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一項技術推動一項運動,體博會裡描摹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

一項技術推動一項運動,體博會裡描摹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

參展企業近1500家,展覽規模18萬平方米,涵蓋健身、健美、康體、營養、運動休閑、球類運動和場館設施等諸多領域,現場買家和專業觀眾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預計國內外觀眾總數達15萬人次。

這是為期四天的2019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下稱:2019體博會)給中國體育圈留下的一組亮眼數據。

而在這場博覽會上,比全國各地的體育企業集體亮相更令人興奮的是,一些關於中國體育產業的重要信號被釋放出來——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還有多大?中國體育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哪些?中國體育又要如何從其他領域吸引到更多的受眾群體?

年增速18%,中國體育產業是一片藍海

「中國體育產業潛力很大、前景廣闊,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穎川在體博會前一天的2019年中國體育產業峰會上給出了這樣一番評價。

這場峰會其實也是2019體博會的系列活動,以「穩進,堅定高質量發展道路」為主題,旨在梳理國務院46號文發布五年以來的穩健前行發展成果,深度探討體育產業核心競爭力建設新思考、新實踐。

體育,如今是中國國民經濟最重要的增長點之一,體育產業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效應突出。

數據不會騙人。據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劉扶民透露,2014年-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1.35萬億,增長到了2.2萬億,年均增長速度在18%;相比之下,2006年-2013年體育產業的增速是16%。

從增加值來看,2014年是4040億,到2017年是7800億,年均增長19%。體育產值佔GDP的比重也從2014年的0.64%到2017年是0.94%。

體博會吸引了眾多觀展者。

「這個增長速度可以說越來越快。」劉扶民司長在發布各項權威數據的同時,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令人樂觀,「2018年的數字我還沒有拿到,據業內人士初步估計,它佔GDP的比重將超過這個1%關鍵數,對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都會有信心。」

信心其實同樣來自於體育用品業的良好發展態勢。

2017年我國體育用品以及相關產業製造、銷售、貿易代理與出租的總產出達到1.78萬億元,占體育產業總產出的80.9%,是體育產業的支柱,為帶動就業、擴大消費和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於體育用品行業的未來,李穎川也給予專項建議,「一是以創新為動力,推動體育用品業轉型升級,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帶來的重大機遇;二是結合體育改革,拓展體育用品業發展空間;三是堅持市場導向,打造知名體育用品品牌。」

中國女子水球隊在四方游泳極具技術含量的拼接泳池中進行表演賽。

用技術刺激體育發展,四方游泳並非孤例

在這場「企業搭台、體育唱戲」的體博會中,為中國體育的未來探索發展的方向,也是重要的議題。

這也是為什麼在今年體博會上涵蓋了健身、運動休閑和球類運動這些傳統的大眾體育產業項目之外,還首次迎來了風箏、網球、棒球、馬術、高爾夫球、賽艇、皮划艇等小眾項目的協會和企業展團。

在這些企業中,專註於水上項目特別是致力於開拓水球運動發展的江陰四方游泳康復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四方游泳)就依靠著他們的裝配式游泳館的展館設計吸引了眾多觀眾。

在體博會活動期間,四方游泳就帶來了他們領先於全球的拼接式泳池技術。這項設計專利可以讓水上運動從傳統固定游泳館的場地束縛中解脫出來,讓水上運動能夠「隨時隨地」在不同場合進行。

「我們使用SMC材料,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蝕性、耐透性。這項技術的優勢在於,能夠減少後期維護和損壞的可能性。」江陰四方游泳康復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史瑞豐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普通的泳池5年就要維護和翻新,但是這個新型拼裝泳池可以在10年到15年內不需要檢修。

「除了人力成本,普通的短標池建築費用差不多1000萬,而我們只要300萬,而且建築時間縮短了十分之一,審批也快,因為可以當做臨時建築來審批。」

國家水球隊、游泳隊選手與江蘇體育局局長陳剛(一排左三)、四方游泳總經理(一排左二)為體育產業合作揭牌。

之所以重點提到這家企業的拼裝游泳池,正是因為它的出現可以幫助中國的水球運動走進校園,讓更多青少年認識和了解到水球。

「為什麼水球這項運動是歐美髮達國家強呢?因為他們學校里有游泳館,包括日本每所學校都有游泳館。但是在中國,場地的限制太大了,一般的中小學都沒有,要去外面借場地定時間,太麻煩了。」

中國女子水球國家隊教練葛偉青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此之前,場地的限制極大制約了中國水球運動進校園的計劃,這也導致中國水球隊在選材上基數非常小。按照他的說法,如今男女水球國家隊的專業選材範圍差不多都是200人左右。

「現在是選到一個水球運動員就像撿到寶一樣。所以我們才希望和四方游泳合作,推動水球運動進校園。」

在整個體博會上,像中國水球隊和四方游泳的合作並非孤例,而這些合作的目的都只有一個——讓原本因為各種客觀條件限制,而不太受到關注的體育項目走進尋常百姓家,讓更多青少年認識到不同體育項目的魅力,從而讓更多人願意去體驗和嘗試一項新的運動。

下一個目標,如何讓更多人為體育埋單

如今社會資本爭相進入體育產業。像是恆大、萬達、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蘇寧等大資本以各種方式持續布局體育產業,為體育產業提供了充裕的資金和更高的管理水平。

這些社會資本的入局,也帶動了整體產業的繁榮。

如今火爆的中超和路跑賽事,正是眾多社會資本聚集的焦點,它們也交出了一份相關數據:2018年的中超聯賽現場觀賽的人數578萬人次,每場人均是2.4萬人,網路直播3.4億人;同一年,全國共舉辦馬拉松賽事1581場,參與人次583萬人次,拉動消費近500億。

在沒有任何對比的情況下,這樣的數據或許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但如果與不同行業領域,或者不同國家的體育產業進行縱橫比較,那麼,差距立刻顯現。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特別將中國的職業體育和美國職業體育,以及中國的電影業做了一番縱橫對比:美國四大職業聯賽的門票收入,在2016年達到了近200億美元,而當年美國電影的票房收入是120億美元左右;中國當年的四大聯賽門票收入2016年是22億人民幣,但電影是600億人民幣。

體育消費是下一個產業金礦。

美國四大聯賽比賽的場次是一年5000多場,我們四大聯賽的比賽場次是一年1000多場。他們3億人,我們13億人,萬人比賽場次我們是它的4%。四大職業聯賽的現場觀眾人數他們是一年1.3億,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了43%,我們的現場觀眾佔總人口的比重只有0.6%。

「2017年,一個《戰狼》的門票就是57億,而中國體育競賽表演的產值大概是200多億,門票只有20億,中超的收入是14億,還遠不及一部電影的票房。」

這樣的比較並非是說中國體育產業一定要達到娛樂產業的水平,但將不同領域的受眾拉入自己的群體,是中國體育產業需要考慮的發展方向。

由此,體育消費未來也將是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今年初,國家體育總局會同有關部委下發了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行動計劃(2019-2020),提出要在2020年體育消費達1.5萬億。

讓更多人願意加入體育運動之中,或者願意為體育埋單,這是中國體育產業的下個階段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學者發現罕見蛙類胃容物化石,揭露1.2億年前兩棲動物大戰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