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清乾隆——仿汝釉

清乾隆——仿汝釉

清乾隆——仿汝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清乾隆 仿汝釉小天球瓶

年代: 清乾隆

尺寸: 高 14.4 cm.

創作年代: 清乾隆

鈐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本品直頸圓腹,為標準天球瓶造型,但卻小器大樣,實在敦實可愛。瓶內外通體遍施仿汝釉,圈足施以黑色護胎粉,以摹宋瓷「鐵足」之效,內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方章款。本品造型別緻典雅,蕩漾著雋美秀潤之氣。其所施釉色,古雅厚潤,器形亦靈巧秀美,兩者相合,正彰顯著趙宋文人以素雅勻凈為上的美學理念,達到造型與色彩最佳結合的唯美境界。
天球瓶造型初見於明初永宣時期,應是由西亞金屬器化裁而來,清代雍正乾隆朝崇尚仿製明代瓷作,天球瓶即是其中一類,但如本品這般小巧者則十分少見,應是帝王手中把玩的心愛之物,檔次比同類大器更高,查閱各大博物館館藏資料,僅見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孫瀛洲捐獻作品與本品較為相似,但釉色略有不同,二者恰可互為印證。
淺談清三代顏色釉瓷器
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瓷器燒造代表了景德鎮瓷業最高水準,而這段時期的官窯單色釉瓷器又是清瓷中最精彩部分。官窯中、往往燒制一兩百件才能得到一件單色釉成品,名貴非凡。
此小天球瓶為清代單色釉器物,雖然只有十餘件,皆品相完美,來源清晰,燒造水平堪稱一流,質量之高在近年拍賣市場十分少見。品種包括豇豆紅釉、仿汝釉、仿官釉、青釉等。這些瓷器在康、雍、乾單色釉瓷器中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無論是仿宋五大名窯還是各式新創釉色產品,都使人感到精雅無比,體現了當時的燒造水平。如,其中的一件「康熙豇豆紅釉太白尊」 是康熙官窯極精之品。 其造型小巧可愛,秀美怡人。腹部暗刻三團螭龍暗紋,龍紋清晰。太白尊屬康熙御瓷文房名器,且獨此一朝有之,康熙朝以後,豇豆紅釉燒制技藝即失傳,使這一品種更加彌足珍貴。
仿宋代五大名窯作品也占相當大的比重,哥窯、汝窯的仿燒主要在康熙朝,到乾隆朝達到頂峰,此次拍賣的仿哥窯、仿汝器物,器形規整,十分難得。如「雍正仿哥釉三足洗」 通體滿釉,以開片為飾,大小開片迂迴穿插。底有九個支釘痕,洗底心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款。字體工整俊秀. 拍品早年為趙叢衍之舊藏,後於蘇富比拍出,傳承有序。另一件「乾隆仿汝釉雙耳三足魚簍尊」 通體內外施仿汝釉,釉色粉青空靈。其釉面密布細小開片,據此判斷,本品所施汝釉應為唐英於《陶成紀事碑》中記載兩種仿汝釉中的「仿銅骨魚子紋汝釉」。尊底心內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青花發色偏藍,為仿汝釉器青花款識之典型特徵。據其字體書法判斷,本品應為乾隆朝早期之前唐英督窯時期所燒造的作品,亦與《清檔》記載相合。
「乾隆仿汝釉弦紋瓶」其色恬靜素雅,溫潤明亮,密布細小開片,嚴格以清宮的汝瓷為樣摹制,追求「魚子紋」和「銅骨」的效果,是仿汝品種中特殊而珍稀的一類。其底內書青花六字篆書款,為乾隆御窯早期的寫法。
另外還有一件名貴作品,這就是「康熙釉里紅團花蘋果尊」康熙蘋果尊多以單色釉出現,較少見釉里紅繪飾。明初釉里紅繪飾技術臻近成熟,至康熙朝復興,這時的御窯陶匠不但掌握好銅紅釉的呈色技術,更能以細緻的筆觸表現紋飾及清晰線條。此品種是康熙時期創新的文房官窯上品,歷來為收藏家所青睞。

