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充滿童趣的詩作,動靜結合,最後5個字,不失其赤子之心
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寫過很多表現兒童生活的作品,很多詩句大家都耳熟能詳,比如「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還有「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等等,這些詩不僅語言淺顯易懂,而且具有獨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樸素的美感。下面要介紹的是清代詩人袁枚充滿童趣的一首詩,動靜結合,最後5個字,不失其赤子之心。
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隨園主人。他是清代詩人、散文家,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袁枚是清代中葉最負盛名、最有影響的詩人,居「乾隆三大家」之首,讀者最熟悉他的那首《苔》,「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後僑居江寧。詩人主張作品要抒寫性情,自己所創作的作品多為士大夫的閒情逸緻。有一次袁枚在旅途中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牧童忽然聽到蟬的叫聲,於是就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幕觸發了詩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一首《所見》。
這首詩樸實自然,前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林樾是指道旁成蔭的樹,詩人在樹蔭下休息,忽然聽見牧童唱歌,於是抬頭一看,一位稚氣未脫的孩子騎著黃牛,唱著悠揚的歌曲,慢慢地往自己這邊走來。詩人一方面旅途疲憊,另一方面也是百無聊賴,於是對這一幕牧童唱歌的圖景格外地興趣濃厚。
可以看出,詩人一定是心情愉悅,才能耐心地觀察這一幕生活場景。一個「振」字,表現出牧童的歌聲嘹亮,更描繪了孩子天真活波、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他一點都不避諱有陌生人在場,毫無心機,更是無憂無慮。詩人也被他的這種稚嫩吸引,更為他的純真無邪而鼓掌。
正當詩人饒有興趣地欣賞牧童自在地高唱時,歌聲忽然戛然而止。詩人感到很奇怪,他看見牧童立在原地一動不動,袁枚也不敢上前打攪,繼續在一旁細心觀察。「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這兩句描寫牧童的神態,可謂生動傳神。最後一句非常精彩,將牧童的驚喜心情和機靈的表情刻畫得惟妙惟肖。
「忽然」二字,描寫了動靜的轉換、以及孩子的機智異常,把牧童閉口注目鳴蟬的瞬間神態寫得韻味十足。牧童一定是知道周圍有其他人在觀看,他不是立刻準備捕蟬,而是「閉口立」,既是讓自己鎮定下來,也是提醒周圍旁觀者不要發出聲響,配合他一起行動,可見其機靈和活潑程度。
細細想來,每個人都有童年時光,也都曾有過一段美好而又純真的回憶,詩人當時也是如此。牧童的純真一定勾起了他的很多幸福回憶,讓袁枚也童心未泯,更有一顆赤子之心,才能用心寫就這樣的經典詩篇,留給後人的不僅是藝術瑰寶,更是滿滿的甜蜜記憶。
※十首家徒四壁的古詩詞,無地容錐四壁空,浩然亦未愴途窮
※宋代無名氏的一首詩,淺顯易懂,卻深蘊哲理,讀完受益匪淺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