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000錢還是3000貫?數字差了一千倍的宋朝間諜賞金背後的真相探索

3000錢還是3000貫?數字差了一千倍的宋朝間諜賞金背後的真相探索

宋朝與以遼夏晉蒙(元)為代表北方草原民族政權的爭鬥持續了300年,政治上的合縱連橫,軍事上的金戈鐵馬,外交上的折衝樽俎,為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書寫了濃墨重彩的華麗樂章,宋朝波詭雲譎的間諜戰作為這個樂章中的重要環節,穿越重重機密的黑暗與層層包裹的歷史,也被人們所關注。

《孫子兵法》中早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原則:


賞莫厚於間。

宋仁宗時期朝臣賈昌朝在《上仁宗備邊六事》中如是說:


踐不測之戎,入萬死之地,覘伺微密,探索機會,非有重賂厚賞,孰肯自效乎?

總的來說,宋朝朝野對於需要給與間諜高額的物質獎賞與激勵,是基本形成共識的。

3000錢還是3000貫?數字差了一千倍的宋朝間諜賞金背後的真相探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陳二郎』款(應該是金匠姓名)一兩重金葉子。

既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麼重賞的資金來源無疑是需要得到保障的,在宋代,這些資金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賦稅收入。比如太祖朝之時,名將李漢超擔任關南兵馬都監,所謂關南是後周時期從契丹手裡收復的瓦橋、益津、淤口三關以南地區,大約相當於今河北省白洋淀以東的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一帶,李漢超手下的邊防部隊人數不多,趙匡胤就讓他兼任齊州防禦使,方便他用齊州也就是較為富庶的山東地區的賦稅收入來養士,其中很大部分金錢被用來作為間諜經費。

3000錢還是3000貫?數字差了一千倍的宋朝間諜賞金背後的真相探索

宋與遼、西夏邊境地圖。

除了李漢超鎮關南之外,鎮守瀛州(今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的馬仁瑀,鎮守常山(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的韓令坤,鎮守易州(今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的賀惟忠,鎮守棣州(今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的何繼筠,鎮守隰州(今山西省臨汾市隰縣)的李謙溥,鎮守環州(今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的董遵誨,鎮守原州(今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的王彥升,鎮守靈武(今寧夏銀川市靈武市)的馮繼業,都享有類似的特殊政策,官府對鹽、鐵、酒等的專賣收入都充作軍費(筦榷之利,悉輸之軍中),宋朝的邊境守將因此能夠有很大一筆財富用於間諜工作,因此做到了


羌夷情狀,無不預知。二十年間,無外顧之憂。

3000錢還是3000貫?數字差了一千倍的宋朝間諜賞金背後的真相探索

關南李漢超、瀛州馬仁瑀、原州王彥升、靈武馮繼業等組成西、北兩處邊防,使北宋開國之後20年沒有西北之憂

其次是專項支出。神宗朝元豐年間,朝廷曾經根據皇帝的指示專門撥款百兩黃金、千兩白銀給雄州(今河北省保定市雄縣)知府劉舜卿作為間諜經費,也還是雄州,按照王安石的說法,本身有官庫儲藏財物專門作為間諜經費。有時候朝廷給的不是錢,而是度僧牒(因為僧人可以免稅,度牒因此等於免稅憑證,具有了經濟價值),比如熙寧年間朝廷給了定州安撫司300道度僧牒,作為募集訓練義勇、保甲與刺事人(間諜)的費用。

第三項是官營交易貿易收入。上述太祖時期的政策,還包括同時任憑邊境守將主持舉行各種貿易,中央政府不收稅,獲取的收益用於間諜經費;但是這是階段性的政策,所以熙寧年間的河北緣邊安撫副使沈披、元豐年間的鄜延路經略使呂惠卿都特別請求朝廷將回易(交易貿易)獲得的收益用於間諜經費。

前面講到,宋朝朝野對於需要給與間諜高額的物質獎賞與激勵,是基本形成共識的,比如對於遼國(契丹),宋朝河北河東邊境守將一直堅持這樣一些做法:


厚以錢帛募人深入刺候動靜以聞。

厚以錢物體問敵中動靜以聞。

對於西夏,宋朝也始終採取這樣的做法:


選募信實之人,厚與金帛,各令深入西界,……,其探人如有據,當議酌賞。

3000錢還是3000貫?數字差了一千倍的宋朝間諜賞金背後的真相探索

宋代哥窯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

3000錢還是3000貫?數字差了一千倍的宋朝間諜賞金背後的真相探索

北宋金銀器

說了這麼些,那麼宋朝方面的間諜所獲得的重賞的重到底有多重,厚給錢帛的厚到底有多厚?!