清乾隆——仿汝釉

清乾隆 仿汝釉八方瓶

年代: 清乾隆

尺寸: 高 33.4cm

創作年代: 清乾隆

鈐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著錄: 參閱:《孫瀛洲的陶瓷世界》第274頁,圖173;《東京國立博物館圖版目錄 中國陶瓷篇二》第184頁,圖721。

仿汝釉八方瓶自口至足均作倭角四方形,形成不等邊的八角狀,俗稱八方一統瓶。侈口、弧頸、長腹,造型凝重端莊。通體施仿汝釉,釉面滋潤,發色潤雅。器底落「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書款。此器流傳於日本,帶有老木盒包裝,上有墨書「乾隆銘寧窯角切花瓶」。所謂「寧窯」即日本對清代仿汝,仿官類作品之通稱,傳承有序,彌足珍貴。
類似作品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及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機構。

清乾隆——仿汝釉

清乾隆 仿汝釉大碗

年代: 清乾隆

尺寸: 直徑 36cm

創作年代: 清乾隆

鈐印: 「大清乾隆年制」款

著錄: 參閱:《大觀——北宋汝窯特展》第63頁,國立故宮博物院。《胡惠春先生、王華雲女士捐贈瓷器精品選》第86頁,上海博物館。

碗口小修兩處
仿汝釉大碗:碗撇口,斜直壁,圈足,器形碩大周正,內外壁通施仿汝釉,色澤粉青,釉汁肥厚,釉面密布細小開片,為仿北宋汝窯器魚子紋之意。碗底足平削,上施醬色護胎釉,以達到汝窯瓷「香灰胎」的效果,底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創燒於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初的北宋汝窯瓷,以釉色溫潤,開片優雅而聞名於世,據南宋人周密《武林舊事》載,宋高宗趙構造訪寵臣張俊府邸時,為獻媚於高宗,張俊特備厚禮獻上,禮單中就有汝瓷十六件,由此可見,南宋時期汝窯瓷就已是名貴之物。明代宣德時期,景德鎮官窯開始仿製汝瓷,其後斷絕,清雍正朝復燒,質量遠在宣德仿品之上,乾隆帝即位後,景德鎮官窯仿汝瓷燒制依舊,從《清檔》的記載分析,乾隆一朝燒制仿汝釉瓷器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以前,本器即是當時作品的典型代表。唐英《陶成紀事碑》中記載由皇宮內廷發旨定燒的仿宋汝釉青瓷有「仿銅骨魚子紋汝釉」和「仿銅骨無紋汝釉」兩種,本器應為前者,亦稱為「銅骨之汝」。
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收藏有一件北宋汝窯碗,底心刻有「乾隆丙午」(1786)御題詩:「均窯都出修內司,至今盤多碗艱致,內府藏盤近數百,碗則晨星見一二。何物不可窮其理,碗大難藏盤小易,於斯亦當知懼哉,愈大愈難守其器。」從詩中不難看出乾隆皇帝對此類器物的喜愛與重視。此外,上述詩文的內容以及河南寶豐清涼寺汝窯窯址的發掘情況均顯示,碗在汝瓷中屬於少見器形,因此清宮仿汝瓷也以摹古器形為多,碗罕有仿製,本器體型碩大,燒制極易變形,故成品極少,更顯珍貴。上海博物館收藏有一對胡惠春先生舊藏的仿汝釉大碗,與本碗釉色、尺寸完全相同,可資比較。

清乾隆——仿汝釉

清乾隆 仿汝釉觚

年代: 清乾隆

尺寸: 26.6 cm.high

創作年代: 清乾隆

鈐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著錄: 《暫得樓珍藏曆代名瓷影譜》第三冊,1950年,第134頁,圖139;《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頁88-89,圖27,暫得樓、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5年。參閱:《五色瓊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頁166,圖95,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5年。

