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士革刀誕生之謎,這種說法可能最接近真相!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大馬士革刀頂著「世界第一名刃」的桂冠,關於它的身世,100年來始終爭論不休。大馬士革刀究竟如何誕生的?又如何成為「世界第一名刃」?它的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關於大馬士革刀的起源,知識點很多。為了表示公允,我把掌握的內容分成兩部分來向大家介紹。第一部分是一些已經得到公認的信息,我們姑且稱其為史實。第二部分是尚未得到公認的幾種說法,我們稱之為推斷。相信大家看完之後,會有自己的分析和觀點。
史實部分:大馬士革刀誕生於波斯
早期的大馬士革刀誕生於波斯。是波斯工匠以印度烏茲鋼為原料,經過特殊工藝鍛造而成。
推斷部分:烏茲鋼是大馬士革刀的靈魂
早在公元前6世紀,印度和斯里蘭卡的一些金屬冶煉廠開發出一種坩堝冶煉工藝,該技術生產出一種異常高純度的高碳鋼。在印度,它這種鋼鐵被稱為Telangana,Wootz或Ukku鋼。現代稱為烏茲鋼(Wootz steel)。
斯里蘭卡 Samanalawewa地區發現了數千個鍊鋼爐,生產這種高碳鋼。這些鍊鋼爐面向西方建造,利用季風風力在爐中產生熱量。這些鍊鋼廠建於公元前300年。
考古證據表明,坩堝鋼鐵工藝最初始於泰米爾納德邦(印度南部的一個邦)。這種冶煉方法是將黑錳礦、竹炭及某些植物葉子密封在一個陶爐里燃燒加熱熔化,形成金屬團,然後反覆熔化、冷卻,在這個過程中,金屬從木炭中吸收碳,並且所得合金以非常慢的速率冷卻,產生具有不同碳化物含量的可見晶體結構的材料,最後煉成高純度的鋼錠。
從3世紀開始,這些鋼錠作為商品被販賣到波斯等地,成為了武器製作材料。
歷史學家認為,早在公元4世紀的亞歷山大大帝時期,這種金屬就被用來製造裝甲,盾牌和武器。
公元500年左右,波斯的匠人開始以烏茲鋼為材料,配合特定鍛造技術打造刀具,主要是彎刀。這些刀具有獨特的條紋和斑點,並且擁有當時任何其他兵器所無法比擬的力量和切割能力。而這種優勢就來自用來製造它們的鋼鐵。
反對的聲音:烏茲鋼其實就是個渣
反對的觀點認為,考古發現的印度鍊鋼爐,其實就是古代常見的土法鍊鋼,比同時期中國的百鍊鋼,灌鋼法,從效率和冶煉精度上,還要落後一些。換句話說,烏茲鋼其實就是冶煉不充分、含有很多雜質的高碳鋼,並沒有什麼稀奇。
公元1世紀前後,中亞與歐洲戰事頻繁,武器需求量大。印度擁有大量鐵礦,是距離中亞最近的鋼鐵來源,因此有商人源源不斷地把印度鋼鐵運送到波斯,賺取利益。
以印度當時的冶煉水平,還無法煉出適合鍛造刀劍的高碳鋼,他們出產的鋼鐵成品雜質太多,硬度高而且脆,只能做成半球形,也就是所謂的「烏茲鋼蛋」,其實就是鋼錠,成批地運送到波斯。
用烏茲鋼蛋無法直接鍛造出高硬度、高彈性的冷兵器,波斯工匠需要把它加熱拍打成餅,然後和熟鐵片疊在一起反覆鍛打,製成軟硬鋼材複合在一起的原始合金。這種方法是不是聽起來有點熟悉?對,就是目前歐美刀匠普遍採用的手工摺疊鍛打法。把幾種硬度不同的鋼材疊放在一起,加熱鍛打,扭轉,反覆鍛打,最後合為一體,剛柔並濟。
新的史實:大馬士革刀因十字軍東征而揚名
12世紀的阿拉伯旅行家Edrisi提到,印度鋼鐵是世界上最好的鋼鐵。其顯赫名聲的另一個標誌是用波斯語來表達——給出一個「印度答案」,意思是「用印度劍切割」。
11世紀,法國和英國軍隊在十字軍東征期間發現了這種波斯人使用的表面布滿花紋且性能強大的刀。據說這些刀具具有幾乎神話般的特質,例如能夠在不失去鋒利的情況下穿過騎士的刀刃甚至是岩石,可以輕鬆割裂漂浮在半空中的羽毛,並且在與撒拉遜人的多次戰鬥後仍能保持其性能優勢。
