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食量大繁殖快,堪稱「珊瑚殺手」!三沙市已展開清除行動

食量大繁殖快,堪稱「珊瑚殺手」!三沙市已展開清除行動

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實習生 胡家美

生機勃勃的珊瑚礁地帶,生活著一種人見人怕的棘皮動物——長棘海星,是食慾旺盛的「珊瑚殺手」。如今嚴重威脅著地貌景觀全由珊瑚礁構成的海南省三沙市。5月中旬,三沙市打響世界首次大規模人工清除海下長棘海星的戰鬥。

那麼,長棘海星究竟是何生物,如何對珊瑚造成危害,怎樣對其進行清理,國際上拯救珊瑚礁有何良策?

1

愛啃珊瑚的「魔鬼海星」

長棘海星又名刺冠海星,棲息於印度洋-西太平洋區熱帶珊瑚礁環境,以石珊瑚水螅體為食,對珊瑚礁具有很大的破壞力。

它們貌似刺蝟,披一身刺,碩大扁平的身體緊緊貼附在海底陸地上,如同車輪的中心,向外對稱輻射般長出8-21支觸手。成年棘冠海星輻徑為0.25-0.35米,最大者可逾0.7米。

微小的珊瑚蟲構成珊瑚石骨骼外的一層薄薄的「肉膜」,而這是長棘海星最喜歡吞噬的。捕食珊瑚蟲時,長棘海星藉助分布在腕下的半透明小足,吸附在珊瑚礁表面,把胃翻倒出來,覆蓋在珊瑚礁上,釋放出消化液將珊瑚蟲液化、吸收。當吃完這片區域的珊瑚蟲後,長棘海星會繼續前進,只留下珊瑚蟲的碳酸鈣骨骼。

成年長棘海星個體一般大於15厘米,一年能吃掉5-13平方米珊瑚。

在溫暖的月份,大約在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恰逢長棘海星的產卵季節,大的雌蟲產卵高達6500萬隻。

要剖析它怪異的身體,得先用鋒利的刀將其沿平面橫切兩半。只見它身體表面的上一半,長滿向上的棘刺,粗短密集。觸手部分的棘刺則尖長稀疏,最外端的棘刺不僅直立向上,也有環圍觸手邊緣橫向生長的,約長4-5cm。其背面的構造里,有一根根柔軟靈活的管足,如同成千上百的小吸管,密布在它身體及每一支觸手下面。

長棘海星又被稱作「魔鬼海星」,是一種有毒的動物,常有潛水者或漁民不慎碰到而產生劇痛

研究人員發現,長棘海星的每一根刺都富含神經毒素,一旦被刺到就會皮膚紅腫,疼痛難忍。同時,長棘海星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即便切除它所有觸手,抑或將其身體的絕大部分破壞殆盡,甚至斬切粉碎,它們依舊不會死亡;而破碎成塊的碎片日後,依然可以成長為完全體的長棘海星。

02

對付「珊瑚掠食者」可謂世界難題

儘管少量的長棘海星有助於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珊瑚健康生長,但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長棘海星在某些珊瑚礁島嶼數量暴增,把成片的石珊瑚水螅體吃掉,造成活珊瑚大量死亡,珊瑚礁海岸遭到破壞。

打個比喻,長棘海星對珊瑚的破壞如同陸地上蝗蟲對農作物的危害。其對珊瑚礁具有致命殺傷力,可以摧毀高達95%的硬珊瑚,將珊瑚礁徹底剝離,這種狀況大約每17年周期性爆發一次。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大堡礁爆發了4起疫情,最新的一次是在2010年。怎樣對付它,可謂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

成體後的長棘海星一天能吞掉大約兩平方米的珊瑚,慘遭蹂躪的珊瑚礁只會剩下一片潔白的「骨骼」,而生長在其上的所有珊瑚蟲全都一股腦進入長棘海星的胃裡。被啃禿了的珊瑚礁無法為其他生物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和棲息場所,如果在珊瑚礁地帶生息繁衍的海洋動物有恨的話,應該早就對長棘海星憎惡至極。

