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芥子園畫傳》的畫法,是他受益終身的不二法門

《芥子園畫傳》的畫法,是他受益終身的不二法門

他是是近現代京津畫派中的

一位具有時代意義的典型畫家,

是天津美術事業及博物館事業的

奠基人——劉子久。

在天津美術界,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

天津當年的老畫家中

劉奎齡和劉子久並稱為「天津二劉」,

劉奎齡的工筆花鳥走獸稱譽當年畫壇,

而劉子久的北宗山水則開創了

當年天津國畫山水的新時代,

稱雄於天下。

劉子久:(1891.5—1975.3)別名飲湖、光城,天津人,人民美術教育家、博物學家。初學測量,繼嗜國畫。從事國畫創作和教學20餘年。曾任天津市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作品有《支援前線》、《長城放牧》等。

隨即參加北京中國畫學研究會。

在金城指導下,

劉子久系統臨摹了明清以來許多名家名作,

在山水畫和花鳥畫的傳統

技法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

1926年金城病逝,

劉子久在北京畫界漸覺舉步維艱,

於是在1931年返回津門故里。

到祖國的各地寫生,

「收盡奇峰打草稿」,

率先創作出一系列具有時代

精神風貌的新山水畫,

被譽為新中國新山水畫的開路先鋒。

他以《芥子園畫傳》為基礎,

加上自己獨特的山川閱歷,

使他筆下的山水畫與當時所有

山水畫家的面貌都有很大的差別。

到了老年隨意揮灑但不逾矩,

畫面上的一樹一石都可以

作為課徒的標準畫稿,

畫樹講究三叉九頂,

前後高低錯落;

石分三面,陰陽相背、大小相間。

《芥子園畫傳》所教授的畫法安排,

是他受益終身的不二門法。

劉子久先生在天津美術館

任秘書兼國畫導師。

對於美術館的工作,

子久先生感情投入,

積極熱情,

對職責分內之事一絲不苟。

劉子久先生也非常認真。

當時美術館有兩個國畫班,

一個是正班,又稱為研究班,

另一個是星期班。

從學者都是為了學真本事而來,

不是為了求取文憑。

因天津沒有研習國畫的官辦機構,

所以學員很多。

教學採取堂上授課的方式,

有專門的教室。

一招一式的來龍去脈,

都在現場的演示中一一交代,

過程中加以耐心的解釋。

平時畫了大量的教學畫稿,

每次上課都能保證學生人手一張,

每周換一次畫稿,

學生自始至終有畫稿臨摹。

作業則給予修改和講評,

使學生受益良多。

培養了大批藝術人才,

得意者20餘位,

現代馳譽畫壇的

王頌余、孫克綱、劉繼卣等人

都是當年學生的優秀代表。

更給後學潛移默化的影響。

所以,王頌余先生曾深有感觸地說:

「老師不僅教我以藝,更養我以德。「

劉子久作品欣賞

註: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墨春秋 的精彩文章:

一學就會畫公雞
甲骨文萌起來,連自己都害怕!

TAG:翰墨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