仿汝釉觚: 觚喇叭口,長頸,圓鼓腹,頸部外撇,圈足。圓腹上下各飾兩道弦紋,余部光素。通體施乳濁失透的仿汝釉,釉色勻凈純美,釉面無開片,底足露胎處顯現黑褐色,當為仿宋瓷「鐵足」的效果,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造型挺拔優雅,設計合理,利用線條與釉色來表現器物,含蓄柔和,頗帶趙宋風範,又不拘泥於摹古,釉面的光潔無開片可顯示其作為清瓷的身份。香港竹月堂也藏有乾隆朝仿汝天青釉弦紋花觚,其造型、尺寸、釉色均與之相同,款識風格亦如出一轍,當為同時期之作。觚是商周時期重要的青銅酒器,宋官窯常製作瓷觚,並主要用於陳設,不再具有酒具功能。瓷觚一般只保留青銅原器的外形,細部及裝飾均被簡化。清康、雍、乾三朝皇帝皆嗜好古物,乾隆皇帝尤好之,造型古樸典雅的觚是乾隆帝十分喜愛的陳設瓷之一。乾隆朝花觚樣式多種多樣,或出戟,或不出戟,或細長,或敦實,或飾開片,或不飾開片,本品即屬其中無出戟不飾開片者。此瓷觚應主要摹自宋代官窯瓷觚,既用宋瓷觚之純凈釉色,又不加開片,並像絕大多數仿汝釉瓷一樣落本朝款,可見他們並非一味模仿,而是在模仿的同時添加了個人的審美意趣,且毫無保留地將其展示出來。如此端莊優雅而古韻留存之器,若陳於室內,當頓生雅趣。

清乾隆——仿汝釉

清乾隆 仿汝釉貫耳瓶

年代: 清乾隆

尺寸: 52.5 cm. high

創作年代: 清乾隆

鈐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著錄: 參閱:《清代瓷器賞鑒》中華書局(香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145頁,圖182。

本品樣式仿自青銅器,釉色仿自宋汝窯,為乾隆朝典型的摹古創新之作,在乾隆三年造辦處活計清檔中被稱為「汝釉放大雙管撇口大漢尊」,又見有青花、仿官、仿哥、粉青、霽藍、廠官釉等品種,如上海文物商店舊藏仿官釉貫耳瓶。本品體量碩大,唇口,束頸,折肩,弧腹,圈足,頸部對稱飾二貫耳,古樸端莊。通體素麵,只頸部中央及肩部下各飾凸棱紋一周,底心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通體施仿汝青釉,釉面滋潤,釉色淡雅宜人。簡潔雅緻,為乾隆仿汝釉的佳作。乾隆帝曾賦詩稱讚此類仿汝大器:「官汝稱名品,新瓶制更嘉」。

清乾隆——仿汝釉

清乾隆 仿汝釉撇口觀音瓶

年代: 清乾隆

尺寸: 21.2 cm.( 8 3/8 in ) high

仿汝釉撇口觀音瓶:造型見於《明清瓷器鑒定》乾隆器形示意圖,名爲撇口觀音樽,相同式樣亦有粉青、青花、洋彩等品種。鮑氏東方藝術館收藏一隻相同式樣之豆青釉觀音瓶,可資參考。清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開始建立的《佛堂收供玻璃磁琺琅各樣供器帳》中記錄:「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七日收造辦處呈覽:……汝釉觀音瓶一對紫檀座(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進皇太后)……」。由此可見拍品此類器物於宮廷中地位非常重要。
盤口束頸,豐肩弧腹,外侈高圈足,器形美觀俊雅。通體滿施仿汝釉,釉面細膩凝潤,色澤淡雅純淨,流暢的造型與靜穆的釉色,盡顯出此瓶的雅緻。圈足露胎處塗施黑褐色護胎汁,表現其「紫口鐵足」的宋瓷特點,饒有意趣,爲乾隆仿宋官窯之精品。拍品燒造品質及保存狀況均屬上乘,於同類器中不爲多見。

參閱:
《明清瓷器鑒定》,紫禁城出版社、兩木出版社,1993年,頁263,圖450 - 3
《鮑氏東方藝術館藏中國陶瓷》下冊,瑞士鮑氏東方藝術館,1999年,頁190,圖291
清乾隆《佛堂收供玻璃磁琺琅各樣供器帳》中載:「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七日收造辦處呈覽:……汝釉觀音瓶一對紫檀座(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進皇太后)……」。

清乾隆——仿汝釉

清乾隆 仿汝釉雙耳瓶

年代: 清乾隆

尺寸: 高 29 cm.