十字軍帶著這些刀的傳說故事回到了歐洲,他們揮舞著刀片,穿過漂浮的手帕,刀身彎曲90度而不會斷裂。
歐洲人把這種先進的武器叫做大馬士革(Damascus)刀,而鍛造大馬士革刀的金屬稱為大馬士革鋼。大馬士革刀在歐洲受到了極大歡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大馬士革刀的性能遠超其他武器的硬度、韌性、強度。
其實關於Damascus這個名字的來歷,存在著三種說法。一是阿拉伯語中的水是「damas」,而大馬士革的刀片通常被描述為表面有「水紋」;二是由一位名叫Damasqui的著名早期刀匠製作的刀劍;三是一位叫做al-Kindi的人將在大馬士革地區製造的刀劍稱為大馬士革。
這三種說法分別來源於大馬士革刀的外觀特點、刀匠的名字和生產地點。
大馬士革是敘利亞的首都,也是中東地區最古老的城市。但大馬士革從來都不是以出產鋼鐵聞名,而是當時中東地區貿易網路的中心。 因此,大部分的大馬士革刀都是從這座城市向西傳向歐洲。
歷史學家認為,古代的大馬士革刀可能是在公元900年至公元1750年期間在敘利亞大馬士革附近製造的,在十字軍東征期間迅速獲得了聲譽。
大馬士革刀源於波斯,但是否就是在大馬士革城發明並製作,卻還沒有史料可以證實。
波斯人對於大馬士革刀的製作工藝一直嚴格保密。當時的歐洲鐵匠知道這種刀片是用坩堝鋼鍛造的,是用熔化的鐵和植物物質製成,但卻無法複製其鋒利度、韌性和獨特的波浪狀圖案。
到1750年,大馬士革刀的生產逐漸減少直至消失。關於大馬士革刀為什麼絕產,也是一個迷。有人認為大馬士革鋼產量下降是因為槍支取代了劍,對金屬的需求減少;另一種觀點是大馬士革鋼的鍛造工藝只為一小群人所知,刀匠們隱藏了這項技術,因此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了。但也有其他說法,比如從印度供應wootz鋼的的貿易路線被破壞,或者是冶煉烏茲鋼的鐵礦開採殆盡了。
近現代以來,人們多次嘗試複製傳統的大馬士革刀,卻都失敗了。人們至今無法弄明白當初波斯人製作大馬士革刀的真正配方和流程。唯一確定的,是這種刀製作的基本原理,即通過滲碳和鍛打的方式,把軟硬材質複合在一起,形成原始的合金鋼。將材料鍛造成所需的形狀,晶體結構改變成波浪形,帶狀碳化物沉澱微粒作為旋渦圖案出現在葉片中。通過在鍛造過程中以某種方式操縱鋼錠,可以形成各種有意的圖案。其中最常見的是橫向帶狀的圖案,通常稱為穆罕默德紋。
愛荷華州立大學的John Verhoeven表明,只有特定類型的坩堝鋼,如含釩等微量元素,才能產生正確的表面圖案。2006年,德國德累斯頓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用電子顯微鏡對大馬士革葉片進行了研究,發現它們的強度可能來自碳納米管和由稱為滲碳體的礦物製成的納米線。類似的結構為現代複合材料提供了強度。然而,大馬士革鋼確切的配方仍然是一個謎。
通過以上大馬士革刀的歷史論述可以總結出:大馬士革刀的原材料烏茲鋼來源於印度,大馬士革刀誕生於波斯,而大馬士革刀這一名稱是在傳入歐洲之後,由歐洲人命名。
最後來見識一下現代真正的手工摺疊鍛打大馬士革刀,歐洲、美國,以及國內的一些手工刀匠,至今保留著打造手鍛大馬士革刀的傳統。他們對性能、花紋的追求,已經近乎成為一種痴狂,刀型設計也不斷翻新花樣。
本文作者:尚開紅(上谷冷兵器研究會副秘書長)
個人微信:bd97168
※看你玩什麼刀,就知道你是哪個江湖門派!
※害怕買到假冒偽劣刀具?教你這七招,避免上當受騙
TAG:上谷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