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珊瑚礁研究項目中心安德魯·貝爾德說:「我們觀察到這種『珊瑚掠食者』在數量上暴增,影響了珊瑚三角區海域里的所有國家。長棘海星的繁殖速度相當快,在你沒有意識到珊瑚礁受損之前,它們已經吃光所有的珊瑚。破壞完一個地方的珊瑚後,會集體游到其它海域,動作迅速到你都不明白前一處的珊瑚是怎麼死去的。」

澳大利亞等國研究人員認為,長棘海星種群的暴發是由最適的水溫和較低的鹽度使同期所產的幼體得到很高的成活率所致,與人類活動無直接關係。科學家懷疑,其大量繁衍由水質污染造成。大量富含肥料的污水排放到大海中,為這種海星的生長提供養分。

在國際上,對付長棘海星可謂絞盡腦汁,採取多種辦法。特別是澳大利亞,自1963年長棘海星在昆士蘭大量繁殖泛濫,導致如今大堡礁消失大半。2014年,為了挽救大堡礁免遭進一步破壞,澳大利亞使用致命注射方式在兩年中殺死25萬隻長棘海星。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還專門研製出水底獵殺機器人,搭載可以注射TCBS膠凍的注射針,每次下海巡航8小時之久,一旦找到長棘海星便狠狠給它打上一針,將其消滅。

不僅如此,科學家研究調查發現,昆士蘭海域中巨大的海蝸牛喜歡以長棘海星為食。2017年9月,研究人員將更多的海蝸牛放生到大堡礁上,幫助清理那些帶來嚴重威脅的長棘海星。據報道稱,當地投資56.8萬美元(約373萬人民幣),用於研究試驗人工培育巨大海蝸牛。

研究人員舒特博士表示,當長棘海星發現海蝸牛存在時就會落荒而逃,但是目前海蝸牛的生命周期還是一件神秘的事情。他們正在開展對此研究及育種的項目,如果成功的話,科學家能夠密切了解到海蝸牛對於減少珊瑚爆發疾病所產生的作用,從而保護大堡礁。

3

我國人工清理長棘海星在行動

「三沙歸來不看海」,地處我國最南端的城市海南省三沙,其地貌景觀全部由珊瑚礁構成,如今生態狀況不容樂觀。因在這片海下,生存著對珊瑚嚴重威脅的「珊瑚殺手」長棘海星。

3月9日-19日,在三沙市政府、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三沙航跡珊瑚礁保護研究所主辦,廣西大學海洋學院團隊、瓊海潭門漁民參與,通過出航圓滿完成對磐石嶼海域長棘海星調查任務,取得大量相關重要數據。

據海南省三沙市海洋國土資源規劃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長棘海星規模數量之多可達約10萬隻,如果不加以控制,一兩年內恐怕會把珊瑚礁全部吃掉,對生態系統也將是毀滅性打擊。」

在據介紹,承擔清理長棘海星任務的由三人組成,乘坐一艘普通漁船,清理工具是一個網兜、一個鐵鉤。三個人在沒有定位系統和先進的探測設備的條件下,完成水下清理工作全靠默契。

在清理長棘海星的過程中,看似平靜的海面暗藏著無法預測的危險。工作人員需要在海上連續工作20天,包括吃飯睡覺。長時間的水下作業不僅考驗潛水員的體力,也對他們的水性有著嚴苛的要求。

短短7天內,他們清理出4.5萬多隻長棘海星。為了防止它們死亡腐爛後對海洋造成二次污染,漁民們把捕撈後的長棘海星送入冷庫,運回海南島,晒乾後再進行填埋處理。

如此大規模的清理長棘海星的人工干預方式,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尚屬首次。

而除了三沙及大堡礁,全球珊瑚礁都受到氣候暖化以及其它物種的威脅,珊瑚保育真的迫在眉睫。

來源: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劉義陽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102歲的設計人生,作品享譽世界
繼華為、大疆之後,美國又盯上安防巨頭海康威視?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