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名學生45人被打?涉事者家長稱之「孩子間磕磕碰碰」引眾怒
5月22日播出的節目《法觀天下》里,深圳某小學四年級某班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原因是該生從一年級就開始打同學,幾乎所有人都被他打過。學校表示已成立工作組,正在進行處理。涉事學生家長稱孩子只是溝通方式不同,是孩子們之間的「磕磕碰碰」,並拒絕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從小學一年級,該學生就已經有打人的行為,不論男女,在沒有任何衝突的情況下突然襲擊,無緣無故對同學吐口水更是常有的事。有受訪的同學表示,全班同班幾乎都被他打過;連剛轉學到班上的同學也表示,因為座位被編排在該同學的後方,所以也沒能逃得過「經常被打」,更表示「坐到後面的人全遭殃了」。
如果同學們反抗,甚至將情況告訴老師,後果就更加不堪。家長楊女士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兒子曾因此臉上、身體都布滿抓傷,更嚴重的是該打人的同學還會「用武器」,兒子就曾經他被用圓珠筆戳額頭,更戳出一個洞來。
而該同學的「攻擊目標」更不時轉換,近期的目標則是一位女同學,女同學的左眼更被打至出血。
平日同學拿他沒有辦法,向老師舉報又只會落得更慘的下場,但更令人意外的是連老師也拿他完全沒有辦法。有家長表示,該同學在上課的時候,不定時想離座就離座,想搗亂就搗亂,而且還會跑到黑板前把老師正在寫的知識點擦光,老師也控制不了這位「充滿自由意志」的學生。
在如此諸多影響其他同學、破壞學習環境的行為下,家長們無奈眼見自己不愛惹事的孩子,每天上學都不得不帶一兩處傷痕回家,迫不得已組織起其他家長向學校反映,希望校方能保障大部分學生,勸退該學生。
校長則向記者表示,目前學校也存在困惑,該學生處於9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有義務接納每一位適齡的兒童就讀,學校發言人李細林表示,校方正研究如何平衡個案學生與其他學生的權益問題,因為怕惡化問題,校方現階段未作出具體的處理方案,如孤立該個案學生。只就學生的問題反映家長,並建議家長帶他到醫院做相關檢查。
然而,個案學生的家長對去醫院檢查表示拒絕,認為他的小孩和一般的小孩只是在交流和表達方式上有差異。在家長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的孩子很老實,也膽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們之間的「磕磕碰碰」,拒絕檢查不是不願意去,也不是不願意麵對檢查結果,而是認為沒有必要,表示不想孩子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問題而做檢查。
對此,大部分網友認為無法理解學校的處理方式——
但最令人無法接受的,更是家長明知道孩子多次打人,卻繼續以「孩子們之間一定有些磕磕碰碰」為由,拖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甚至治療——
是誰在對霸凌視而不見?
校園霸凌,有時就像英語諺語中的「房間里的大象」——顯而易見,有的人卻選擇視而不見。
在日本電視台的採訪中,孩子們表示因為在學校受到霸凌,再去的時候會很害怕。
專家表示,假期後是孩子自殺變多的時候,老師應引起重視,家長也需要意識到家庭對於教育孩子的意義。
日本自殺事件在減少,但學生自殺事件在升高,校園欺凌是他們自殺的主要原因。1972—2013年間,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的日本未成年人超過1.8萬。其中,9月1日開學當天的平均自殺人數最多。為何會有這麼多未成年人在開學前自殺?據日本富士電視台報道,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校園霸凌」。對於受害者來說,繁重的學業已帶來較大壓力,校園霸凌往往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日本青森縣一名初中男生,曾在遺書中留下這樣一句話:「很遺憾,如果沒有欺凌的話,我還是想活下去的。
在校園霸凌的個例中,許多被霸凌者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會被欺負。霸凌者也是一樣,有時候是因為缺乏對痛苦的感知力;有時候,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遇到了困難。
校園霸凌,比較廣泛被認可的定義是由挪威學者Dan Olweus總結的,「一個長時間並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長時間」和「重複性」是它的特徵。校園霸凌的對象通常是固定的。
霸凌者通常也會選擇容易掌控的對象,對其造成傷害後,根據後續的情況再決定是否要將其設定為固定的霸凌對象。被霸凌者往往會比較安靜、沉默、內向,雖然他們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他們遇到的現實困難當然不能僅靠她的「自救」就得到解決,霸凌者的問題才是根源。
很多青少年心理問題中有共性:父母和孩子互相依賴,父母依賴於自己控制,孩子依賴於被控制。
當一個人能夠獨自跟外界壓力對峙,意味著進行了跟幼兒期依賴關係的切割,意味著獨立和成長,在潛意識層面,是離開了緊緊抱住自己的母親。當父母放手,讓孩子能夠完成切割的時候,孩子才會逐漸學會應對外界壓力的方法。
來源:綜合中青網 網友評論 北京晚報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