創作年代: 清乾隆

鈐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北宋汝窯器的釉色,天青色為主,釉面勻凈滋潤,開細小紋片,以之清淡含蓄,傳為神話,為後世推崇。明清兩朝的景德鎮御窯廠,繼承而發展仿製汝窯器。清代雍乾時期汝器的仿製水平,青出於藍,釉色、造型乃致細節的精微,幾近亂真。其修胎規整,胎灰泛褐,似宋器的「香灰胎」。本品即為一例。
此瓶器形仿上古三代青銅器而制,瓷釉仿宋汝窯釉色,為清代乾隆帝好古品味之體現。器形渾厚,古色古香。口沿微微外卷,束頸溜肩,肩部兩側飾雙耳,全器滿施仿汝釉,釉面純凈如冰似玉,釉下布滿開片,自然瑰麗。器底中央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為乾隆時期景德鎮御窯廠摹古之作。

清乾隆——仿汝釉

清乾隆 仿汝釉雙耳三足魚簍尊

年代: 清乾隆

尺寸: 寬 18.2 cm.

創作年代: 清乾隆

鈐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著錄: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頁231,圖版209;<br>《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暫得樓、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5年,第96-97頁,第31號;<br>香港蘇富比2011年秋季拍賣會「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二」專場第5號

創燒於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初的北宋汝窯瓷,以釉色溫潤,開片優雅而聞名於世,在宋代青瓷中,汝窯被推為首位,有「汝窯為魁」之說。據南宋人周密《武林舊事》載,宋高宗趙構造訪寵臣張俊府邸時,為獻媚於高宗,張俊特備厚禮獻上,禮單中就有汝瓷十六件,由此可見,南宋時期汝窯瓷就已是名貴之物。明代宣德時期,景德鎮官窯開始仿製汝瓷,其後斷絕。清雍正朝復燒,品質遠在宣德仿品之上,乾隆帝即位後,景德鎮官窯仿汝瓷燒制依舊,從《清檔》的記載分析,乾隆一朝燒制仿汝釉瓷器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以前,其時常將內府舊藏汝窯實物或制樣發至珠山御窯廠讓唐英臨摹,本器即是當時作品的典型代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高宗皇帝曾賦詩讚當時仿汝器物:「趙宋青窯建汝州,傳聞瑪瑙末為油。而今景德無斯法,亦自出藍寶色浮」。
景德鎮珠山御窯廠燒制魚簍尊最早可追溯至宣德窯,應為因襲西亞銅器造型而來。清代魚簍尊燒制自雍正肇始,其理念或為仿宣,但具體造型與宣窯作品已有較大差別,用途亦變為插花之用,故稱「花囊」。有清一代,魚簍尊僅雍乾二朝略有燒造,其後斷絕,故而極為珍罕。
本品唇口短頸,溜肩扁腹,兩側貼塑雙系形耳,下腹環飾十二乳丁,下承三乳足,整體造型敦實可人,亦不失莊重。尊胎體厚重,足端露胎處呈鐵褐色,以仿宋器「鐵足」之意,通體內外施仿汝釉,釉色粉青空靈,質地腴潤,凝澤失透,寶光內蘊。其釉面密布細小開片,據此判斷,本品所施汝釉應為唐英於《陶成紀事碑》中記載兩種仿汝釉中的「仿銅骨魚子紋汝釉」。尊底心內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青花發色偏藍,為仿汝釉器青花款識之典型特徵。據其字體書法判斷,本品應為乾隆朝早期之前唐英督窯時期所燒造的作品,亦與上文《清檔》記載相合.

清乾隆——仿汝釉

清乾隆 仿汝釉小貫耳瓶

年代: 清乾隆

尺寸: 長 14.5 cm.

