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雕陰之戰:秦國和魏國巔峰對決,結果誰贏了?

雕陰之戰:秦國和魏國巔峰對決,結果誰贏了?

在三家分晉之後,魏國、趙國、韓國這三個諸侯國和齊國、秦國、燕國、楚國並稱為戰國七雄。其中,就魏國來說,定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就魏國的第一任君主魏文侯來說,任用李悝、吳起等一批賢臣、名將,通過李悝變法和訓練魏武卒等,促使魏國在戰國初期率先崛起,並稱霸諸侯。就吳起等魏國將領,在魏文侯、魏武侯在位期間進攻秦國,奪取了秦國的河西之地。自此之後,圍繞著河西之地,秦國和魏國之間展開了長期的較量。其中,就雕陰之戰來說,就是秦國和魏國在河西之地爆發的一場大戰,也是秦國和魏國的一次巔峰對決。

首先,就雕陰之戰的歷史背景來說,魏惠王十二年(公元前358年),此時的魏國因為需要和齊國、楚國、趙國等諸侯國爭霸中原,所以在河西地區對秦國採取了守勢。而就秦國來說,自商鞅變法後整體實力得到了增強,因此在河西之地轉守為攻,以此希望全面奪回河西之地。這一年,魏國派大將龍賈率兵自今華縣沿洛河北上至上郡(榆林魚河堡),修築了一道長城,並在雕陰(今陝西省甘泉縣寺溝河)建造城池。在此基礎上,魏國往該地區派出了10萬精兵,以此應對秦國的進攻。當時,關中東部及黃河與洛河之間的大片土地均屬魏國轄地。

由此,對於秦國來說,魏國派遣重兵把守的雕陰(今陝西省甘泉縣寺溝河)等地,被秦國視為眼中釘和肉中刺。到了秦惠文王嬴駟八年,也即公元前330年,秦國任命公孫衍為統帥,出師伐魏。對於秦國大軍,直驅北上,至雕陰(今陝西省甘泉縣寺溝河)城下。在此基礎上,秦國和魏國正式爆發了雕陰之戰。此戰,魏國的10萬大軍全部參與其中。不過,就秦國來說,其具體的投入兵力,史料上沒有明確的記載。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從最後的結果來看,秦軍在雕陰之戰的投入兵力,應該在10萬人—15萬人之間。

在兵力相差不大的背景下,秦國將士因為商鞅變法中軍功授爵的影響,所以在戰鬥力明顯強於魏國將士。商鞅變法規定:秦國的士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敵軍的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由此,在雕陰之戰中,魏國將士逐漸抵擋不住秦軍的進攻。其中,就魏國將領龍賈來說,因為戰鬥之前缺乏準備,也即倉促應戰,軍心大亂,從而吃到了敗仗。在此之後,龍賈率領魏國的殘兵左沖右殺向西南逃了不到數十里,就被秦國伏兵抓獲。

最後,魏將龍賈,束手就擒,全軍覆沒。《史記·秦本記》載:「俘其將龍賈,斬首八萬。」也即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秦國大軍不僅俘獲了魏軍的主將龍賈,更殲滅了8萬大軍,可謂獲得了一場大戰。在雕陰之戰後,魏國已經沒有實力和秦國繼續爭奪河西之地,於是,魏惠王不得不將關中東部、黃河西岸和陝北的15座城池,供手讓給秦國。而且,在秦國徹底收回河西之地後,魏國原先的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因為比較靠近魏國和秦國的邊境,於是,魏惠王選擇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在雕陰之戰後,秦國逐漸崛起成為戰國七雄中的霸主,而魏國因為連敗於秦國、齊國、楚國等諸侯國,所以走向了衰落。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趙國和燕國,為什麼從結盟走向了對抗?
蜀漢後期的一員大將,深受諸葛亮器重,卻反對姜維北伐!

TAG:情懷歷史號 |