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幹將莫邪明知必死也要藏起的那把劍,到底有什麼秘密?

幹將莫邪明知必死也要藏起的那把劍,到底有什麼秘密?

編者按:幹將莫邪,算得上是中國文化中,算得上數的兩個著名傳說級別名劍。不過相對於這兩把劍本身,有關幹將莫邪的傳說,以及傳說背後,所隱藏的諸多歷史線索,卻就沒有幹將莫邪這兩把劍本身名聲顯赫了。最近,一部少有的將幹將莫邪本身的故事作為主線的網路大電影,《劍·幹將莫邪》即將全網上映,那麼在這之前,就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個如今很少被我們所提及的故事,以及這個故事所蘊含的歷史細節吧。

有關幹將莫邪的故事,最早出自西漢時期劉向的《烈士傳》和《孝子傳》。不過這個西漢劉向版本,我們如今可以找到最早的來源,是來自北宋年間的《太平御覽》中的佚文。與之相對的,影響力較大的版本,則是再東晉時期的《搜神記》中所記載的幹將莫邪故事。而兩者在整個故事上,可以說還是有比較多的出入。

根據現在較為常見的《搜神記》版本,幹將莫邪的故事是幹將莫邪夫妻為楚王造劍,但花費整整三年才最終造成雌雄雙劍。楚王對此大為惱火。自知難逃一死的幹將藏起雄劍,只帶著雌劍面見楚王,加之幹將私藏雄劍,因而被楚王下令處死。

後來幹將莫邪的兒子赤鼻,找到了父親所藏的雄劍,並且遇到了一個願意幫他報仇的俠客,知道楚王正懸賞自己的人頭和寶劍,只有有了這兩樣東西才能得以面見楚王。赤鼻當機立斷自刎而死,俠客帶著赤鼻的人頭和寶劍,面見楚王,並通過煮頭誘君的方式,才最終得以斬殺楚王替幹將報仇。

而《烈士傳》中的記載不同之處,在於首先幹將莫邪其實並不是為楚王造劍,而是給晉國的國君造劍。在《烈士傳》中,幹將的死因也並非是因為他用了三年在造成雙劍,而是更單純的,因為幹將私藏雄劍,只向晉君進獻雌劍,被晉君發覺(在《孝子傳》中為獻雄劍私藏雌劍)。而其他部分則基本差別不大。當然,還有東漢時期《吳越春秋》中,吳王夫差命令幹將莫邪造劍等等,一系列在這兩個版本基礎上延伸而成的版本2.0。

不過既然這個故事最著名的,是兩把成對的雌雄劍,那麼也就自然要說一下,究竟何為雌雄劍?雖然在很多動漫遊戲中,幹將莫邪雙劍,都被設計的各有特色,但是從幹將敢藏雄獻雌忽悠楚王/晉君/吳王來看,顯然,故事中所說的雌雄兩把劍,至少從外觀上應該差別不大。而且從故事中,君主或者大臣察覺,所最終導致的幹將身死來看,這種雌雄劍可能本身也並非是幹將莫邪所創,而是一個既有種類,而且雖然兩者極為相似,但也有著一些細微的差別。

可由於並沒有春秋戰國時期,或者是秦漢時期的雌雄劍出土,因此有關雌雄劍究竟為何物,還無法下結論。當然,在中國的武器發展中,其實也出現過可以確實考證,作為一個類別的「雌雄劍」。這種雌雄劍出現於明清時期,也被叫做 「半柄劍」、「雌雄龍虎劍」或者「鴛鴦劍」。這種劍是兩把劍共用一鞘。不過介於雙方之間相隔年代久遠,因此應該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或者說明清時期的雌雄劍,只是在命名上,借鑒了幹將莫的傳說。

很值得慶幸的是,從電影《劍·幹將莫邪》目前泄露出的樣片來看,起碼沒有像一般影視作品那樣拿著明清雌雄劍,演繹春秋戰國故事的情況。該片中劍的造型,應該是參照了戰國至漢代常見鋼鐵劍的形制,寬大而有特色的劍格,狹長過渡型內收的劍身,以及圓盤型的劍首。

其實類似幹將莫邪這樣神兵的傳說,隱含的很是鋼鐵武器取代青銅武器的歷史史實。從目前的考古學報告來看,成熟的鐵劍大約出現在戰國初期。隨著戰國各個諸侯國的爭鬥進入白熱化,鐵劍也逐漸開始增多。以考古學的挖掘成果來看,燕國、楚國、秦國墓葬里都挖掘出了不少鐵劍。尤其以楚國最多。鑄劍三年而成,其實更類似鑄劍師研發鋼鐵劍的艱辛歷程。而之後鑄劍師的藏劍與被殺,其實更類似軍事科技的保密與防間諜行動。

因此如果該片里出現類似越王勾踐劍那樣的青銅劍,反而是不正確,也不貼合整個傳說故事背後的歷史。

而在幹將莫邪故事中,另一個引人注意的,則是其中幹將莫邪的兒子赤鼻清俠客報仇的故事。這個橋段本身,雖然從今人的角度來看,可能很難理解,為何一個素不相識的俠客,會願意為赤鼻捨命報仇,赤鼻自己,又為何會不惜自己的性命也要刺殺國君。但其實,整個幹將莫邪的故事,可以說是非常鮮明的,反映出了漢代當時俠客文化所特有的一些時代背景。

伴隨著西漢漢武帝的「獨尊儒術」,以及「舉孝賢」選官的開始,許多被當時上層認為腹和儒家的思想的活動,在民間收到了極大的追捧和模仿。這其中,就有一個算不上好的風氣,那便是「血親復仇」。有關漢代血親復仇的歷史,在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殺母之仇究竟該不該報?從張扣扣案說說漢代風行的血親復仇故事》中就有詳細介紹,並列舉了一些案例。不過在幹將莫邪這個故事中所反映的,其實到也不只是單純的血親復仇,而是漢代血親復仇這一文化,和自先秦時代開始,延續到漢代,所產生的遊俠們助人或者乾脆代人復仇的現像。

正所謂有需求,那必定就會有市場。漢代血親復仇的流行,使得許多遊俠通過代人復仇以此讓自己獲得名望,或者乾脆是出於金錢的目的。也因此,漢代血親復仇的文化,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對漢代各地治安問題都帶來巨大負面影響的遊俠,而且讓遊俠的活動,本身也蒙上了一層「政治正確」的保護傘。

可以說在結合了幹將莫邪故事和所處時代背景之後,就可以發現,至少在西漢時期,這個故事本身是有著相當明確的政治隱喻。當然,伴隨著之後不斷的演變,幹將莫邪的故事,最終褪去了其原本的政治隱喻,變成了一個完完全全展現快意恩仇的故事。

而如今這部即將上映的網路大電影《劍·幹將莫邪》究竟會對這個經典傳奇故事進行怎樣的改編?就讓我們在拭目以待吧。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時之沙,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歐洲中世紀版櫻木花道:女裝挑戰全歐洲騎士只為博心中女神一笑
《全面戰爭:三國》里劉備仁善,其實他還是少見的帝王經濟學家!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