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國重器!火箭活動發射平台

大國重器!火箭活動發射平台

來源: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作者:徐斌茹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有一條通往發射塔架的長長軌道。那是火箭去塔架的專用路,轉運軌道。但你又會奇怪,火箭這一路是怎麼去的呢?

隨著「胖五」橫空出世,中國航天事業進入一個新階段,有著「大火箭多功能供應站」之稱的活動發射平台也應運而生。

任務期間,活動發射平台將承載火箭由測試廠房出發,順著轉運軌道前往發射塔架,並在那裡陪伴火箭直至最後的騰飛時刻。

但活動發射平台的作用可不止「帶火箭去塔架」那麼簡單……

在活動發射平台表面,有12根形似柱子的離地支撐裝置,這可是為火箭量身定做的。劃重點!科研人員耗費大量心血,研究出了「十二點調平技術」,有效提升了火箭升空時的瞄準效率,通往預定軌道更加精準。

活動發射平台上還配了一個高高的「靠背」,這是臍帶塔。之所以叫臍帶塔,是因為從火箭被組裝成型的那一刻起,直到射前幾分鐘,臍帶塔上的各管路就與火箭相連,負責供氣供電供液供信號,讓火箭的狀態一直在線。

正是有了這樣的設計,文昌發射場具備「新三垂一遠」模式。與酒泉發射場「三垂一遠」的區別在於,火箭進入發射區後各連接狀態不變,極大地縮短了發射區測試時間,進一步提高了測試發射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適應性。

說完硬體,再來聊聊「座駕」裡頭的「軟裝」。平台內部集成了現代化機械、電控、液壓、供配電、駕駛、空調、照明、環境監測、視頻監視以及加註供氣多個系統,功能齊全,彷彿一艘在陸地航行的「微型航母」。身處其中時,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科技化與人性化相互融合的理念,在保證工作人員操作便捷的同時,也集成了設備的綜合能力。

大國重器,還需匠人之心守護。高大上的平台背後,是一個集細心、靜心、專心於一體的工作團隊。發射任務要求,當活動發射平台與發射塔對接時,終點定位誤差須在厘米級。長征七號首飛時,技術員王少博一腳剎車、精準定位,平台和發射塔對接誤差僅有五毫米!

除了王少博外,平台還擁有很多團隊精英。有負責發令統籌的指揮員,有負責操作的驅動手,有負責運行安全的觀察手,還有負責供電的配電手,工作起來可謂是節奏默契「打配合」「上中下路」同作業。

練就匠人技能,還需無休止的學習與熱情。筆者了解到,守護平台的技術員們實行「一崗多人,一人多崗」,再加上「輪崗制」,他們每個人都能「獨當不止一面」。

「這樣既保證了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有限的人力資源,定期輪崗又能讓大家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技能。」平台的一位老技術員這樣解釋。

文昌發射場坐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怡人景色,但海南高溫、高濕、高鹽霧的氣候環境對平台的維護保養帶來了巨大挑戰。每逢維護保養,工作人員不懼毒辣的太陽、脫落的銹渣和刺鼻的油漆,先用工具細細打磨、除銹,給平台「去角質」,再小心刷上幾層不同功用的油漆。

沉著蓄力,方能一飛衝天;腳踏實地,方能一鳴驚人。文昌航天人的匠心與這台神奇「戰車」一起,助力火箭通往浩瀚宇宙。

(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敲鑼打鼓送喜報,讓光榮不再「靜悄悄」
以「戰」字當頭打造新型文藝輕騎兵隊伍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