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茶葉最兇險的幾個雷區,做茶的到底怎麼排雷?

茶葉最兇險的幾個雷區,做茶的到底怎麼排雷?

茶葉最兇險的幾個雷區,做茶的到底怎麼排雷?

儘管事茶多年,很多企業和茶商仍然見雷就踩,今天中外茶商和大家一起盤點一下行業里的雷,順帶說說怎麼排雷。

茶品五花八門

拋開店鋪陳列不說,消費者每每走進茶葉店看到五花八門的茶葉都不知從何下手,如果再碰到培訓不到位,服務不到位的店員,選茶就更是難上加難,最終消費者還是一頭霧水。

奇怪的是,茶商們都認為客戶喝的好了自然會買。這句話應該只是針對懂茶的客戶,這是一個小的圈子,要想實現客戶的增量,傳統的單純靠品的銷售方式是不實際的。對於不懂茶的客戶,消費者需要的是經過精選的商品,於是精選品類、品牌、產品,向會員進行推薦就是一個比較聰明的玩法。

對於企業而言更是如此:不靠數量,而靠質量;少做碎片化的細分產品開發,而靠單品的規模效應,不提供五花八門的茶品,而靠優選單品組合打天下。

高高在上,不接地氣兒

對於消費者而言,不論是茶本身還是茶藝,傳遞的冗餘信息太多,尤其是對於年輕的消費者而言,某論壇上一位90後發言「我們不是不喝茶,我們只是不在喝茶的時候大談文化」,可見90後對於茶葉並不抗拒,我們並不能否認茶文化,而是說在茶葉被大眾消費者接受的過程中無須把高深莫測的文化硬塞給消費者。

其次,就是茶葉產品的名字起的不接地氣兒,不夠生活化。商標名字註冊什麼都可以,但要商標變成品牌就有很多講究。

既要講究傳統的「名正言順」,也要講究合乎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特性,還要與時俱進,與時代合拍。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特別是自媒體時代,傳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此時起名就需要朗朗上口,否則很難讓消費者記住。

與跟風、短視說不!

許多茶企是市場機會主義者,什麼熱就去追逐什麼,而不去用心構建屬於自己的核心體系。

這兩年小罐茶作為一個大單品火了,市場上就出現了許多「小罐」茶,然而也只是學到個表面,小罐茶的成功不只在於包裝的便捷性,定位的精準、營銷的到位等都是其聲名大噪的原因,而短視的小企業只是借「小罐茶」的名字與包裝形式蹭熱點,不是長久之計。

小青柑火了,就一窩蜂的扎進小青柑市場,試圖撈一桶金。

這也是造成萬家茶企難敵立頓的原因之一。

有業內人士認為,茶企的痛點與軟肋其實在兩頭,一是上遊資源分散,要做成集約模式,很困難;另一個是面對碎片化的消費市場,也缺乏有效的集中整合模式。因此,茶界不缺賺錢的小品牌,但很難誕生真正有實力的規模品牌。

茶業是塊寶地待開墾,但是現在的僵局該怎麼破?搞大單品營銷也許是一條出路!企業聚焦資源、人群、傳播與市場,引爆超級單品!這不僅需要樹立長遠的發展理念,更要有持之以恆的決心,才能享受單品帶來的巨大效益!(來源:茶道,圖來源:南茗佳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茶文化 的精彩文章:

工藝香和品種香有什麼區別?
喝茶助消化的科學原理是什麼?

TAG:黑白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