有專門研究宋朝間諜問題的學者在論文中指出:


政府對間諜的獎賞標準是,人給錢三千。(李琛《宋朝間諜問題研究》)

從其引用的文獻看,表面上似乎確實如此,宋朝政府官派間諜『緣邊州軍主管刺事人……人給錢三千』,而普通百姓將『外來間諜用心緝捕勘鞫,支賞錢三千貫』,因此得出結論,宋朝政府的慣例是每條情報三千。

但是如果細細考察,其實不是這麼回事。

前一引用文獻提到的『人給錢三千』指的是每條情報三千,這確實基本上是宋朝政府的慣例,而後一引用文獻提到的『支賞錢三千貫』,指的是抓獲敵國間諜的賞金——這並非是一個固定數額,我們後面會提到。換句話說,前者是獲取一個情報的賞金,現代數字化後是3000,後者是捕獲一名敵國間諜的賞金,現代數字化後是3000000,差了一千倍。

3000錢還是3000貫?數字差了一千倍的宋朝間諜賞金背後的真相探索

北宋18種不同的銅錢。

3000錢還是3000貫?數字差了一千倍的宋朝間諜賞金背後的真相探索

大觀通寶是宋錢中的收藏佳品。

當然,情報本身自然也有價值的高低,考慮到這個3000錢是給基層間諜或者普通百姓的賞金,可以說並不是特別高——如果以神宗時候的物價作為參考,1石米600錢到700錢,宋代1斤大約640克,1石為92.5宋斤,則1石約60公斤,以600錢算,1公斤米大約10錢,參考現在的有機米價格(古代米產量少價格高),3000錢粗略可換算為6000元到12000元——這只是一個便於理解的簡單估算。

而3000貫則是300萬錢,則是一筆很大的數字,如果按照上述轉換方式是現代百萬乃至千萬級別的金錢。

3000錢還是3000貫?數字差了一千倍的宋朝間諜賞金背後的真相探索

緝獲潛入開封汴梁的敵國間諜賞金最貴。

3000錢還是3000貫?數字差了一千倍的宋朝間諜賞金背後的真相探索

西夏派遣來到宋朝京城的間諜,為了偽裝身份提升文化水平也本身也花費甚巨。

細究起來,道理也是對的,一般的情報價值3000錢,但是捕獲一個敵國間諜則或許遠遠比獲得一個一般情報重要,所以賞金自然也更優厚——事實上,宋朝的具體規定是來到京師汴梁的敵國比如西夏的間諜,如果有宋朝臣民能夠緝捕之,並審問出實情,就賞賜三千貫,而河北、河東、陝西一帶如果緝捕到敵國間諜,則賞賜一千貫,比較之下,確實通常來說潛入國都的間諜往往地位較高,比較重要,危害性也更大一些,所以宋朝政府給出的緝獲其的獎金是捕獲潛入邊境州府的間諜的三倍。

除了賞金之外,緝獲間諜的立功之人如果是百姓,可以補三班奉職,如果是官員、將校可以獲得升遷的機會,原是官員身份的立功人員的遷轉比較複雜,我們主要來看獲得官職的平民,他們獲得的三班差使、三班借職、殿侍等職位其實都是沒有品級的武階官,可以說都是芝麻官,但是畢竟因為宋朝官府的特別獎賞,使得這些有功於國家的百姓完成了由民到官的身份躍遷,社會地位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也有了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

3000錢還是3000貫?數字差了一千倍的宋朝間諜賞金背後的真相探索

宋朝上層人物的富貴閑適生活,建立在完善的反間諜體系基礎上。

說實話,其實就連3000錢也不好拿——不要說獲取情報本身需要冒極大風險,事實上還出現過宋遼邊境的百姓王千因為編造情報騙取三千賞金而被識破斬首的先例,相比賞金數量,這種處罰不可謂不嚴厲——至於3000000錢,當然拿起來難度更大,比如契丹或者西夏潛入汴梁的間諜很可能擁有不低的身份,布衣身份的宋朝百姓要識破緝獲這樣的間諜,自然不是容易的事,很多情況下一個好漢三個幫,賞金到手,只怕分潤的同伴也不在少數。

插一句,被緝獲的遼或西夏間諜一般都會被處死,個別如西夏間諜策木多莽因為善於製造西夏馬鞍所以免死,在貢獻出自己的工藝技術之後被刺配到欽州牢城——我一個陝北寧夏長大的人怎麼就去了廣西,策木多莽心說。

3000錢還是3000貫?數字差了一千倍的宋朝間諜賞金背後的真相探索

為了防止情報泄露,打擊敵國間諜,宋朝可謂是小心翼翼,事無巨細都做了必要的防範。

雖然本文介紹的這樣的制度設計遠談不上嚴格意義上的縝密與科學,但是在千年之前的中古時代,能夠有這樣的間諜與反間諜物質激勵機制,也算是一種非常先進非常有效的方式方法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金 的精彩文章:

宋朝間諜身上一件簇新的袍子,讓西夏國主斷然斬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楚殺得臣而文公喜:城濮之戰楚帥成得臣之敗是否因楚成王的陰謀?

TAG:談古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