年過去了,當人們再問起張老選擇來到來鳳的緣由時,他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說實在話,任何人都想在條件好的地方工作,困難的地方我不去,黨員不去哪個去?難道說讓非黨員群眾去嗎?黨員應該帶頭啊!應該在艱苦面前迎難而上啊!」老人慈祥地笑著說,「我從來沒有考慮我個人怎麼樣,死我都沒有怕,我還怕苦嗎?」

張富清老人身著軍裝,行軍禮。程敏攝

2019年春,來鳳縣人武部門登門拜訪老人,送上了一身當年的老式軍裝。張老高興得像個孩子,見到穿軍裝的人就笑著敬禮。當晚,平素內斂的小兒子張健全徹夜難眠,激動地寫下了一首詩——

部隊來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瀾

面對軍裝上的軍徽

老兵用一條獨腿堅強站立

緩緩舉起右手

莊嚴地行上軍禮

記者問起張健全,知道父親原來有如此光輝的履歷和功勛後,有什麼感想。張健全像他一向低調的父親一樣,只簡單地回答了一句話——

「他依舊是我平凡的父親。」

央廣軍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84年前的這件事,被載入世界軍史
貴州基本實現符合懸掛光榮牌條件對象應掛盡掛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