創作年代: 清乾隆

著錄: 參閱: 《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頁98-99,圖32,暫得樓、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5年; <br>《清代單色釉瓷特展目錄》頁149,圖89,台北故宮博物院,1981年;<br>《清瓷萃珍》圖63,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5年。

清宮貫耳瓶乃仿青銅器化裁而成,器形多樣,有圓方之分、大小之別。本器呈八方形,製作難度較比方、圓器更大,清宮造辦處檔案中提到的「八方雙管瓶」應該就是指此類瓶。其裝飾以單色釉為主,本品即施仿宋汝釉,以期達到宋代汝窯的美學意境。除本品外,常見還有仿官、天藍釉等品種。
本瓶器形小巧精緻,其造型、尺寸皆與台北故宮博物院、暫得樓和香港中文大學藏品相近。整體呈八方形,口微敞,直頸,兩側各飾一貫耳,鼓腹,圈足。瓶內外壁通施仿汝釉,釉層肥厚,釉面光潔,折棱處略顯白色,與青釉互相映襯,淡雅怡人。底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可玩可擺,渾厚古樸之中見雅雋,小巧靈動之處現俊秀。

清乾隆——仿汝釉

清乾隆 仿汝釉弦紋瓶

年代: 清乾隆

尺寸: 高 29 cm.

創作年代: 清乾隆

鈐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趙宋風雅絕煙塵,其對中國藝術史的影響至為深遠。宋人確立的審美標準幾乎是所有後世中國文人追求的楷模。乾隆皇帝一生鍾情於各類風雅之事,且處處以宋人為典範。凡是宋人喜愛的各類生活情趣,例如焚香、賞畫、品茶、插花等等都得到乾隆帝的垂青。南宋詩人葛紹體《洵人上房》詩云:「自佔一窗明,小爐春意生。茶分香味薄,梅插小枝橫。有意探禪學,無心了世情。不知清夜坐,知得若為情。」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弘曆古裝像圖》中就可以見到,乾隆皇帝一手執筆,若有所思地坐在書案前,案几上就出現「旁有一瓶梅,橫斜數枝入」的情景,由此小小的事例可見乾隆皇帝對趙宋風雅的刻意追求,對瓶花一事更是情有獨鍾。宋人之風雅生活反映在陶瓷器皿上便是諸類高品味顏色釉瓷器的誕生,其時以汝窯為首的宋瓷開闢了中國陶瓷美學的新境界。尊崇一色純凈、自然質樸的審美風尚深入社會各階層,成就了中國美學的經典範例。然而宋瓷珍品存世極為有限,在後世不斷地被仿製。仿古是中國藝術傳統的一項特色,明中期以降盛行仿古之風,在乾隆時期表現得尤為明顯。
其色恬靜素雅,溫潤明亮,密布細小開片,圈足露胎為古銅色,而不是常見鐵足之黑褐色,這正是唐英《陶成紀事碑記》中記述的「仿銅骨魚子紋汝釉,仿內發宋器色澤」,嚴格以清宮的汝瓷為樣摹制,追求「魚子紋」和「銅骨」的效果,是仿汝品種中特殊而珍稀的一類。其底內書青花六字篆書款,為乾隆御窯早期的寫法。
此瓶若用於插花,其法一如郎世寧的《聚瑞圖》所繪,各式花卉直接插入瓶口內,不需要銅膽,因此它只能適合春夏秋三季瓶花之需。「合困點筆意為靜,便不簪花鼻亦馨」——此為當年乾隆皇帝為宋汝窯粉青槌瓶所寫的贊賦之句,認為釉色瑩潤秀美的汝釉瓶,放在書齋案頭即使不插花亦能予人無限之美感,借用這份讚美為本仿汝釉弦紋瓶詠嘆,確實恰如其分,其既凝積宋人美學的菁華,又融匯十八世紀宮廷的審美意趣,細細地凝視,靜靜地品味,讓我們體會當年乾隆皇帝的此份閑情雅緻,遐想那些風姿綽約芬芳清逸的儒雅吧!
此瓶造型傳世少見,在拍賣市場上與此瓶相類似造型參考可見剛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2015春拍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以1.1388億港元成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